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1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近日,我省作家陸峰長篇抗戰小說《天井湖畔的槍聲》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反映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井湖游擊隊,依靠廣大礦民,團結愛國企業家,聯合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組織,在保衛中國“銅都”礦山這一特殊抗日戰場上,與日軍、敵特、漢奸等英勇斗爭,粉碎了敵人一次又次奪礦盜寶的陰謀,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演義出一幕幕與敵人斗智斗勇,出奇制勝的革命傳奇故事。
《天井湖畔的槍聲》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查屏球作序;中國化工作協主席錢玉貴、安徽省作協原副主席李云聯袂推介。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重要讀物,是銅陵市“揭榜掛帥”重點文藝項目。
《天井湖畔的槍聲》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構思奇巧、人物性格鮮明,是一部生動、傳奇、出彩的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
——錢玉貴
《天井湖畔的槍聲》保持和發揚章回小說環環相扣,精彩好看的特質,營造現代小說氣息感和現代性表達,彰顯出獨特的紅色主題小說風格,是近年來安徽文學紅色長篇小說一大收獲。
——李云
銅陵,盛產銅也盛產“紅色故事”
《天井湖畔的槍聲》(序)
查屏球
銅陵世稱中國銅都,這里盛產銅,也盛產“紅色故事”。因為在銅陵這片金屬的土地上誕生著一個又一個革命傳奇。陸峰先生的小說《天井湖畔的槍聲》就是展現“革命傳奇”最好的佐證。
魯訊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陳彥曾說過,作家、藝術家要有自己長期深耕的土地。陸峰先生就屬于這一類作家,雖然他的專業屬理工類,且在與文學無關聯的職業崗位上任職,但他的心中始終蘊藏著對文學的敬畏和寫作的沖動。多年來他一直遵循“挖掘熟悉的史料,采擷鮮活的素材,以本土元素為底料,用紅色基因打底色?!钡膭撟鳒蕜t,默默地耕耘著自已的文學領地。這不僅夯實了他的文學創作的基礎,也取得了頗豐的創作成果,寫出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如報告文學《永遠的風景》、鄉村紀實《走進沈橋》、長篇詩歌《紅船之旅》、歷史小說《銅官山風云錄》等等。特別是長篇巨著《銅官山風云錄》一書,就是以銅陵著名的銅官山銅礦為背景,挖掘本地史料,以小說的形式藝術地還原了中國近代“收回利權”運動中銅陵的民族資本家圍繞收回銅官山礦開采權,與英國列強纏斗,與晚清朝廷抗辯,引領國人走上反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維護國家利益歷史舞臺的艱難歷程,揭示了先賢們向世界發出“中國的民族資本走向何方?”這一世紀之問的憂國情懷??坍嫵鲆慌鷲蹏褡迤髽I家在“外保主權內爭商利”中頑強不屈,寧死抗爭的形象,作品演繹出了一幕幕絕境重生戰勝對手的精彩篇章。該書的出版不僅提升了銅陵文化的影響力,反響甚佳;而且對確立銅官山礦作為中國近代“收回利權”運動的發祥地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從而奠定了銅陵人民發起的“收回銅官山礦權”這一反帝愛國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地位。即將付梓的《天井湖畔的槍聲》反映的則是偉大的抗日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入侵銅陵,企圖掠奪銅官山礦產資源,銅陵人民,特別是銅官山的礦工和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反抗,組織抗日武裝——井湖游擊隊,為保衛家園而浴血奮戰,在與日軍、敵特、漢奸斗爭中,取得保礦護礦節節勝利的傳奇故事。
小說《天井湖畔的槍聲》和《銅官風云錄》雖然在表現主題和文本架構上相同,可以說是《銅官山風云錄》的姊妹篇,但《天井湖畔的槍聲》一書在藝術表現和創作手法上又呈現出諸多的特色:一是藝術感染力更強。作品主題突出,抗戰愛國懷愫貫穿全書,敵我雙方人物個性顯明,情節設計奇巧,事件線索清晰、連貫完整;二是作品的可讀性更強。作者以故事情節和人物層層相扣的方式,敘述抗戰事件和斗爭過程。過程曲折多變,情節的戲劇化效果明顯;三是融入本土元素更多。作者有意將本土傳統民俗和文化元素穿插其中,不僅寫侵略者的殘暴、寫游擊隊與日寇斗智斗勇,也寫到了市井人文,傳說掌故,風物特產等。并將其巧妙地植入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場景之中,既讓讀者感受到那段血與淚、生與死的厚重歷史,感受到敵人的狡猾歹毒、戰爭的殘酷嚴??;又能進一步賞析如詩如畫如戲如影文化風韻,重溫五彩繽紛的地方習俗,以強化讀者對日寇踐踏我中華錦繡山河的憤慨,激發民族的復仇感。四是語言更為生動。作者在文本敘述中,強化了語句的音韻效果,語氣極賦節奏感,同時文本中恰到好處地采用了一些方言語詞,極具銅陵特色,使整部作品語言既流暢又賦有個性。總之《天井湖畔的槍聲》是功夫之著,句句用心,筆筆含情,該書不僅是展示銅陵人民反帝愛國精神的又一力作,又是一部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文學作品,值得一讀。
陸峰先生以一個作家當擔和對故鄉這片土地的熱愛,用手中筆將抗戰御敵歲月中,銅陵人民打擊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礦產資源的歷史片斷和驚心動魄的斗爭場景展現于世,將革命傳奇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文學形象,目的是讓民族抗爭的史實凝聚在銅都的星空、讓充滿家國情懷的鐵血兒女走進城市的記憶,以禮贊這片英雄的土地,昭示今天的我們點亮中華復興的夢想。這是作者創作此書始終堅持的初衷和動力。
讀罷《天井湖畔的槍聲》,我對陸峰先生的創作初衷和動機有了更新的認知:銅陵人民曾經的愛國事跡應當銘記,那是我華夏英雄的風骨,生而托樑架棟,死則血薦軒轅。而如今,和平盛世,雖忠魂遠行,但音容宛在,我們更應不忘初心,庚繼血脈,懷志立遠,建功當代。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明代詩人李日新在贊美銅陵時,為我們留下的詩句:“千年寶氣光霄漢,莫說銅官只有銅?!笔堑?,在中國革命和抵御外來侵略的斗爭中,一大批銅陵鐵血兒女面對強暴、面對死亡,勇往直前,寧死不屈。他們所展現的信仰、意志、精神正是留在這片金屬的土地上,激勵我們前行的寶貴財富。
陸峰,安徽銅陵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在報刊雜志發表文學、新聞作品和理論文章若干。出版長篇詩歌《紅船之旅》、報告文學集《永遠的風景》、紀實文集《第一書記的扶貧實踐與思考》、長篇歷史小說《銅官山風云錄》、長篇抗戰小說《天井湖畔的槍聲》。作品和文章曾獲國家、省、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