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新書發布|作家時國金散文集《此心安處是圩鄉》出版發行

發布時間:2023-04-25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4月23日下午,我省作家時國金散文集《此心安處是圩鄉》新書首發暨讀者分享會在天津津讀書苑召開。此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此心安處是圩鄉》是一部關于圩鄉風物的散文集,分為小船情緣、野有蔓草、一半秋水帶夕陽、一江流水、雨季的年輪五個部分,不僅描寫了圩鄉的自然景觀和生活,還反映了圩鄉的文化和風俗,勾勒出一幅獨具特色的鄉村生活的斑斕景觀,這是千百年來普通百姓樸素生活的寫意,也是可以安放現代人漂泊浮躁心靈的地方。本書語言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和深情,是作者對故鄉的致敬和贊歌。






作品欣賞




小船情緣

時國金


現在想來,一船青年男女蕩槳而行,去看露天電影,是小船帶給大家最浪漫的事。

出門是水,這是圩鄉的特色,水環繞著一面面四四方方的垾子和一座座綠樹蔥籠的村莊。從一面垾子到另一面垾子,從這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都離不開船。于是,小船自然成了圩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船行水面,遠遠就聽到電影中的對白,大家心急嘴噪,不住地對劃船的武叔叫喚:“快劃,快劃”。有心急地,索性用樹棍子代替起船槳,擼起袖子在船沿拔起了水,濺起的水花又惹得夜色里飄蕩著一陣陣的嘻罵聲,柔和而富有青春的質感。到了岸邊,場上看電影的人黑壓壓的一片,擠擠挨挨仰頭于銀幕前。偶爾,來一次小小的躁動。有的怕擠的就干脆坐在船上,在幕的背面看,一二人,雖有些稀落,也是別有一番情致。

電影散場,船慢悠悠地行駛在回去的溝面,清冷的溝水猶如月輝下悠揚的笛聲,大家興致勃勃,有人唱起了《水鄉船歌》:

滿帆東風哎

滿船陽光

搖櫓十里心歡暢

心歡暢

大寨紅旗喲

社員心向黨

雙雙巧手勤耕耘

繡出江南好風光

大寨紅旗喲

凱歌傳四方

艱苦奮斗創大業

勤儉辦社譜新章

勤儉辦社譜新章

滿帆東風哎

滿船陽光

社會主義前程寬又廣

寬又廣 寬又廣

唱著唱著,剛從部隊退伍回來的武叔身上那件軍大衣,不知什么時候披到了下放女知青小趙的身上。后來,其他的知青都回城了,小趙卻留了下來,除了成了我們的小學老師,還成了武叔的老婆。從此,一直沒離開圩鄉,也學會了劃小船。

水鄉沒有寬廣的馬路,抬不了轎子,騎不了馬,更沒有小轎車。討新娘子便作興小船起親。冬閑時節,清洌洌的溝面,十幾艘披紅掛綠的小船,在“嗚嗚啦啦”的嗩吶聲中一字兒排開,穿過一座又一座小橋。橋大都是簡易的木橋,以村為名,什么施家橋,魏家橋,葛家橋……也有豪華的石頭橋,很少,整個圩鄉屈指可數,有東唐村橋,總管廟橋等那么幾座。船到橋頭,都會有附近村上聽到嗩吶身跑來的男孩女孩,用竹竿擋住橋檔“鬧新娘”。接下來便是一番討價還價,遞上香煙和糖果,放兩串鞭炮再繼續行駛。

劃在頂前面的小船當然是接新娘的,后面的船裝的是新娘的嫁妝。新娘從娘家被本家哥哥背上船,坐在陪嫁的椅子上,腳踩熱火爐,頭頂紅蓋頭,由兩個陪姑娘扶著,一直到婆家讓新郎抱上岸拜過堂,腳不沾地,頭不見天。這就要求劃船的技術必須過硬,船行不穩,搖搖晃晃,新娘就會暈船。我是土生土長的圩鄉人,打小就喜歡在水上捕魚弄蝦,自然劃船功夫不錯。學校幾個同事的老婆都是我和大家一道用船接回來的。一次幫一位同村的堂哥接親,自然也是劃頭船的。從進門到回來的路上,兩位陪姑娘挺有趣,鬧得特別厲害,在船上還不住地和我們斗嘴。遂臨時起意作弄她們,我故意雙腳前后不站在一條線上,每劃一槳,隨著身體的重心在左右腳上不斷的轉換,船會輕微地左右搖晃,像搖籃一樣在水面上向前駛去。開始,兩位姑娘還嘰嘰喳喳吵個不停,不一會兒就趴在新娘身邊不言不語了。

待到新娘被抱上新房,掀開大紅蓋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劃船的人。只見她臉色剎白,眼漓淚水,兩個陪姑娘也病怏怏地像生了大病剛愈,楚楚可憐。如果不是圩鄉的姑娘,坐船慣了,肯定已是狂吐不已了。我笑著躲得遠遠的。

嗩吶陣陣,飄蕩在清澈的溝渠,劃著小船,娶新娘,成了圩鄉下半年的一道美麗喜慶的風景。

這種風俗吸引了全國十佳金話筒得主,浙江衛視女主持亞妮的注意。她在1996年下半年專門到雁翅,以此為題材拍了一個專題片。當時,我剛借調到政府工作。鄉領導安排我為他們攝制組做好服務。拍攝全是隨機自然跟拍,沒有人為的擺拍。拍船行水上接親那天,細雨蒙蒙,我的任務是幫亞妮撐傘。攝影的是一位叫王漢章的大哥,人高馬大又帥氣,亞妮指揮他拍攝時氣定神閑頗有大將風范。那吐字清晰圓潤的普通話,近距離聽來十分悅耳,直抵耳鼓,今天憶起,仿佛依然縈繞耳邊。

當時的市文化局長親自到場,坐在接新娘的小船船頭用普通話唱了一支俄羅斯民歌,歌聲在蒙蒙細雨中伴著槳聲特別高亢清亮。與一船的吳儂軟語和時斷時續的嗩吶聲交融在一起,宛如一溝的交響樂隨船流淌,頗有滿漢全席的風味。

十幾年后,在報紙上看到亞妮拍“沒眼人”的故事,對她的敬業精神更加敬佩了。

小船主要還是運輸工具。裝肥運糧,賣棉花,運砂石全靠它。所謂”船小好調頭”,體現在圩鄉小船上十分得體。但船小欠穩,就是“耍得很”,人踏上船的第一步就要小心翼翼。看準了中心線才能邁開步伐,讓船不可失去平衡。挑擔上船,更要小心,最怕的是“腳踏兩只船”,一般人是駕馭不了。一次,我本家堂哥水牛,自恃力壯,挑了一擔稻子從一支船頭跨向另一支船,一不小心,重心不穩,船晃不停,人落水中,一擔稻子全撒在了溝里。那年又且好是災年,稻子被稻飛虱灰了,弄得滿溝盡漂癟殼稻。成了大家經常講的笑話。

一年暑假,家中砌新屋,磚是從高淳四崗窯廠由機板船運到水陽江畔的圩埂邊,再一擔擔翻過埂挑到圩內,用小船運回家。毒辣辢的太陽毫不留情地照著大地,圩埂如山一般高,一擔磚頭一百多斤,挑著爬上埂,已是氣喘吁吁,再一步一挨地下到溝沿,碼放在小船上。一船磚挑滿,汗流浹背,心慌肚尖。此時,載著滿船的紅磚,蕩舟水面,清風滿懷,夕陽碎金,雙槳撥動著水面,一片波光粼粼,感覺那種辛勞后的暢快是干其他農活所無法相比的。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兒時的歌謠: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就這樣,一船一船,運完了紅磚,又運沙石,運石灰,運水泥,運木料瓦片。半個暑假,船來船往,日曬風吹, 人愈發黑瘦,卻覺骨骼清奇,元氣充沛,精氣神十足。

小船上加一個篷子,便成了篷子船。與周作人筆下的烏篷船差不多,主要有避風擋雨遮陽的功能。也有不同之處,紹興的烏篷船是搖櫓驅動,兩頭翹梢。而金寶圩的小船蕩的是雙槳,一般是平頭平層。大概算是大詩仙所說的“扁舟”那種。但記憶中好像又沒有那一份“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的功能。想來唐代是一個繁華的時代,小船竟然也超越了世俗實用,有了寄慰修復文人人世間受傷心靈的作用。這大概就算高級的旅游功能,只是比今天的蕩舟游樂,更具較深的內涵。

只有物資極大豐富,有一批有錢、有閑、有情致的人才會想到這份蕩舟的碧波愜意。也許,我們會迎來這樣一個時代。

加了篷子的小船,有兩種用途。一種是用來趟渡。所謂“金寶圩小劃子慢慢趟”就是由此而來。河埠頭一字兒排開停了幾十只篷子船。上街,下鄉,從這個村到那個鎮,都是承舟而行。一般是湊齊了四五個人就出發。干部下隊開展工作就不一樣了,那是不問船費的,到時船家會憑記賬到鄉辦公室結賬。大多是四個人,到河埠頭,找一條干凈點的篷子船,船行水面,四人在船艙打著撲克牌,船夫慢慢地劃著船,清風悠悠,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便到了十多里外的村部。

有時只有兩人,就躺在船艙板上,讓水面的清風從腳吹過頭去,邊聽著船行水面汩汩的聲響,邊和劃船的老頭侃著山海經,小船慢悠悠,也甚是愜意。

冬天坐船就有些冷了,最受罪的是那雙腳,陰冷的船板底像冰一樣由著寒氣直刺腳底,篷子前方的簾子怎么也擋不住溝面吹來的寒風,一兩個小時在船上不動便成了一種煎熬。只好催船工劃快點。當然,也有細心的船夫會提前準備了一個陶制的小火爐,放在船艙,給坐船的取暖。

篷子船還有一種用途就是看魚。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原有公社和大隊管理的自然水面都以競標的形式發包給村民養殖。大大提升了水面養殖的效益。既狀大了鄉村集體經濟,又增加了農民收入。父親是第一批承包者,是一個兩百多畝水面的塘長。所謂看魚,就是劃一只蓬子船,晴可避日曬,雨可避風寒,船泊溝岸,人息船上,提防有人來偷魚,夜深人靜,一有動靜就聽得很清楚。戶外風寒,尤其在水面上,入夜更冷,父親身體不好,這個活兒自然就由我承擔了。

看魚最怕風雨天。春末,乍暖還寒。一次,一人睡在管家灣,入夜時分,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傾瀉而下,雨打篷子嗶嗶啪啪作響,風吹著小船不斷搖晃。終于,船栓被風搖動,船掙脫了栓樁,刮到了下風口,雨仿佛更大了,我死死地壓住船頭的門簾,雨順著簾隙還是淋進了船艙。被子打濕透了,衣服也濕了,春寒料峭,人凍得瑟瑟發抖。真是“開門一下,關門一夜”。水面的風攪和著篷頂的雨把那個無夢的夜拉得特別長,幸好篷子扎得很結實,勇敢地抵擋了這一夜而沒散架。

更多的時候是風平浪靜,在船上安穩地睡覺。也沒人打擾。篷子往小船上一放,劃到一個溝灣處,兩頭掛上簾子,自成一個獨立的小天地。除了被單外,我的漁船上比別人多了兩樣東西,一盞馬燈,一本書。在這片小天地里點亮馬燈,靜靜的讀書,如饑似渴,有時通宵達旦。

馬燈映襯著清凈的水面,發出幽微的光,與深遂的夜空,點點寒星遙相互映,輕盈的風,推著水波輕拍著船舷,演奏著舒伯特的小夜曲,恬靜而纏綿。月光照得整條溝一片潔白,像一條白練纏繞在莽莽的蒼野,黑洞洞的就是村莊。黑白之間便是田疇,秋風送來淡淡的野菊花的清香。伴著天空偶爾飄過的一兩聲雁鳴。白居易的吟誦穿越千年,回響在靜夜,清澈,無塵:

鳥棲魚不動,

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

舟中只有琴。

夜風微涼,孤燈蕭瑟,月光瀉銀,溝水清寒,兩年半的時間我讀完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全部課程,拿了自學考試的一個文憑。在圩鄉的小船上,圓了少年時的那一份夢想,對人生來說,雖有些牽強,但不曾草率。那是八十年代末。

因馬燈用的是煤油,第二天,早晨起來洗臉,鼻孔像兩個黑煙囪。在那小小的船艙中,點燃馬燈的火柴,一劃會釋放的一種硝味,彌漫鼻前,特有味,至今憶起對那種氣息還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從此,一燭燈火,伴船而讀,成了我今生最美好的記憶,每每想起總是春潮激蕩。

世紀之交,市委書記到我們鄉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視察完我鄉的河蟹養殖廠,要坐船到金寶圩最大的水面潦塘轉一圈,當時有船無船工,鄉書記知道我是地道圩鄉人,就安排我當船工。嫻熟的劃船技術在浩渺的潦塘一展身手。船行水面,微風襲襲,利索平穩。身穿一襲雪白短袖襯衫的書記坐在船頭,清俊和藹,很是滿意。當得知我是剛到政府的工作人員時,稱贊道:基層干部就是要這樣會干農民的活。

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在圩鄉的水面上劃船。一晃又是二十年過去了,一直在外鄉工作,家鄉的小船便成了揮之不去的記憶。

它猶如一只可人的百靈鳥,多少年來,只要走到有水的地方,就會伴著月光碧波蕩漾,輕輕地劃過我的心間,低吟起動聽的歌謠。

哪一天,再撐一葉小舟,擷一灣瘦水靜靜地坐下來,在家鄉的清風中,用微醉的冥想觸動心靈深處的一片漣漪,回味那澄澈歲月的甜美。






作者簡介




時國金,安徽宣城人,筆名清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協會員,宣城市作協主席。作品散見于《鐘山》《中國鐵路文藝》《西湖》《安徽文學》《清明》《散文海外版》《人民日報》等各類報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十路老熟道中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xxx|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一个人晚上在线观看的免费视频 | 女人l8毛片a一级毛片| 十大最污软件下载| yellow字幕网在线zmzz91|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97在线公开视频|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高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医生女同护士三女| a毛片免费全部在线播放**|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 a一级毛片免费高清在线| 波多野结衣被绝伦强在线观看|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99riav视频国产在线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图片| 男人j桶进女人p| 国产精品自在线|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 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www| 日本人内谢69xxxx| 免费看国产一级片| 777四色米奇欧美影院| 曰韩高清一级毛片|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