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安徽作家》 | 張紅:《河流之上》

發布時間:2024-04-01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作品欣賞




    

河流之上

張 紅


青陽之水,形似一塊玉如意。

蜿蜒的青通河是如意曲柄,狀若祥云的將軍湖是如意柄首,形似玉貝的童埠港是柄尾,微漾的芙蓉湖則是鑲嵌在如意中間的翡翠。河、湖、埠,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對這條河的記憶已經嵌入生命,刻骨銘心。

大概六七歲起,我就隨母親一起做家務活了。母親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要上班,全家人的衣服必須晚上洗,隨母親去河邊洗衣服是每天晚上的“家務”。印象最深的是冬天,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連太陽也匱乏,每年的冬天格外的冷,青通河河面結冰,水冷的咬手,母親需要先用棒槌砸開冰面,還要趕緊洗,慢了衣服就結了薄薄的冰,搓揉時磕的手生疼,一籃子衣服洗好,母親的手也紅腫的像個饅頭。長年累月,一到冬天,母親的手就生凍瘡潰爛,后來也沒好過。

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全城人的吃喝都靠這條河,家家戶戶吃喝用水就靠肩挑手提。母親上班早,挑水的事就落在我和哥的頭上。挑水是要乘早的,遲了,河邊一大溜洗洗涮涮的人,那水就不能喝了。少年的我人還沒有扁擔高,挑不了就抬,我在前哥在后抬了幾年,等個子長高了,那根扁擔就輪流落在我和哥的肩上。河堤上,高高的臺階令人畏懼,好容易一擔水挑到路邊,一個踢絆跌倒,滿滿一桶水灑的干干凈凈,那眼淚就忍不住淌下來,可眼淚歸眼淚,收拾收拾扁擔水桶又得下河。遇到大雨,河水渾濁,母親就用明礬在水缸邊劃拉幾圈,不一會,細細的泥沙就沉入缸底,水清了。不過雨天也有一樂,我會將家里的盆盆桶桶全放在屋檐下接水,滴滴答答的雨水給不挑水的日子帶來些許的快樂,雖然盆地桶底都是黑漆漆的瓦灰。

到枯水期,河水減少,水就難挑了,可有沙灘呀,熱心的居民就在沙灘上挖個大坑,將藤筐埋進大坑,四周用沙子掩實,一個晚上,從沙子里滲出清亮清亮、滿滿一筐的水。早起挑水的人們排著長隊,用葫蘆瓢一瓢一瓢舀進自己的桶里。一個藤筐不夠,再埋一個,沙灘上,大大小小的藤筐支撐起兩岸居民一個季節的用水。

對這條河,我深深地敬畏!

我四五歲的時候,家住土產公司院里,土產公司緊鄰青通河,出門就是高陽橋。夏天的一個早上,母親已經上班。一家人還在夢中,睡眼朦朧的我看見一把扇子放在椅子上,那是二伯的扇子,二伯在飲食業上班,看到扇子我仿佛看見了熱乎乎的饅頭包子,我要給二伯送扇子去。果然,二伯給了我兩個大大的饅頭,拿著饅頭,我連蹦帶跳的往回走。走在高陽橋的時候,遇上“雙搶”挑稻的隊伍,人山人海,空氣中彌漫著新稻的甜香,小小的我被擠到橋邊。那時的高陽橋是木質結構,年久失修,欄桿腐爛,我的腳剛剛落在邊緣的橋板上,嘩啦一聲,橋板斷了,我從十幾米高的橋上落入水中。人們一片驚叫,“有人落水了,有小孩落水了”,正是漲潮時節,落水的我瞬間不見人影,緊接著人群又是一片驚呼,原來一個矯健的身影躍入水中,也瞬間不見了身影。隨著嘩啦一陣水花泛起,他救起了我。他把不省人事的我放在岸邊便消失在人群里。隔壁的田家大媽從里三圈外三圈的人堆里認出了我,慌的直奔家里大聲呼喚,父親從睡夢中驚醒,母親也趕了回來。父親輾轉幾日,找到了我的救命恩人,青陽中學高二學生,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一張紅色大字報的感謝信,一本厚厚的《毛澤東選集》,一支鋼筆,表達了那個時代最重最重的感激之情。童年之際的落水,被深深刻進潛意識,已至中年夢境偶有驚醒,常常以為身臨深淵。

據說,因為我的落水,高陽橋重修。



人的味覺很敏感,味蕾總是喜歡替人做主,把對人、對事、或對地方的記憶刻進骨子里,所以,人們動不動就念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早些年,賓館的房間里沒有礦泉水,如果自駕遠行的話,愛人總是要灌上一壺水帶著的,家里的水且不說泡茶,就是白開水也自帶清甜,好喝。

這水,就是將軍湖的水。

1979年縣城籌建自來水廠,1980年竣工通水,那根挑水的小扁擔從此就被放置在旮旯里,時間一長也不知所蹤了。當自來水的水量水質不能滿足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的時候,牛橋水庫的修建便成為縣里的頭等大事。2003年6月水庫正式開工建設,歷時四年建成關閘蓄水。水庫蓄水后水位上漲,原先山坳里的村墟田疇便落入湖底,歲月的滄桑抹去了一村的鄉愁。水庫三面環山,一壩高聳,始稱牛橋水庫。西側崖壁上“將軍湖”三個大字讓牛橋水庫華麗轉身,有了一個文藝范的名字,那是大文豪金庸先生的題字,筆力遒勁,形態巍然,仿佛馳騁沙場、器宇軒昂的大將軍守護著一方山水和百姓。

極目遠眺,將軍湖碧波盈盈,巖壁上,石縫里,無數流泉為湖水注入新的活力,海納萬川,湖融千泉。古老而年輕的將軍湖幻化成一條俊秀澄清的長龍,一路奔騰不息來到城南水廠,靜態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等一道道嚴格科學的凈化讓“將軍湖水管中來,流入尋常百姓家”。如果說青通河是母親河,那將軍湖便是母親河的源泉,是青陽人民的生命之源。青陽有很多的土特產,九華黃精,三黃雞,黃石茶葉,其實還有一個特產被忽略了,那就是將軍湖的水。

將軍湖不僅用它甘甜的“乳汁”養育著小城人的生活,山青水綠、植被茂盛的生態環境也棲息著許多鳥類和叫不出名的小動物,在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個冬日的上午,看落雪翩遷,心就按捺不住了,呼朋喚友,相約出門看湖去。中午圍爐,友倚靠窗邊突然冒出一句:“住在湖邊有癮哎”原來窗外的小鳥吸引了她。是的呀,不過三四米高的冬青樹,密密麻麻的冬青果子掛滿一樹。五六只,不對,十幾只,不對不對,幾十只綠鷹嘴鵯齊刷刷的飛過來,落在樹上啄食冬青果子。翠綠的羽毛,肥肥的肚子,脖子上還戴著一串銀項圈,有幾只還時不時來一個倒掛金鐘,模樣有點像中國體操隊,又像是中國花樣游泳組合……還真看不夠,有癮。將軍湖里還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烹調湖鮮如有湖水扶持,那便令人回味無窮了。猶然記得張家港客人與將軍湖的一場食緣,那一日,將軍湖魚頭與手工豆腐相依相偎,炭爐鐵鍋助攻,余香裊裊讓一撥人吃到滿頭大汗,面對湯汁欲罷不能,并將這一道湖鮮沉淀于味蕾記憶數月不忘,于是驅車400公里,只為湖鮮,并攜數只魚頭回港,佐料盡數,卻電話問詢怎么燒不出那個味?我笑到:你怎么能燒出那個味呢,你沒有將軍湖的水呀!

將軍湖從山谷間跌宕而下成青通河源頭,青通河流到哪里,村落就跟到哪里。沿河流域村莊星羅棋布,河谷、低灘、圩田俯拾皆是,河水護佑著自然生態,豐饒的物產滋養著無數生靈。一路上的山水人文如畫家筆下,一筆一劃皆是風景。蓮花峰下有個百花村,美麗鄉村建設讓百花村村如其名,這里良田千頃,阡陌縱橫,百姓富足安康。良禽擇木而棲,一片杉林上不計其數的鷺鷥鳥筑巢而居,百花村也是鳥兒的天堂,在這里,它們繁衍生息,和諧相處,一如美麗的村莊。



浩瀚的唐詩海洋里,最喜李白“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七布泉水在大詩人李白的筆下流淌千年,從東九華山麓而來,一路深深淺淺與將軍湖水相融在青通河,唐詩宋詞的文脈托起一塊翡翠——芙蓉湖。

湖是城市的眼,青陽人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著芙蓉湖。其實,芙蓉湖的歷史并不久遠。十年前,這里還是青通河上游的一個低洼地帶,沿河生活垃圾亂堆,生活生產污水亂排,整體水環境較差。經人工開鑿、清淤疏浚、綠化景觀,一番妙思巧手,污水變綠水,荒灘成美景,遠山朦朧,近山含翠,碧水綠洲,鳥語花香的芙蓉湖驚艷亮相。

自從有了芙蓉湖,小城人的自豪感又添了幾分,我們也是有“湖”的人了。芙蓉湖也確實擔得起這份自豪:湖面不大不小,走一圈是最健康的步數;距離不遠不近,十分鐘的小城生活圈可以讓全城的人都來繞湖;湖水不急不緩,遠眺近觀皆宜,蓮花峰是芙蓉湖的大背景,遠眺蓮花峰的靈秀,近觀湖邊亭臺樓閣,一抹安詳直照心底,有芙蓉湖作伴,日子過的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愛湖,喜湖,戀湖,因為芙蓉湖不僅有云的身影、風的輕吟、露的光華、雨的情懷,還有故鄉的原風景,人生的真滋味。觀湖,聽湖,品湖,可以吟詩,可以入畫,可寫朝思暮想,可贊四季風景。晨光微曦,湖面水氣氤氳,微風拂來,凌波泛起,柳葉舞動,“叮咚叮咚”,水珠沿草尖滑落,“唧唧唧唧”,鳥兒在枝丫上跳躍,一份希冀隨朝陽冉冉升起。黃昏時分,環湖熱鬧非凡,女同胞是湖邊主角,廣場舞、拽步舞、太極拳、黃梅戲、羽毛球、毽子球,襯托出芙蓉湖的真實溫暖,各個隊伍在湖邊都有自己的陣地,隨便哪個隊伍都會歡迎你,你只管跟著節奏嗨起來。唱著跳著,生活就豐富多彩起來了。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選一方石凳靜靜地看著,就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皓月當空,湖天共月,上下爭輝,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相即相融,讓芙蓉湖又格外的清麗婉約。讀南宋詩人王十朋《望九華》“江南一岳占青陽,多少神仙此地藏”披一片流著月光的云,此刻,你便是湖邊美麗的神仙姐姐了。蓮花池里,偶爾潑剌聲里銀光一閃,那是魚兒躍出水面,水珠兒帶著月光碎了滿湖,讓人想起江南漢樂府“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有趣場景。

喜歡聽月光下的“芙蓉夜曲”,月華的清輝透過柳條潑灑在湖面,滿湖搖曳著婆娑的樹影,或長或短的蛙鼓蟲鳴回蕩在蓮花池的上空,呢喃小曲讓芙蓉湖之夜愈發地靜謐,也添了一份期待和美好。此時,愛人便喜歡躺在湖邊的觀景平臺上,我坐在他身邊,近水遠山有情,微風明月相伴,此時,歲月靜好,若素安然。



青通河從將軍湖來,一路往北經童埠到長江。童埠位于青陽縣城北部,是青陽、貴池、銅陵三縣交界處,這里一直以來都是青陽、銅陵的水運集散地,是沿江通往徽州陸路交通要道,也是明清時期人們朝拜九華山的重要通道。

關于童埠,據1992版《青陽縣志》記:“明代童埠朱家渡人用湖土燒磚,運往南京筑城。時磚瓦窯遍及鄉里,僅童埠湖沼地區就有磚瓦窯99座。清末,磚瓦已成為本縣大宗產品之一,年產值達數萬銀元。”好友許先生極具探究精神,專程去南京明皇城城墻尋找“青陽制造”,還真讓她找到了,在午門的階梯邊。磚上字跡清晰:“池州府提調官通判陳翰宗司吏朱仲實青陽縣提調官典史王希......窯匠余宅造磚人夫口口車”。透過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一塊磚的成長歷程,眼前閃過一幅幅畫面:古童埠的山丘上,遍布的窯口,漫天的火光,忙碌的人群,嚴厲的監工,一塊塊磚被打上燒造者、監工者的姓名,從取土、和煉、塑形、干燥、燒制到出窯浸透了勞作者的汗水;七星河與青通河的交匯處,水勢浩渺,碧波蕩漾,來往客運商船,穿梭不息,碼頭上人喧馬嘶,熱鬧非常。成千上萬塊窯磚隨船出童埠經大通入長江,沿水路直達明都南京,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窯磚一起壘起明城墻,見證著一個朝代的興衰,也見證著古童埠的繁榮和風光。

然而山河圮廢,時過境遷,隨著交通的發展,過去的水路已不復存在。世事更迭,潮起潮落,2001年的撤鄉并鎮,童埠更是一度沉寂。為使童埠水路重現繁華,興建童埠港成為全縣的重點項目。在六月的細雨中,我走近童埠新港,并觸摸它跳動的脈搏。碼頭上的泊位一字排開,高高的塔吊、起重機矗立著,長長的懸臂高聳入云,低頭看青通河碧波悠悠,幾只白鷺劃著優美的弧線貼著水面飛翔,雨過天晴,懸臂在陽光下的水面微笑。因水而興,美麗可期。我的眼前又閃過一幅幅畫面:碼頭上汽車的喇叭聲,吊裝貨物的哨子聲,貨輪汽笛的鳴叫聲,機器的轟鳴交織在一起,一組雄壯美妙的樂曲正在童埠港上空奏響。

忽然想起我少年時代的那根扁擔,青通河好似這根扁擔,它一頭挑著將軍湖,那是民生;一頭挑著童埠港,那是發展,芙蓉湖恰到好處地點綴著小城的生活之美。

生在小城,有幸,有這一方“水如意”護佑,是福。


(選自《安徽作家》2023年第4期)





作者簡介



    

張紅,青陽縣作協主席,安徽省作協會員,喜愛文學創作,偶有散文見諸報刊,在一些征文比賽中偶獲獎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1080p| 日本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韩国福利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 花蝴蝶免费版高清版| 手机在线色视频|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一级片|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黄色特级片黄色特级片| 黑人巨鞭大战中国妇女| 正文农村老少伦小说|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韩国色三级伦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亚洲黄色激情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国产一级片在线播放| 不卡av电影在线| 深夜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日本免费一级片| 再深点灬用力灬太大了|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男人j进女人p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