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評審日前在京舉行,300余名學者、出版專家、財務專家對全國500余家出版社申報的1300多個項目逐一進行評審。國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設立以來,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資金43.2億元,基金規模從最初的每年2億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6.1億元,有力支持了出版事業的創新發展和優秀文化的傳播推廣。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學始終堅持與社會共進步,與人民同呼吸,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時代性和創新性,涌現出大量反映時代變革和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優秀作品。廣大作家以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擔當觀照人民生活,記錄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史詩般變化,文學事業呈現百花競放、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改革開放40年來的文學發展,鑄就了我國文學鮮明的時代品格。
當我們梳理歷史之時,最首要的問題或許便是“分期”。分期當然是對時間之河的人為截流,但分期的選擇本身,也意味著對某種脈絡的確認與認可。
從第一位普米族詩人、第一位佤族詩人,到第一位德昂族詩人、第一部傣族長篇小說……改革開放40年來,云南少數民族作家隊伍日益壯大,以開闊的視野和胸懷進入中國當代文學的大家庭,創作了一部部深具文化自信、影響廣泛的優秀作品,為邊疆穩定、各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悅庫時光文化傳媒打造的《茅盾文學獎精選有聲作品集》近日首發。
郁達夫小說獎每兩年舉行評選,是目前國內頗具影響的針對海內外華語中短篇小說創作的小說類文學獎項。本屆郁達夫小說獎于今年4月啟動作品征集活動,除繼續貫徹“實名投票、評語公開”的透明評獎方式外,通過審讀委成員、國內重要文學刊物、專業文學團體、海外和港臺文學組織以及網絡自薦等途徑的推薦,征集到大量參評作品。
10月17日,第四屆韓中日東亞文學論壇在韓國首爾開幕。以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為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將在為期3天的論壇中,與韓國、日本的作家一起,圍繞“21世紀東亞文學,心靈的紐帶:傳統、差異、未來及讀者”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10月9日,由陜西省社科院、陜西省作協和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新時代新創作新發展——文學陜軍再進軍與基層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在陜西富平縣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