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新書發布|作家萬以學散文集《城市的笑容》出版發行

發布時間:2023-04-28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近期,我省作家萬以學散文集《城市的笑容》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品欣賞





爬山記(節選)



2022年元旦,在合肥與陳劍先生夫婦餐聚。他倆都是從銅陵走出去的佼佼者,且一直對銅陵抱有極深的感情。席間,聊起我們的父輩。陳劍父母是干部,我父母是地道工人。在那個開發礦業的時代,他們都是銅礦的開拓者,銅陵市的開埠者。我們一致認定,我們父一輩的共同特點是生活特別艱辛,但對工作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熱情與干勁。那是一種真正全身心的投入,以至他們對我們這下一輩,都沒花過什么特別的精力管教。

這喚起了我的記憶。告別他們我回到銅陵,便約了老友稻田和橡樹,去爬筆架山。我習慣叫爬山,不叫登山。象筆架山這樣的山頭并不十分高峻,也沒什么名氣,說登字總覺太莊重,再說我小時候這山上沒有道路,手腳并用的時候常有,此外,爬既有上的意思,也有下的意思,還有在山上橫著走的意思。用爬字雖然俗,但貼切。說文乎一點,它比較適合礦山子弟尚未覺醒的身份意識。

我們從立有“工人公園”字樣牌樓的地方,開始爬山。冬天的山,有些蕭瑟。山上很少游人,只有三二個鍛煉的人。上山的臺階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修的,一色青石條,壘得平平整整,有的上面已或多或少積累些青苔,看上去已經有蒼桑感了。路徑也沒有營造迂回曲折,而是依照山勢,筆直地伸向山頂。漫山植被很茂密。林葉落盡,除了松樹和部分竹絲保持著綠色,竹絲是一種不能成材的小竹,叢生,生命力挺頑強。但那是似披著一層白霜的蒼綠,不是春天的那種青翠。沿筆架山腳一周,綿密地植著黑松。這種黑松,長起來很慢,俗稱不老松。這些松樹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種植的,轉眼過去六七十年了,仍不見高大。在黑松林的邊緣,雜樹已生長起來,間或還有十分高大的樹種,頗有原始次生林的模樣了。林下則是纏繞在一起的荊刺藤蔓和竹絲。它們橫七豎八,封死了上山的各種小徑,使我們只能沿鋪設的青石路行走。

記得小時候,這松樹林下和未種植松樹的筆架山上半部分,都是清朗朗的,是稀稀的雜草和灌木。那時居住在筆架山下的工人子弟,有一個不是規矩的規矩,就是放學后上山砍柴。當時這筆架山是封山的,正式稱呼為“封山育林”,我們認為育林主要是山腳下的人工種植的松樹林,至于山上的那些雜樹灌木野草,是延伸受到保護,順便被封的。礦上下了很大的決心,專門成立了由傷病殘工人組織的護林隊,還沿山腳,以種植的松樹林為界,拉了一道鐵絲網,阻止人們上山砍柴。砍柴這個詞不是很準確,也可以叫割草,但因為不僅是割野草,也砍混在野草中的雜樹和灌木,而且砍字比割字更顯得用力氣,所以我們通通叫砍柴。只要上了山,我們是什么都砍,甚至連松樹的枝椏也敢削,但不敢砍松樹主干。砍松樹主干,就是砍掉了一棵樹,真是破壞植樹造林了,那是犯罪行為。所以搞到最后,筆架山的松樹林,只有上面樹冠一小片是綠的,下面都是光溜溜的樹干,顯得林間空蕩蕩的。我們這幫子砍柴的家伙,與礦上的護林隊形成了長期的拉鋸戰,總體上我們贏得多。據說,礦上的護林隊因為保護不力,沒少挨礦上的批評訓斥。護林隊員都是工人,在某程程度上,他們對我們的行為是睜一眼閉一眼的。但這事兒,我長大后才明白。

當時我們還發明了兩個專有名詞:叼樹棍子和挖樹樁子。所謂叼樹棍子,即拿把鐮刀,專門去找灌木雜樹,然后把它們挑(叼)出來砍掉,湊齊一小捆后背回家。這些灌木雖不是木材,但燒起來火力大、火力猛,幾根就比得上一捆野草。人們都說,樹棍子燒出來的飯也香。但我從未注意到。挖樹樁子,就是挖樹根,當然不是挖樹根做根雕盆景,而是山上柴草都被砍完了,只得把埋在土里的野樹灌木的根挖出來,它們比野草、甚至比樹棍子都耐燒好燒。現在回想,這對生態的破壞是真正徹底的。

我家住的地方在筆架山西北麓的露采新村。七十年代初中期,礦上的生產任務愈來愈重,村里的人口也愈來愈多。礦上在原來的居民村邊上,象攤大餅一樣,順次又蓋了些新平房。新居民有從工人新村、楊家山村遷來的,還有復轉軍人、新來的技工,還有“農轉非”,即礦上從農村新招來的農民工。每家都得找柴火燒飯,所以我們砍柴的地點也越來越遠,筆架山加上周邊的羅家村一帶,甚至田埂上的野草都被搜羅一空,有時大人們還得跑到812隊和大倪村、小倪村那邊,才能砍到一點柴火。

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后,情況起了變化。國家因為煤炭生產量上去了,開始為中小城市及普通城市居民家庭供應煤炭。煤球開始進入普通百姓人家。許多人家這時開始放棄燒柴火。只有真正貧困家庭,還在為了節約一點煤錢,堅持去砍柴。到我七八年上大學時,基本上就沒有人再去砍柴了。很多人家依舊保留了柴垛,但很快它們就變成了垃圾。沒有人再用柴火燒飯了。真正的改變是八十年代中期,銅陵開始推廣燒煤氣。山上的柴草沒有人去砍,植被便得到快速恢復。銅官山礦發展也進入新階段,資源枯竭,閉坑關破,護林隊變得有名無實,沒有人管山林了。還引發了幾場山火,燒死了人。聽說,后來干脆放開了,銅陵縣洲圩地區和江北地區的人們可以自由上山砍柴,再后來,因為防火需要,想花錢雇人上山砍柴,也雇不到人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擺在第一位。在傳統社會,自然界提供的柴草類燃料,無法供養日益增多的人類,更是無法保護生態環境。我讀過西方傳教士寫的一本書,描寫的是二十世紀初華北的初冬,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看不到任何垃圾,每一片樹葉、每一根草、每一砣人畜糞便都被人揀拾回家,少數用作肥料,大多用來燒飯了。反映的就是農耕時代,人們燃料緊缺的生活。從理論推斷,只有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才能滿足時代需求。這也是農業國家必須轉變成為工業國家的內在要求。

筆架山的草木春秋,就是這段歷史的一個側面證明。



前些年因工作關系,我的膝蓋因爬山受過傷,自此心里便留下陰影,對爬山有畏懼感。但這一次,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爬到了山腰,繼而又爬到了山頂。我直懷疑這筆架山是不是變矮了。我仔細觀察,發現這筆架山除了我們走的這條路線,它的山脊線確實塌陷了。那是因為開發礦山、人們在山肚子里的挖礦,而造成的地表崩塌。如筆架山主峰北側的山峰,原來只比主峰稍矮一點,現在看去已矮去了一大截。它崩塌的痕跡還在,只是被茂密的植物遮蔽了,不仔細分辨,不大容易看出來。

筆架山的山頂標志,是個碉堡。這碉堡不知什么時候修的,反正我記事時它就在這里。碉堡的基礎部分用大片石砌就,水泥溝縫,上半部是青磚和紅磚,再加一個水泥平頂。磚墻部分,朝四面開了四個瞭望孔或射擊孔,因為很大,甚至可以稱為瞭望窗了。原來在大片石和磚墻部分,鑲嵌著鋼筯做成的爬梯,可以上堡頂的平臺。現在這鋼筋爬梯已被拆除了。片石和青磚紅磚上,滿是來此一游的人涂的鴉。但碉堡內外很干凈,看來不僅有人打掃,爬上山的人也很注意衛生。

這是個瞭望的好地方。銅官山因有筆架山的間隔,也不具備這里的觀覽條件。站在這個制高點上,整個銅陵市盡收眼底,一覽無余。西南方向的銅官山、寶山,盡管在它們身上還能看到露天開采的痕跡,但并不損害它們的高大巍峨。北邊有一道亮閃閃的細線,那是長江。東邊和南邊,是整個銅陵市區,一片片的高樓接到天邊去了。雖有低矮的螺絲山等,但不影響視線。

我們俯視筆架山下,城市的發展脈絡似乎都隱約可見。

圍繞著筆架山,從東面始,依次是解放東村、解放西村、和平新村、友好新村、工人新村、長江新村、露采新村、平頂山村等......然后越過銅官山、金口嶺礦的廢石堆場和著名的銅官山礦露天采坑大洼凼,和解放東村相接,形成一個居民村環帶。廢石堆場經過整理,現也被開發出來,形成了大片的住宅樓。在銅官山和筆架山之間的廢石堆場邊,曾經建有赫赫有名的銅陵啤酒廠,如今也變成了居民住宅樓。歷朝歷代詩人騷客們所謂的滄海桑田、山河變易,在我們這個時代,卻是短暫人生肉眼可見的速度。

從開發礦山濫觴,這些陸續興建的系列居民新村,系統而鮮活地展現了銅陵獨特的歷史發展風貌。它是城市的初始生長點,城市從此開始其自我生長的生命旅程。后來它又成為城市的主體部分,清晰標示了它后續的發展軌跡。如果把這些新村放在新中國的時代大背景下看,它是一種與政治、與社會、與產業發展緊密的關聯事件。它既具鮮明時代特點,從解放、和平、友好等等名稱上,基本上也能猜出它們建設的年代。把城市、特別是新建城市為產業工人興建的新居民點命名為村,而不是什么街、巷、弄、里。據說新中國的第一個工人新村產生在上海,是依托一家新建工廠設立的。也有傳統的影蹤,村本來是用來命名農民生活聚落的,現在卻用在了城市,只是這些村前冠了一個字“新”,以示與農村的村落“村”區別。不知是不是與這里的居民大部分人來自于農村有關,還是與要消滅“三大差別”的無產階級文化概念,如“公社“等等有關。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山南海北的人,北到遼寧、山東,南到浙江、福建,東到上海、江蘇,西到湖北、河南,安徽省內各地市,包括高級領導干部、專業知識分子、退伍復員軍人、工人、農民等等,曾合成聚集居住在這里,他們共同生活、工作,創造了城市,創造了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包括政治組織、家庭制度、經濟制度,以及生活方式、休閑娛樂方式等。在全國各類城市發展中,只有新中國建立之后成立的少數幾個工礦城市才是這樣,顯得非常特別。

人們在這里歡笑/在這里哭泣/在這里活著/也在這里死去/在這里祈禱/在這里迷惘/在這里尋找/在這里失去(汪峰《北京北京》)。

銅陵沒有所謂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特別風格建筑,沒有掛上牌子的文物保護單位種種,但這些簡單粗陋的工人居住村落,真實、完整地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生命本源和遺傳密碼,積淀、容納、镕鑄了自己城市獨特而豐厚的歷史文化。城市獨特的靈魂,與它歷史環境風貌的相關聯系無可置疑。

我們今天看不到村了。觸目所及都是香格里拉、維多利亞、皇家、花園、公館、別墅、洋房之類,取名要么很洋氣,要么很古典,當然最后都歸為某某社區。

……







作者簡介





萬以學,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安徽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美國馬里蘭大學高級行政管理研宄生,香港理工大學品質管理專業碩士。長期從事覺政工作,曾任銅陵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兼市外商投資局長,銅陵市副市長、常務副市長,黃山市常務副市長,淮南市委副書記,省旅游局局長,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兼省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現任省政協常委、民族與宗教委員會主任。發表有關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研究文章若干篇。1992年,牽頭組織撰寫《醒來銅陵》,獲中國新聞一等獎。著有《誰與年鋒》《如此美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992tv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国产色| 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 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 免费99热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被公侵犯肉体中文字幕| 日本漫画工囗全彩内番漫画狂三|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一级特级女人18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尹人香蕉网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视频www| 中文全彩漫画爆乳|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天天5g影院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222www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优优里番acg※里番acg绅士黑| a√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在线免费视频|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