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興的中短篇小說集《畫馬》,以一個寫小說的人的視角刻畫了中國農村社會在時代巨變中的種種掙扎與適應。透過每一個故事,生活在20世紀中后期的人們及其生存的世界雖已蒼老,但那掩藏在歲月背后的深邃人性與復雜情感仿佛依然年輕。
《頭頂三尺》以年輕的小叔為切入點,探討了貪婪與道德界限的復雜互動。小叔在賣掛面的過程中,為了得到一雙嶄新的帆布面黃力士鞋,多稱了一位小姑娘的麥子,最終導致小姑娘自殺的悲劇,這一事件讓他深陷自責之中。作者通過生動的敘述,讓讀者體會到一個看似簡單的交易背后,掩藏著人性的試煉和道德的考量。小叔的內心煎熬不僅是對自我的審視,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深刻反思。
而“我”的父親掛面技藝高超,固守“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師訓,因小叔的過失深感愧疚,以自斷手指的方式徹底放棄掛面生意。透過父親與小叔之間的微妙關系,體現了那個年代個人生活的無奈與家庭情感的糾葛。趙宏興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責任,揭示了當代農村在變遷中所承受的道德重負。
《父親的土地》則更進一步地探討了土地分配這一重大政策對農村家庭與社會結構的影響。在父親作為會計參與土地分配的過程中,家庭內部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這不僅是對土地的分配,更是對人心的考驗。趙宏興以生動的描繪展現了農村社會結構的脆弱和復雜,不禁令人掩卷深思。
在《畫馬》敘事中,趙宏興用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記錄下業余畫家李聯想命運的起起伏伏,反映出人們在社會變遷中的抉擇與掙扎,展現了農村社會的復雜性以及個體情感的豐富性。
該小說集如一幅生動的人生畫卷,每個故事都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個人在社會變遷中的命運,體現了人性在困境中的溫暖與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