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1-25 來源:《作家文薈》2017年第2期 作者: 王志凱
讀安徽文藝出版社2016年元月推出的長篇小說《沉默的群山》,不禁讓人手不釋卷,深陷其中,久久走不出那段山河破碎,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的歲月。亂世中無數(shù)志士仁人,忠魂赤膽,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忠魂的壯舉,讓世人感嘆。作者以大寫意的筆墨,繪出了可歌可泣氣勢永輝的歷史畫卷。
眼前和腦海中老浮現(xiàn)出皖南山區(qū)青山縣,汪、趙兩大家族,以及很有皖南地區(qū)特色的汪村汪氏大祠堂和趙村貞潔牌坊,他們那種宗族部落式的明里角力,暗中較勁,居心叵測,蓄勢企圖顛覆、蠶食、鯨吞對方的惡斗。當雙方面對陰暗的大勢,昏庸腐朽的國情時,卻又能以民族大義為先,合作抗敵,共赴國難,譜寫出一曲曲充滿家國情懷的英雄壯歌。
全書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揪緊作品特定時空中,原生態(tài)的底力,將汪、趙兩家?guī)状说亩鞫髟乖梗覈槌穑梅旁谝话俣嗄曛袊鴼v史的大背景下。從中枝截和挖掘一個小小的剖面,作為大背景下要表現(xiàn)的舞臺。從而達到了從小見大,使小小的皖南山區(qū)成為當時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那一段苦難動蕩的中國真實歷史。
讀這部小說,仿佛就是在讀那一段的中國歷史,從清末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到戊戌六君子泣血菜市口;從廣州起義、武昌起義、辛亥革命、軍閥混戰(zhàn)、二次北伐,再到西安事變、全民抗戰(zhàn)、國共內(nèi)戰(zhàn)、南昌起義、五次反圍剿、皖南事變等,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都有所涉及,雖有些只是隨意帶過,著墨不多,但是顯然都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從而很好地再現(xiàn)了那一段中國從磨難中走向新生的艱難歷程,其氣勢之磅礴,思想之深刻,立意之高遠,令人驚嘆、令人深思、令人感悟、令人警醒。這就是這部小說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之所在,這就是在告誡我們廣大讀者,新中國來之不易,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目前中國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各種思潮泛起,意識形態(tài)斗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我們必須勿忘那段苦難的歷史,牢記歷史的慘痛教訓,維持國家來之不易的穩(wěn)定局面,就如中央所說的穩(wěn)定壓倒一切,中國這樣的國家失去了穩(wěn)定,就會走向災難。從這個層面來看,這部小說的社會意義將會越來越得到重視,它就是那一段歷史的教科書。
《沉默的群山》可讀之處貴在故事主線血肉豐滿,支線脈絡(luò)清晰,緊系主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擁相抱,渾然一體。文中雖不乏另生枝節(jié),但不贅不雜,更無畫蛇添足之虞,客觀上反而成就了作品的厚重,容量和視野上的開闊。小說的架構(gòu),情節(jié)的布局,人物設(shè)計,形象塑造方面,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給人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象。一些上架的小說,包括一些有點名頭的小說家的作品,也不過爾爾。甚至還略遜一籌。說起來似乎讓許多作者認為不公。讓人想到晚清龔自珍《詠懷》中的佳句,“容易醉人紅神酒,最難傳世白衣文”。
《沉默的群山》整體構(gòu)思匠心獨運,戲劇性很強,楊天嘯、汪金秀、趙青竹情感線索貫穿全書。趙青竹與汪維新、楊天嘯的情感風波時隱時現(xiàn),矛盾糾集,絲絲縷縷剪不斷理還亂,情緣與孽緣膠著,恩恩怨怨,凸現(xiàn)出對愛的考量,對青梅竹馬的撕裂,對海誓山盟的穿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小說的另一條主線,汪天福、汪維新、汪維朝、趙金柱、趙銀柱、趙青竹等正義與邪惡的左沖右突,搏弈與暗斗的較量錯綜復雜波驚浪涌。準確的勾勒出特定時空下的眾生相。
在小說眾多成功的人物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楊天嘯的價值和意義,著名作家許春樵和評論家莊稼漢都有極高的論述,我不敢再有造越。我認為在小說中還有一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人物,就是晚清舉人程學理,他在小說中的價值和意義,甚至比楊天嘯更加重要,小說以他開頭,直到通篇結(jié)尾,到處都有他的影子,他不但在小說結(jié)構(gòu)中具有重要作用,后面所有先后出現(xiàn)的人物都是他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他的青山書院就是一個中國文化的符號,他就是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教父,他成為了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寄托和象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梁啟超和胡適的影子,還有孫中山及許多革命者的影子,他很好地代表了從晚清到民國期間,一大批為國家尋求光明尋求出路的優(yōu)秀青年學子,毅然投身革命,他們充滿激情充滿獻身精神,但他們革命的結(jié)果,最終是把國家和民族帶向了更大的深淵,造成了中國幾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四分五裂,敵寇入侵,千萬萬同胞留學喪命。我不是歷史學家,我不敢對那種革命表達看法,但本書的作者卻通過程學理這個人物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所以程學理這個人物非常新鮮獨特,耐人深思,意義重大。由于程學理這個人物的出現(xiàn),他的獨特價值支撐起了小說的前半部分,使我感覺到小說的前半部分比小說的后半部分更加精彩,更加重要,更加有價值,我們幾乎是跟著程學理目睹著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祖國一步步走向動蕩和苦難的。這就是這部小說不同一般的特殊意義。
令人折服的是小說的作者以超常的想象力和設(shè)計能量把這一大串人物刻畫和雕琢得活靈活現(xiàn)。可以斷言等閑的筆墨,庸常的構(gòu)思和表述是無法觸及和跨越這藝術(shù)成就的道場。
這樣的文學產(chǎn)品招睞看客那是無疑了,它不僅有誘人的賣點,更有讓人蕩氣回腸,血脈與氣勢勃發(fā)的魔力。難怪此作在在未成書之前,在一些家網(wǎng)站的電子版銷售中一直居高不下。讀者是識貨的,本書以想象力豐富,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詭異誘人,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見長,尤其是對人性刻畫上見功力。全書以皖南山區(qū),汪、趙兩大家族命運與前途為背景,概括和隱喻,國勢和民族危亡的真象,同時也釋放和折射作家對風云變幻,多事之秋,歷史、人生、社會關(guān)注的人文立場與價值取向。
說起本書的作者許祚祿先生,讓我有些自漸和汗顏。故而遲遲愧于面對。曾幾何時,我與祚祿君是文學路上同道,體驗和踐行中的同窗。豈料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打拼和堅忍不拔的搏奕中,他已先我而邁進文學殿堂。我卻在垂垂老矣中,不敢問津“尚能飯否”?依舊童生一介,無顏見江東父老。
話及我與祚祿君相知的源頭已非一日。“文革”中出生的許祚祿,從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命運就將其推向荒謬而又混沌的人生靶場,落腳和棲身在窮鄉(xiāng)僻壤,家境窘迫的湯鍋里浸泡。無從談起家學的滋養(yǎng),學況的優(yōu)裕。求學中,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時段,被“畸形”的用在靠閱讀小說充饑和解困,靠文學想象去開智和撫慰內(nèi)心的蠻荒與孤獨,抗拒生活的殘酷。但這種煎熬與撕裂,仿佛又是有意無意的造就他。磨難成了他一生一大筆財富。當命運催生他不得不不早早去謀生,當人生的答卷迫其面對事業(yè)上“二月杏花八月桂”的考量時,所從事的事業(yè)也是豐歌與艱辛交纏。起起落落,風風雨雨,受限于天時、地利、人和的折騰。但是他毅然跳出企業(yè)圈,無視對銅臭與物欲的角逐。獨善其身,初心不改,回歸文學百花園。當他重新涉足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時,便一頭扎進修身正果的苦斗之中。毅然鎖定最能體現(xiàn)和考量作家綜合實力的文體小說創(chuàng)作。這是對自身愛好的檢驗和桃戰(zhàn)。再探索的路上,社會經(jīng)歷與生活的磨礪,讓他觸摸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真諦與內(nèi)核。體悟到小說創(chuàng)作不能枸泥和固守在以編故事為主打的疆域和領(lǐng)地。但可讀性往往離不開精彩的故事去導讀和引領(lǐng)。創(chuàng)作實踐中許祚祿終于觸及到小說創(chuàng)作更廣闊的天地和通途。有生命力有反響的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要靠生動的故事,戲劇化的情節(jié)和鮮活的人物多種基因與原素來演繹與定型。這種創(chuàng)作導向與穎悟讓許祚祿開茅塞獲大益。
天道酬勤,彈指一揮間他已先后發(fā)表和出版長篇小說《子孫滿堂》、《小縣城》,電影文學劇本《血戒》、中篇小說《遙遠柳樹灣》、《野種》、《大山深處》等多部力作。圈內(nèi)和道中人都清楚,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不付出一定的辛勞,沒有才氣,那是玩不轉(zhuǎn)的,來虛的永遠到達不了文學星空的彼岸。文學的菩提樹上永遠結(jié)不出便宜果子。
作為文友我對《沉默的群山》的保獎與點贊,是被作品的深度與藝術(shù)感染力所打動。絲毫擠不出抬愛與捧場的水份。全書對主題的把握,布局謀篇的拿捏,張馳有度的情節(jié)發(fā)展,多角度的描敘,細節(jié)精巧逼真,尤其是對人物塑造和刻畫頗見真功。小說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數(shù)十人,作者雖與其時隔兩重天,但心緒事事處處都隨著人物命運的顛簸和同呼吸共命運。作者對人物熟悉得如同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從不是人為的去調(diào)度或放飛,更不是木偶似的去牽引或呆板的去轉(zhuǎn)悠。而是按角色自身的戲份,按照人物必經(jīng)的軌跡和路徑,在小說界定和營造的氛圍中去完成使命。不容忽視的是許祚祿對這部小說的思考,已遠遠超越小說的故事層面,使其從立意到情感和人文立場,深刻的價值取向更加疏朗和奔放。
《沉默的群山》我最推崇和看重的亮點,在旗號林立,虎狼鬼怪橫行,人倫錯亂,殺戮無常,人性崩潰,山河破碎,弱勢被愚弄,人性被摧殘和毀滅的亂世中,另辟多元的拯救空間,讓不屈的力量正義之舉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從而釋放出這樣的信號和呼喊,革命不在于你打什么旗號,參加什么組織,而在于你能否護惜天下蒼生,能否有明辨大勢的良知與潛質(zhì),保一方平安的擔待。人性的善惡, 人倫的表白與體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情感的真假。作者創(chuàng)作的動機與側(cè)重點尤擅長抒發(fā)和表現(xiàn)人物靈魂的裂變,人性的扭屈。從而又能通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讓惡境和險情峰回路轉(zhuǎn),屏蔽和凈化。這一切如果沒有駕馭大場面大氣勢的筆力和真功,往往會因設(shè)置上的捉襟見肘,而走進誤區(qū),或束繭自縛。令人欣喜的是《沉默的群山》已成為他文學道路上不滅的星火。有理由堅信繼這之后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聲名鵲起,創(chuàng)作勢頭正旺的許祚祿又有新的鎖定和新的構(gòu)想和取向,我們期待著能讀到許祚祿先生顛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