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12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8月6日上午,張璘詩集《穹蒼之下》作品研討會在宿州舉行。本次活動由安徽省作家協會、詩歌月刊雜志社作為指導單位,宿州市作家協會、宿州市散文家協會、黃淮海作家協會承辦。
宿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高昌友,安徽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李云,安徽省作協副主席、宿州市作協主席劉楚仁,詩歌月刊雜志社副主編(主持工作)何冰凌等60多位作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參加了研討會。宿州市作協副主席、市散文家協會主席馮亞主持研討會。
《穹蒼之下》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收錄詩人張璘2019年至2022年間創(chuàng)作、發(fā)表和獲獎的詩歌作品100余首,展現了這一時期的真實事件及其心路歷程。
李云首先代表省作協對詩集《穹蒼之下》的出版和作品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其詩集文本,從視角、情懷及智性寫作三方面進行了點評。
何冰凌在發(fā)言中指出,閱讀張璘的《穹蒼之下》,為他的堅持而感動。一是人詩互證。這么多年來,他始終對文學、對詩歌飽含熱愛,孜孜以求,令人欽佩。他的溫潤、韌性和生命力,就映射在自己的作品里。二是平原抒懷。《穹蒼之下》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有生活的厚度和情感的深沉,向傳統和地方性進發(fā)。張璘詩歌是直抵人心的,同時給人一種暖老溫貧的感覺,令人心靈震顫,更洋溢一份暖意。三是現代性表達。現代詩要表達的,是心靈的、物質的、現代的生存處境,需要想象和經驗,包含歷史的、文化的想象和經驗。因此,希望張璘詩歌在朝向地域特色努力的同時,今后要注意加大現代性的開掘力度。
詩人西邊在研討會上評論到,張璘的詩總體上以勢取勝,他并不是很在乎一詞一句上的雕鏤功夫,好比兩軍沙場對壘,不拘泥于一城一池得失。也正因如此,不少作品“紛披燦爛,戈矛縱橫”。張璘注意挖掘皖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在他的詩歌中有大家熟知的歷史人文元素。在他筆下,古代風流人物了了在目,他們流連于斯地,恍惚的身影都曾映照在沱河、汴河的流水中。
詩人黃涌在點評時說,張璘寫作最重要的特征是以生活入詩。而生活入詩的意義在于,展現出詩人真實與真誠的一面。哲人維特根斯坦曾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通過閱讀張璘這些“生活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對生活和寫作的全部熱情。詩集《穹蒼之下》不僅僅是一本個人生活史,也是我們時代的一個側影。
詩人閆今在發(fā)言時認為,張璘善于在寫作過程中抓取身邊的意象,盡管眾多相關意象會促成詩歌的凝練、詩意的飽滿,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寫作習慣可能帶來的危機或缺陷,因為它不能避開的一個關聯詞是:碎片化。過多碎片化的累積必然會損傷詩的整體性、妨礙宏大敘事的構建。好在詩人還展示了另一種能力——設計事物之間的連貫與融合。他使意象跳躍,但他是帶著牽引繩的跳躍,他使語言錯位,但也同時提供了矯正的方案。
劉楚仁、張抱巖、孟方、韓心榮、馮子豪、八零等作家詩人們分別發(fā)言,對張璘詩集的內容、技法等方面進行了研討。
最后,宿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高昌友代表市文聯對省作協和詩歌月刊雜志社表示感謝,并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宿州文學、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情況。他指出,這是一場高質量的作品研討會,與會人員從專業(yè)的角度對張璘的詩歌作品進行了剖析和評價。他希望張璘再接再厲,立足時代,為人民而歌,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文聯將會一如既往地對作家創(chuàng)作提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