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7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日前,我省作家沈俊峰散文集《讓時光樸素》由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發行。全書17.4萬字,收錄了《滿樓燈火》《讓時光樸素》《父母是孩子的一座廟》《花開君子蘭》等35篇經典篇章,其中多篇入選初中語文試卷。
該系列叢書收集了在國內中考語文試卷閱讀題中經常出現的10位“熱點作家”杜衛東、蔣建偉、劉成章、彭程、秦嶺、沈俊峰、王若冰、楊文豐、張慶和、張行健的優秀作品。
作品欣賞
今年三月三
沈俊峰
很小就認識艾,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折幾枝插在門頭上,驅邪避瘟。進了城,從菜市場買回來豎在門邊上。后來,做過幾次艾灸,覺得藥用也不錯。這個冬春居家抗疫,燃了不少艾條。今年農歷三月初三,第一次食艾,對艾便多了一層完全包容的奇妙體驗。
按友人的說法,這天的艾要趕在太陽出來之前,以陽面山坡的為佳。忍不住心里嘀咕,有那么邪乎嗎?想到蘇東坡為王安石帶水的事,又覺得就是那么“邪乎”。
蘇東坡過長江三峽去找王安石,王安石讓他取一壺中峽水帶回來煮茶。蘇東坡只顧賞景,到了三峽下游才猛然想起,就取了一壺下游的水。結果,王安石一泡茶就皺了眉:你這水不是中峽的吧?上游的水湍急泡茶很濃,下游的水緩慢泡茶很淡,唯中游的水平穩,能泡出茶的本味。想必蘇東坡也覺得“邪乎”,這“邪乎”應該是天地萬物的靈性所在,博大精深。
為了采到嫩艾,我做了多個準備。
那天也是巧,從凌晨兩三點開始,閃電、滾雷就持續不斷。驚醒后,不睜眼也能感受到窗外天空猛然間的爍亮。爍亮停頓兩三秒,才傳來轟轟隆隆的雷聲。雷和閃電樂此不疲,熱火朝天,像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在樓上不厭其煩地滾鐵球,旁邊的小女孩興高采烈地擦亮火柴助興。有那么一會,我盯著天空想看個究竟,只見黑墨似的大山在閃電的瞬間,成為一幅壯麗的剪影,一下子就被震撼了。等了許久,終于聽見“嘩”地一聲,暴雨從天而降,像有人將巨大的一盆天水突然傾砸在了地上。
緊接著,世界被雨嚴密無縫地淹沒了。無數蜂鳴匯成的激蕩的雨音,讓我剎那間有了一個黑夜蒼茫的雄闊意象。
這么大的雨,且雷電交加,怎么去采艾呢?
頭天下午,陳同學帶我去看了一片艾地,只等凌晨去采。但姓同學給鄉下老母親打了電話,讓其也幫著采點。現在的天氣如此驚心動魄,老人自然不便出門。正擔憂著,但姓同學的微信急急地飛來了:下雨了怎么整?等天晴再說吧。我笑了,畢竟是他親娘。
三月初三是上巳節,這是古人的稱呼。那時候,人們會到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塵垢,消除不祥,稱為祓禊,有去除舊穢、重新開始之意。那個場景應該是春光明媚、歡聲笑語的,人人虔敬。現今早已沒有這些講究,有的甚至想不起來還有個上巳節。這一天,我的家鄉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
荒郊野地生長的野蒿,外形和氣味都有點像艾,細辨之下,卻有著不小的區別。蒿子性寒涼,也有祛病毒、驅蚊蟲的功效。傳說三月初三這天,有百姓被鬼邪附體,命喪黃泉,后來經觀音菩薩點化,吃蒿子粑粑能驅鬼巴魂,保一方平安。自從吃了蒿子粑粑,老百姓真的“巴住”了魂,就此安居樂業了。
蒿子粑粑是大別山霍山一帶獨有的風味小吃。以蒿子為主,配上米面、臘肉、蒜、姜、鹽。將野蒿洗凈,搗碎,用清水漂洗,除去澀汁異味,擠干水分,搓成團,再將臘肉煮熟,切成丁,以文火炒出油,然后將蒿子、米面及姜、蒜末等佐料放在一起,加水拌勻,做成粑粑狀,或入鍋蒸,或油煎。我喜歡油煎的蒿子粑粑,油晃晃,焦黃黃,香噴噴,味鮮色美。
或許有了野蒿,才沒有食艾的習俗。又或許,艾草不像野蒿那么多,好采。所以,在大別山生活二十多年,至今也沒有嘗過艾草的滋味。
天還蒙蒙亮,便開車出發。雨像是知道我的心事,弱了許多,落在臉上也不那么涼,畢竟入春已久。車停路邊,淋著小雨走過去。穿過一片泥地,就到了河邊那一片開闊的艾草地。一簇一簇的艾草,緊密地抱團,簇與簇之間又離著生長的距離。再過些時日,艾草便會蓬勃生發,將這些空地填滿。
艾草的青香撲面而來。難怪要采這一天的嫩艾呢,果然是陽氣盈盈。
艾草還多是細莖,從每簇中挑選幾根壯實的掐了,不大一會,就掐了大半紙袋。不知不覺間,雨停了,天色敞亮起來。山間晨霧繚繞,河水嘩嘩地流淌。
回程時,太陽悄然出來,滿眼皆是清新翠綠。門前的院子、碎石小徑已經干干爽爽。這天真好,說下就下,說晴就晴。此時,張姓同學也打來電話,說他早鍛煉時,在路邊采了一些艾葉,讓趕快去取。
本想包餛飩的,菜市場里只能買到餃子皮,便包了餃子,連湯帶水地吃了。還是第一次吃艾草餡的餃子。艾香淡淡的,沒有端午時節的厚重。這是一個奇妙的享受,從口腔到胃,再到心底,都彌漫著艾香。讓我想起屈原筆下的各種香草。
住鄉下,終于清楚季節的本真了。之前生活在城里,淪陷于反季節食物中,總是將春夏秋冬過得稀里糊涂,過成了一條直線。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對祖先積累下來的生存智慧便知之甚少,感受更少,甚至不知道或模糊了哪個季節該收獲哪些東西。這真是一個幸福的迷茫或誤區。總覺得,順應自然才會健康,所謂的運氣,也應該是從運用天地之氣才開始向好的。
初次食艾,算是親近自然、走近傳統的開始吧。
之后幾天,將同學送來的幾十棵艾都栽在了院子里。來年,艾會蓬勃生發起來,那時,只在院子里采就是。
作者簡介
沈俊峰,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魯迅文學院第29屆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入選多種年度選本或中小學生讀物、中高考試題。出版散文集《讓時光樸素》《影子燈》《在城里放羊》《在時光中流浪》、長篇紀實文學《鄧稼先:功勛澤人間》、長篇小說《桂花王》等數種,《桂花王》入選安徽省中長篇小說精品工程。獲冰心散文獎、中國報人散文獎、安徽省政府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