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6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你的眼,是希望的星
鄭遠星
宅在家里20多天了,為在上海沒買房工作不穩呆在家里的兒子煩悶,為在小企業上班停業在家的妹妹一家焦慮。我知道許許多多的人和我一樣因新冠病毒肆虐長時隔離在家而憂心……天天看媒體上關于疫情的動態:全國累計確診人數破7萬,死亡人數2000多人:這冰冷數字背后,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死神一個個帶走!那位知名導演一家四口相繼去世,那個在醫院門前追著靈車哭喊媽媽的小女孩,她的媽媽再也回不來!
沒經歷過病痛的人,不知病痛的滋味,沒經歷過苦難的人,不知苦難的滋味。夜里失眠,我站在陽臺上默想。飛雪茫茫,寒風刺面,滿街空寂。
這是一場特殊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由于早期防控不利,疫情重災區武漢封城,一批又一批勇敢無畏的白衣戰士“逆行”武漢“逆行”湖北各地,用他們(她們)的專業和堅韌意志,夜以繼日,頑強與病魔搏斗!……這場戰役十分殘酷,醫護人員被感染3000多名,數人死亡——有最先預警新冠病毒被譽為“吹哨人”的李文亮,有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有精英醫學教授紅凌和林正斌,倒在抗疫一線。29歲的醫生彭銀華領過結婚證妻子已懷孕,在婚禮前不幸殉職。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徐輝連續18天奮戰在抗疫一線,突發疾病搶救無效而死。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為抗疫醫護人員防護服內濕透的汗水感動,為他們(她們)摘下口罩臉上深深的勒痕感動,為超負荷工作被感染致死的醫護人員們流淚……武昌醫院護士柳帆在忙累中被感染,她的父母和弟弟也被感染,一家四人都不幸去世。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科護士郭琴,把11歲的兒子交給她愛人照顧,投身到緊張繁忙的工作中,自己在工作中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治療病愈,出院第二天,她又告別幼子和愛人主動回到工作崗位。97年出生的廣東女護士朱海秀來武漢時沒告訴她父母,臉上帶著重重的黑眼圈的她走進病房前對記者說:她不想對著鏡頭向爸媽報平安,“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眼淚在她的眼眶里打轉……
可歌可泣的戰役天使不計其數,看到這些年輕的女護士們,我感到格外親切。我不禁回想起20歲讀大三那年初春,因長期學習勞累和營養不良咳血,校醫院診斷我患了肺結核。我在痛苦中無奈辦了一年休學手續,住進蕪湖市郊區月牙路醫院治療。那天晚上我突然大咳血,吐了大半痰盂血,在醫護人員的搶救下脫離險境。那段時間我躺在病床上,每天吊水、打針、吃藥,得到醫生和護士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我住的大病房有六位病友,三四位和我年齡相仿的女護士進進出出。穿白大褂戴口罩的她們,和病人們交流時目光親切友善,那一雙雙美麗而親切的眼睛,給病人們溫暖,給病人們康復的希望和信心。
那位比我大一歲叫曹芬的護士,我一生難忘。我在病床上聽鄰床的老病人說,肺病難以除根,以后不注意會再復發。我感到絕望,覺得如果這樣,那還不等于是個廢人,我想到了自盡。曹芬發現我情緒反常,忙把情況告訴我的主治醫生。主治醫生訓斥我說:“別聽人亂說,你還年輕,只要配合我們好好治療,完全能治好。”端午節到了,病房里只有我一人,思親念家。這時曹芬笑盈盈地來了,拿著一竄粽子,還有一把噴香的梔子花,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半年時間過去了,和曹芬等醫護人員朝夕相處,結下美好的情誼。在月牙路醫院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我基本康復了,主治醫生為我辦了出院手續。臨別前我寫了一張大紅感謝信,貼在醫院門口。感謝信的最后幾句話是:難忘,郊區醫院的日日夜夜;難忘,你們這些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到護士辦公室去和曹芬等護士告別,向她們表示感謝。曹芬贈送給我一個精致的塑料殼筆記本,我至今珍藏。回到學校隨下一年級學習,我和曹芬保持書信來往。我在信中告訴她回校后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她在回信中以姐姐的口氣,囑咐我一定要保重身體,學習一定要適度……我畢業前她趕回蕪湖的家,特意來安徽師大送我。我把寫在明信片上的一首小詩贈給她:難忘那溫馨的港灣/你用月光的銀針/縫補我被風暴撕裂的白帆/黎明,我又遠航/難忘那迷惘的青春路/當所有往事隨風而去/你眼中晶亮的雙星/ 永遠照亮那真善美的時光。
回到家鄉小城師范學校執教,結婚育子,過煙火生活,業余讀書寫作。夜深人靜,每當看見窗外夜空那彎月牙從樹梢上升起,我就不由想起當年在蕪湖郊區月牙路醫院的一幕幕,懷念曹芬等醫護人員,尤其是曹芬,她口罩后那雙美麗而熱情的眼睛,像夜空中晶亮的雙星,在我的回憶里閃爍……時光一晃30多年,2020年初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國,疫情重災區武漢,各大醫院的抗疫場景每天在電視屏幕上顯現,屏幕上一個個年輕護士們美麗的身影,她們口罩上閃爍的眼睛,讓我聯想起當年曹芬等女護士口罩上那美麗而親切的眼睛。一批批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各地的醫護人員們,口罩上護目鏡后那一雙雙閃爍的眼睛,如同寒夜中璀璨生輝的群星,給新冠肺炎病人們溫暖和信心,給病人們康復的希望。
作者簡介
鄭遠星,安徽省作協會員。出版文集《夢尋遠方》。在《青春》《安徽文學》《陜西文學》《延河》《文學月刊》《詩歌月刊》《當代詩壇》《作家天地》《中國報告文學》等發表小說、散文等各類文學作品200余萬字。
家有好兒郎
徐士新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本來應該萬家團圓其樂融融,可今年的春節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著。一場史無前例的狀況在中華大地上演。同學聚會變成空頭支票,親朋相聚變成隔屏問安。十多億人蝸居在自己的洞穴里,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一夜之間封城。
我家侄兒徐永恒是中建八局駐武漢華為項目的負責人。他年前就回到安徽壽縣老家,準備跟家人歡度春節。當得知疫情傳播的嚴重性后,永恒主動向社區匯報,自覺在家隔離。元宵節前一天,永恒忽然接到公司通知:即刻奔赴武漢,馳援雷神山!當在家人微信群里看到大哥轉發這條消息時,我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這段時間,可能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關注疫情,我為一線的醫護人員哭過,為愛心人士哭過,為很多抗疫勇士哭過。但是真正輪到家人逆行時,所有對英雄們的感動和敬佩都化作了對侄兒的安全的擔憂。
大哥一遍一遍在群里發侄兒出發的動態,我知道他這是在釋放心里的壓力,也是在為自己的孩子驕傲。
侄兒徐永恒是個90后,雖然自己已經有了孩子,但是大哥大嫂和我們都一直把他當孩子看。侄子出生在計劃生育管控最嚴的年代,他出世后,大哥大嫂先后做了結扎手術。小時候永恒是父母的手中寶,后來上小學讀中學一路陪讀,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后供職于中建八局。昔日的手中寶,今天忽然就長大了,長成了一個勇于擔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容不得我們多想。農歷正月十四下午5:00,侄兒毅然辭別父母和妻兒,一個人駕車直抵雷神山!
第二天是元宵節。一大早,我給遠在老家80歲獨居的老母親發去節日問候。才聊到第二句,母親就抽泣起來,說昨晚一夜未眠,擔心孫子。一向能說會道的我,此時竟語無倫次,我該怎樣安慰視孫如命的老人呢?是用家國情懷的大道理開導她,還是用我也感同身受的小情緒安慰她?不知所措時想起了二哥和小弟,于是各給他們發了一條語音,讓他們安慰老太太。不知是不是二哥和小弟的功勞,不一會媽媽發來語音,反過來安慰我,說她看了孫子發來的視頻,說那里衛生消毒措施搞得都挺好,再說了工地上又不是就他們那幾個人,那里有成千上萬的建設人員在趕工程。我趁勢接過話頭說:“就是!所以我們都不要擔心了。”母親那邊我不再擔心。侄兒這邊我雖擔心但是也不敢問,怕打擾他工作。憋到第三天,正月十六晚上9點多,才怯怯地給孩子發去一句問候,侄兒很快就回了,他簡要地跟我匯報了到工地之后的情況。電話里聲音嘈雜,能感覺到他跟同事還都在忙活,我道了一聲:“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趕緊關了手機。
這之后看了《合肥城鄉建設》的報道,其中有對我家侄子的采訪。在接到雷神山援建的任務后,永恒自駕6小時驅車400多公里趕到武漢,承擔了公司負責的施工難度最大的公共區域通風空調系統施工。面對材料嚴重不足的困難局面,作為負責人的他尋遍了所有區域,每找到一樣材料,都是一份驚喜,一次勝利。為了緊缺的10臺風機,他執著地打了80多個電話,在送貨進口區等候了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地“搶”到了必需的風機。一天下來工作18個小時,打200多通電話,走30000多步。這一組數字看起來枯燥,卻讓我這個當姑姑的一次次淚流滿面。見證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崛起的網友們留言說:“哪有什么奇跡?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過是別人父母眼中的孩子,一群善良樸實的逆行者,用生命風險為抗疫負重前行,用血肉之軀鑄就中國力量!
在侄兒馳援雷神山的這幾天里,大哥每天都在更新朋友圈動態。有侄兒戴著口罩和頭盔的照片;有雷神山施工現場的小視頻,上面加有他為兒子感到驕傲的字樣。我猜自從侄兒上了前線,他關注雷神山的頻率一定比關注任何消息都高。這就是一個父親!一個中國式父親詮釋父愛的方式!
每天看著不斷刷新的疫情報告,這些疑似和確診病例中有多少個父親母親在擔憂,那些死亡數據中又有多少個家庭頃刻之間崩塌,還有那么多一線醫護人員和愛心志愿者,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啊。
“2月13日下午6點42分,第一輛載著馳援雷神山醫院項目將士們的車輛到達合肥高速路口。7點07分,共計12輛車輛全部到齊。7點35分,歷經11個日夜,35名馳援雷神山醫院項目的英雄們完成建設任務,順利返回合肥,到達安全隔離酒店!”
當我看到這條消息時,心里無比激動,忍不住在家人群里發了一句:“歡迎我們的大英雄平安凱旋!”雷神山,這座總建筑面積為7.97萬平方米的醫院,擁有1600張病床、可容納2300名醫護人員,在12天內拔地而起。在全國眾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中,在雷神山醫院9000名建設者中,我家侄兒徐永恒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分子,但是在我們家,他就是我們的大英雄!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馳援雷神山,支援武漢,作為建設管理者的我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無比自豪!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必勝!”
現在,侄兒徐永恒和他的小伙伴們被安排住在合肥高新區一家酒店里,每人一個客房,需要醫學觀察15天。酒店距離我家只有兩站路,卻咫尺天涯,每天只能隔屏問候。
放心吧孩子,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一定為你舉杯慶功!
作者簡介
徐士新,安徽壽縣人。愛好文學,曾經發表多篇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