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會,筆名那時青荷。素心女子,編輯生涯,生于樅陽,現居合肥。喜歡安靜寫字,從容生活。愿意今生今世,做個歡喜的人,像植物一樣安靜生長,四時明媚,靜水流深。近年在《哲思》《錦色》《青年博覽》《安徽文學》《新安晚報》《杭州日報》《大江晚報》《安慶日報》《銅陵日報》等各類報刊雜志發表作品數百篇。著有散文集《世界予我寂靜歡喜》,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7年9月常...
田少宇,籍貫安徽省金寨,在阜陽某公立醫院從事醫院管理工作。學歷:大學本科(會計學),大學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阜陽市作家協會會員。EMAIL:tianshaoyu007@163.com。2010年1月份開始文學創作,2012年12月加入安徽省作家協會。
軒揚 ,原名:曹浩。安徽臨泉人,現居北京,今日作家文叢編輯中心總策劃兼主編?!督袢赵娙嗽娺x》主編。
2007年畢業于安徽建筑大學,畢業后從事美術編輯七年。現任《清明》雜志社美術編輯、文字編輯。出于對文字的熱愛,后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作品散見于《紅豆》、《飛天》、《青島文學》等雜志,散文《或許因為白天、或許因為夜晚》被散文選刊轉載。
我聽見了貓,聽見它們的肉墊踱過微霜的青瓦屋頂。多少年了,我居住在小城某處的三樓,它們再也沒有款款的走過我的大腦皮層、潛伏在意識里、伺機而動、捕捉我的脆弱。我的感覺已漸漸石化。在這個深秋的夜晚,通過雨的氣息、味道還有色彩的引導,回憶的觸角在過去的時間里伸展,鏈接的過去讓我的生命陡然闊大。我再也躲不開它們的尋找,它們在“過去”里,像隔著毛玻璃,從容的看我,...
人工種植的荸薺在四月插下,小苗碧綠如蔥,葉中空,一莖直上,不枝蔓,開淡綠色花。秋后結顆,累累聚掛于泥下,扁圓形,大如山楂,如算盤珠子,臍有聚毛。在秋風吹斜巴茅花的田野里,農人擼袖卷褲赤腳,笑語喧嘩地拔、挖、尋。高郵人管挖荸薺為“歪荸薺”,汪曾祺寫小英子歪荸薺:“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活靈活...
在皖南蕪湖縣,有一個叫師姑塔的小山村,這個三面環山,一面繞水的美麗小山村就是我快樂童年的所在。為什么說是小山村呢?因為這個村總共只要十幾戶人家,進出村只有東西一條石子小路。一到梅雨季節,小河里面的水漲起來了,進出村就要從山上爬過去了。交通不便又偏遠,直到我上初中的時候才通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