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評論圓桌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審美表達——余同友《石磧白鷴圖》簡評

發布時間:2022-12-09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編者按: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凝聚文藝力量、賦能鄉村振興,11月30日,由中國藝術報社、省文聯主辦,省文藝理論研究室、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宣城市文聯承辦的“鄉村振興的文藝表達”創作研討會在合肥市召開。研討會對我省文藝家深入鄉村振興第一線創作出的,反映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優秀繪畫、書法、攝影以及文學作品進行點評,其中有四部小說作品,得到了評論家的充分肯定,特予轉載,以饗讀者。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審美表達

——余同友《石磧白鷴圖》簡評


陳振華





余同友有兩副筆墨,一是虛構,其中短篇小說有著非常不錯的質地和品格。為人低調謙遜,小說的價值越來越受到文學界的認可,尤其是其摹寫鄉土的小說,在新鄉土敘事中有其存在的身影,其“村莊”敘事令人印象深刻。另一副筆墨是非虛構,其表現頗為不俗,還曾獲得過澎湃新聞非虛構類特等獎。兩副筆墨顯示出余同友是當代安徽作家中的實力派,是一位穩定成熟的作家。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石磧白鷴圖》是一篇非虛構作品。從文學的角度看,它的紀實性很強,又有文學的審美創造,偏向于紀實性小說。紀許光認為,一切以“事實”“親歷”為寫作背景,并秉承“誠實原則”為基礎的寫作行為均可被視為非虛構文學創作。同時它又是一部主題創作,以非虛構的文學形式深度介入扶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這樣的時代變革題材。

首先,這部非虛構類主題創作文本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這篇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2020年的9月26日版,而2020年恰恰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即將開啟鄉村振興的重要的時間節點。作家的選題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一方面考慮到現實的脫貧攻堅,一方面考慮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鄉村振興。這是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選題,非虛構寫作者自覺承擔起反映時代變革的責任,在可讀性、時代性、深刻性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更好地發揮作品的公共性。作品的選題有了前瞻意識,可以視為是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過渡性書寫,也可以是視為是承上啟下的農村時代變革的書寫。文本的問題意識是通過敘述中的一個有一個設問體現的。第一部分的結尾:這喂的什么鳥?為什么要這樣喂?又為什么讓一個人如此惦記?這是敘述者的發問。后續的書寫中,則將這種發問轉變為文本中掛職書記口吻:“沒有優勢資源,沒有優勢產業,扶貧工作從哪里切入?”“這文章,怎么做?”類似這樣的設問與解答構成了這篇非虛構文本的敘事動力。無論是敘述者的口吻還是文本中掛職村書記吳葉生的口吻,實際上都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問題意識。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文本避開了常見的鄉村苦難化的書寫,而是直接在問題的解決中,鄉村的貧困得以消除,石磧村的面貌得以改觀,人們的生活得以改善,脫貧攻堅的任務得以完成,鄉村振興的愿景指日可待。

其次,這部作品中掛職村書記吳葉生令人印象深刻。吳葉生是帶著上級的使命、責任和任務到石磧村的。這有點類似于《山鄉巨變》中的下鄉干部鄧秀梅,《禾場上》中的鄧部長、《下放的一夜》中的干部、《張滿貞》中的張滿貞等,不同的是時代語境的變化,這些干部到鄉土承擔的歷史使命的變化,以及這些人物是文學的虛構,而吳葉生是現實中真實人物。這些人物都會對鄉村深度介入,甚至改變鄉村原來的面目,打破鄉村原來的寧靜或秩序。他們是舊秩序的“破壞”者,又是新鄉村秩序、新藍圖的建構者。一方面吳葉生掌握著國家的政策,用政治和政策的眼光去改造、幫扶鄉村,從鄉村的外部介入鄉村,另一方面,他又比一般的村民具有更高的眼界、認知和視野。為什么石磧村的白鷴存在了千百年,從有記載的唐朝李白的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鷴》以來,村民們還把它們認為是白山雞,沒有意識到這種鳥的價值所在,更沒有意識到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意義所在。文本在一系列的脫貧實踐中,逐步凸顯出吳葉生作為第一書記和扶貧隊隊長的主體性。他不僅帶著使命、政策、任務,更帶著思考和對鄉村的感情來的。“非虛構”寫作接續了其底層視角和人文關懷的傳統,為普通人作傳,將底層人物和事件作為最重要的書寫對象,“普通人”的地位得到彰顯。

再次,這篇非虛構文本也是鄉村振興文學敘事的前瞻表達,預示了鄉村振興的路徑和遠景規劃。當吳葉生基本完成了脫貧任務的時候,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石磧村的遠景規劃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磧村的未來主要依靠生態建設,生態經濟、鄉村旅游以及當地的石磧四寶。吳葉生還不忘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如后山的“金鳳谷”,明代的小西鳳古寺遺址,500年的老桂樹。當然最重要的是建設白鷴之鄉和白鷴攝影基地。吳葉生正用自己的生動實踐描畫一幅——石磧白鷴圖,也就是鄉村未來的振興圖景。不僅如此,文本還以樸實、清新、悠遠的審美風格,描摹一幅鄉村的水墨畫,一幅山村的詩意棲居圖。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白鷴的親近,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遠離都市嘈雜和喧囂的天人合一、浪漫和諧的生活方式,也是人類最理想的生存方式。作家在書寫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時候,也將自己的生活夢想融入其中,從文本行文風格來看,作家的生命意識、生活理念也在充滿詩意的書寫中得以體現。所以這篇非虛構就不僅僅是脫貧或鄉村振興的單一主題表達,還充溢著作家的生命理想與人生追求,當讀者讀到這樣的生活圖景,他們也不會僅僅停留在主題創作的思想層面,也會將自身的生活與其對照,從而產生向往與憧憬。

當然,這篇非虛構還可以在掛職村支書心理進行多維開掘,可以將敘述者進一步“介入”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構成對話關系,還可以就村民視白鷴為白山雞的無意識狀態打開一個新的視角,找尋貧困產生的社會心理與文化基因。當下,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的重大命題,文學如何有效地表達鄉村振興,如何書寫出富有時代精神氣息,抵達時代精神高度,如何在鄉愁漸行漸遠的新鄉土敘事中有新的審美發現與審美創造,如何在“新山鄉巨變”的歷史“召喚結構”下,昭示歷史的大邏輯與展示時代的新風貌,考驗著作家的心智、良知與藝術表現力。余同友的《石磧白鷴圖》盡管只是一個短篇的非虛構文本,其問題意識、其底層視角、其人文關懷、其生活理想、其審美特質都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迪與鏡鑒。

作者簡介


陳振華,男,文學博士,評論家,軍隊育才獎銀獎獲得者。現供職于安徽外國語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負責人。兼任合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報告文學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理事等職。中國文聯第六屆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學員。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級媒體以及核心期刊《文藝爭鳴》《當代文壇》《南方文壇》《晉陽學刊》《安徽大學學報》《理論與創作》等發表論文近百篇。著有《小說反諷敘事——基于中國新時期的研究》《當代文學多維勘探與審美批判》《升騰與墜落——當代小說的審美指向》《當代安徽文學創作研究》。曾獲2014年度安徽省第五屆文藝評論一等獎,2018年獲安徽社會科學獎,另獲軍隊院校人文(學術)成果一等獎2項,軍隊專業技術人才津貼獲得者,入選軍隊高端人才數據庫,系安徽省社科骨干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老师|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在线成年人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免费|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的人|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真实国产乱人伦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伊人五月天综合|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欧美俄罗斯乱妇|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黄色网址在线免费|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性狂丰满性猛交| 免费黄色大片网站| 黄色片子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为什么高圆圆被称为炮架| 欧美丰满白嫩bbxx|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韩国无遮挡羞羞漫画|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