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當前位置: 首頁  >   散文  >   有長度的村莊

有長度的村莊

發布時間:2018-02-22  來源:《作家文薈》2017第三期  作者:吳傳兵

有長度的村莊

吳傳兵



“百里”,是個鎮,也是個村莊。坐落太湖縣。

給一個鎮一個村莊取出如此長度的名字,蠻有意思。從哪里起始呢?從太湖縣城起算?從鄰縣岳西縣城起算?還是從其毗鄰的聞名遐邇的二祖禪山司空山算起?從春秋時代?從唐朝?晉朝?抑或更久遠的時代算來?我百思不得其解。

“百里”,是個數量詞,我們平常用語中是很欣賞這個詞語的,比如,百里挑一,百里之遙,一瀉百里,百里不同俗,就連一縣之長都稱之為“百里之才”。地處大別山腹部的這個村莊,也喜歡上“百里”這個詞,以它冠名,不僅有了地理意義上的長度,更有了歷史意義上的張弛,有了跋涉的誘惑,有了欣賞的魅力,有了品味的靈魂。



大別山,千山萬壑,延綿千里,在“百里”這個地方,舞了一下袖子,打了一個小轉身,形成了山區特有的依山傍水的村莊。青山環繞,蒼翠如畫;雞鳴狗吠,鳥語花香;一幅天然的風景畫永遠定格在這里。一條叫做“長河”的溪水,就如同大別山的乳汁,從山之顛、從谷之深緩緩流來,四季如常,清涼甘甜,哺乳著這方熱土;山中無數的生靈,和村莊世代的居民,長相廝守,和諧相處,與這個村莊一起休養生息。

風雨。朝霞。晨霧。炊煙。唱鳴。喧囂。輪回。

一個村莊應該有的一切,“百里”這個村莊都有。

村莊延續著歲月,歲月厚實著村莊。村莊的樹站成了滄桑,村莊的長河流出了滄桑,“百里”也跟著滄桑起來。整個村子,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浸漫著滄桑古樸。

在一座風雨飄搖的古祠堂外,我看到了一個廢棄的油燈座,僅僅只有一個燈座。就是這個燈座,讓我看到了來自上個世紀甚或更久遠時代的光芒。天上飄著小雨,但我和一起來采風的一位朋友,冒雨將燈座于古祠邊的小河里洗去蒙塵,觀賞。我揣測著,這盞燈,曾經閃爍過多少溫馨,明亮了多少夜晚?父親在它微弱的光芒中,捶打草鞋;母親在它如豆的燈光下,納鞋做衣;孩子在它搖曳的燈影里,做著成長的夢……燈頭不知去向,也許早就化腐朽,歸塵埃,但絲毫不影響我對這盞燈座的由衷敬意。

一個煙斗,斜掛在一棟老宅的殘壁上,似乎是安臥在“百里”的懷中。煙斗一節一節的竹節仍清晰可見,但退去了竹色而成為黑色,油光可鑒。我凝視良久,思索著,煙桿上浸潤了農人們多少唾液,承載了農人們多少力度,感受了農人們多少體溫,煙斗才有了這種成色,才有了這種古意?煙斗中曾經一明一滅的煙火,滄桑了“百里”多少老農的臉色;煙鍋里飄出的縷縷青煙,熏陶了“百里”村莊多少的寧靜祥和;煙斗“吧嗒”出的音樂,陶醉了“百里”村莊多少的風調雨順?這座老宅知道,這面老墻知道,煙斗及其主人知道。但主人今在何方?煙斗虛心不言。我沒有去打聽,也無需打聽。我和煙斗對視著,良久,我忽然意識到,煙斗一直在懸墻而思,一直在重溫著往日的煙火。

古祠堂和旁邊老宅的前面是一片水田,一層一層伸展開去。田的對面是青山,青山的腳下有小溪,溪水潺潺,長年累月為這村莊古宅唱著渺遠的歌。



我在一座廢棄了的舊屋前停了下來。

一臺舊時木柜吸引了我。柜蓋已經壞掉,油漆保存良好,師傅描繪的牡丹仍鮮艷茁壯,怒放在柜壁上,賞心悅目。

這是新媳婦的嫁妝。這位新媳婦,現在是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這個柜子是和她的花轎、和她如花似玉的容顏一起抬進這座老屋的。她就是用這個柜子盛著她的感情、快樂和幸福。柜子裝滿了她的一生。

她把心事安放在里面,她把辛勞安放在里面,她把人生安放在里面。在生命的每一天,她都會打開它,撿翻一遍、兩遍、三遍……有時是早上,有時是半上午,有時是晚上,或拿出一絲溫情和溫馨,或收藏一些甜蜜和幸福。有時她也把哀傷獨自收藏進去,把委屈獨自放進里面,她像善良的中國女性一樣,溫良恭儉讓。她特別愉快的收藏,就是將自己男人的愛撫收藏進去,把兒女的溫情保存在內。她經常有事沒事打開柜子,并不是拿什么,而是要看看自己的心事,體會一下收藏在其中的幸福和快樂,甚至于回味一下哀傷和思念。她樂此不疲,已經把柜子撫摸得古色古香。

現在,柜子的主人已經老了,甚或故去。但柜子容顏尚存,靜靜地躺在這座老屋的檐下,雖被歲月漲壞了蓋子,卻不失其崢嶸和溫馨。我肅然起敬。我為這臺舊柜起敬!為收藏了許多故事的這位女人、妻子、母親、奶奶起敬!為“百里”這個村莊所有的女性起敬!為中華民族淳樸善良的女性起敬!



“百里”農耕博物館里,擺著許多我熟悉或不熟悉的農具。

犁頭,風車,蓑衣,扁擔,石磨,條鋤等等,它們來博物館休養之前,耕耘和收獲著“百里”這片土地,不僅知道“百里”農耕的歷史,更知道“百里”土地的富饒與厚實。

一架木犁,一頭水牛,一個農夫。這是多么溫暖的場景。農夫深一腳淺一腳,大聲吆喝著,長長的牛鞭虛晃著,在泛黃的土地里,牛拉著犁,農夫扶著犁耙,后面跟著他的妻子,妻子奮力輪著鋤頭,落下的瞬間頑固堅硬的土塊被擊碎了,擊打一陣,挪動一段,合著老牛的節律,一段段地向前推移。一幅絕美的農耕圖。我腦中想象著這一幕,同時也想起了齊白石畫的《春耕圖》,一頭壯碩的水牛拉著犁耙,牛頭朝左,后面緊跟著戴著斗笠披蓑衣的老農,老農的整個臉被斗笠覆蓋,一手拿著鞭子,一手扶著犁,春雨之中,遠處的山嵐開始返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現實中的農耕圖,畫紙上的春耕圖,何其相似。這勤勞的景致,從遠古走來,從遠方走來,在“百里”這塊土地上年復一年地再現著,豐富了“百里”,富裕了“百里”。

“百里”農耕大串燒,從遠古到近代,一件件歷經歲月滄桑的物件,用滿身塵土和歷世煙塵復古了農耕時代的原形,還原演繹了一幕幕生產生活的場景,展現了“百里”村莊的久遠和“百里”人心底的自豪。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觀賞者新奇、懷舊、感慨。年輪把時光碾碎在身后,我們一行人,應邀來此,就是來一次穿越,回到以前,回到碾碎的時光之中,體會農耕時節的趣味,拾憶心靈深處的寧靜。一把塵封的曲轅犁記掛著農人的艱辛,一把禿頭的鋤頭浸泡著汗水的刨挖,一盞破舊的馬燈映照著黑夜的激情,一把銹跡斑斑的鐮刀折射著昔日的鋒芒,木锨,馓子,耙,磨,牲口繩套,紡車,織布機……太多太多的農具物件,爭先恐后展現著各自的風采,久遠而尊貴,閃現著百里世代居民辛勤勞作的身影,閃耀著來自炎帝開墾之際的光輝。

農耕文化,詩情畫意。早就融入了“百里”子孫的血液里。




百里,三千寨。

這塊地方注定與數字有關,與長度有緣。

三千寨,是百里的一座名山。名在高,是百里第一高峰,巍峨挺拔近千米;名在禪,古往今來,許多信士在此修心養性,立身成佛,將此山禪化為禪宗名剎三千寺;名在古,山頂太平天國遺址尚在,石砌城垣尚存,傳說故事可聞,山間松濤怒吼,林下泉水叮咚,訴說著“萬人溝”血雨腥風的故事。三千寨,高峻、幽茫、壯烈、深徹,無不昭示著百里村莊的長度和厚度。三千寨,山高水遠,從其溝溝壑壑匯成的溪流歸于長河,穿村而過,滋養著村莊的一切生靈。

我們立于三千寺門外,古風穿越而來,帶著禪意,在耳邊“呼呼”。遠望山腳下的長河,蜿蜒曲折,閃著金光。我思緒馳騁起來——翩翩才俊,坐在長河岸邊,誦讀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長河邊的浣女,埋頭浣衣,時不時揚頭瞄一眼才俊,掄起的棒槌有意輕一下重一下,捶打著心思,心花水花一起怒放,不遠處“吱吱呀呀”的水車慢悠悠地旋轉著,在一車一車地澆灌著才俊與浣女的愛情……

一個彌漫著質樸溫馨的遠影,穿越時光的隧道,把遠古與近代濃縮成一座山、一條河。無論是山高水遠還是天高云淡,古風禪意沐浴著百里村莊,既有滄桑之感,更有詩情畫意,讓人不禁想起陶淵明那“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詩句。如今非?,F代化的百里村莊,就是從陶淵明描繪的詩畫里走來,一路繁榮昌盛。

站在三千寨,也就是立于百里村莊悠久歷史的源頭。



柳青村鄉村大舞臺。鑼鼓喧天。

我們在觀賞百里村莊自編自演的曲子戲。

高昂,激越,戲詞我沒全懂,劇情我明白。令我感動的是,唱戲的不是演員,聽戲的不是觀眾。臺上臺下,都在一起捉妖、除妖,懲惡揚善。臺上臺下融為一體,是民間戲劇的精髓。演員一出場,觀眾一落座,大家都是戲中人。正如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人人都在其中。

百里人驕傲地說,我們曲子戲至今還保存著“觀眾是演員,演員是觀眾”傳統互動的戲劇精髓。傳統是紐帶,紐帶不僅僅連接,還可以溯源。村莊有村莊的活動規律,百里村莊也不例外。自古以來,勞動之余或農閑之中的休養生息,更多的還是追求精神娛樂。唱著小調勞作,哼著小曲串門,吼著嗓子喝酒,都是樸實的村民自娛自樂愉情解乏最常見的方式。百里的村民們,常常東家一桌,西家一餐,三五七八人不等,聚集把酒,酣醉而歌。久而久之,有人把唱曲與民間秧歌、社火相結合,將小調小曲子,慢慢凝煉為小戲,逐步由“地攤子”搬上“小舞臺”,成為相對固定而規模的戲劇。村民們以此方式交流,以此方式親近,以此方式表達,以此方式宣泄,以此方式快樂,也以此方式哀傷……曲子戲,深深根植在百里人的心中,他們不僅喜歡看,更喜歡唱、喜歡演。

曲子戲有著特別的功能。我深切感悟到,百里人驕傲的不是戲劇,不是保存傳統的習俗,而是他們享受生活的方式和心態,并由此延續的一種倫理道義,根植于靈魂深處的那種粗獷和質樸。我的感動和贊賞,也不僅僅限于曲子戲的獨特,還在于一種文化心理的認同,一種性格的形成,一種身份的確認,一種曾經滋養肉體和精神的物質指認。這其中浸漫著歷史的韻味,就像一罐被歲月塵封的老酒,細細品味,讓人陶醉;又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雖苦卻有撩人的清香,讓人留戀。百里傳承著這一戲劇并發揚光大,他們自演自導的曲子戲《降曹》《拜壽》等多個優秀劇目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看到了曲子戲更大的魅力和輝煌的未來。



春秋的短劍,戰國的銅器,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雄關,明代的瓦當,清代的壽屏……這些承載歷史文化最直接最明了最厚重的符號,也書寫在當今的百里。

“介于石”,一塊石頭,一塊非同尋常的石頭,淹沒在廢墟的草叢中。這是一個在百里這個村莊頗有分量的歷史符號,是由清代文化名人王大樞(1731-1816)所書寫。王大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舉人,舉江左孝廉,揀選知縣。他讀書萬卷,吟詩寫賦,博古通今,滿腹經綸,聞名鄉梓。1803年,他因故被流放伊犁。如果說,流放,足以扼殺一個前途無量的官僚,卻能夠造就一個流芳百世的詩人!屈原因流放而成為中國詩史第一人,成就了著世大作《離騷》。而同樣被貶伊犁,流放邊疆的王大樞,背負著一腔躊躇滿志、戍疆保國的情懷,飽含著讀書萬卷、滿腹才華的思緒,靜守邊關,吟賦作詩,抑或指責時弊、斗惡權貴,抑或贊美邊疆、頌歌山川,撫慰心靈,修身悟性。在伊犁流放十三年期間,完成了《西征紀程》、《天山賦》等代表作。晚年歸故里,七十三歲生日時,為了言志,為了警醒自己、家人和世人,他在一塊石頭上書寫了一段警言,成就了百里家鄉一個厚重的歷史符號——“介于石”。石上橫書“介于石”三字,下刻“得磊之一,在豫之二,公不易三,士不筍四”等語,留給后人推析、領悟。

“介于石”現雖已破損,但光輝在,精神在,更顯滄桑與厚重。

我們站在這樣一個厚實的歷史文化的符號面前,久久無語,倍感蒼涼。

歲月是一條無情的河流,流去了昔日的繁華與輝煌,流走了青春與激情,流逝著愛恨與情仇。二百八十余年,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也是一個長度標準。當我們撫摸著“介于石”這塊歷史的殘痕時,內心也激蕩著熱情、希望與感慨。

一道古城垣,一條老長河,一座古祠堂,一棟舊老屋,一折曲子戲,一桿舊煙斗,一館老農具,一塊介于石……古老的物件,斑駁的歷史,凝重的情感,墊實了百里村莊的厚度,拉長了百里村莊的長度。

“千秋畫卷千秋業,百里山河百里歌”,我從百里村莊許許多多厚重而滄桑的故事中,多少知曉了百里村莊的一點秘密,它取“百里”為名,原來是有故事、有淵源的。這個有長度的名字,我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相信它來自于周朝。周朝時有姬姓虞國人入秦,因功勛卓著得以授予“百里”(古時汝陽郡,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為采邑,其后代子孫就以封地名為姓,稱百里氏。百里氏的子孫繁衍,有子孫從汝陽郡千里迢迢地遷徙到大別山的此處定居,將這塊“風水寶地”按其姓氏封名為“百里”。所以,“百里”,它不是數量詞,不是與太湖縣城、岳西縣城的距離,是這個村莊世居祖先的姓氏,是這個村莊的姓氏。于是這個村莊就有了歸屬,有了靈魂。

百里,這個鎮,這個村莊,的確是個名副其實的有長度的村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上神帝天天影院|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欧美性受xxxx喷水性欧洲|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 91资源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国产不卡在线看|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欧美一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三上悠亚在线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给我个免费看片bd|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