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5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今年以來,作家禹茜茜作品刊發多家刊物:
散文詩《我是鏡頭,無處安放之眼》發表于《散文詩》2021年6期;
詩歌《不朽的色彩——懷念藝術戰士韓樂然》發表于《詩潮》2021年11期;
小小說《末荷》發表于《青年文學家》2021年7期;
2021年6月15日,《中國青年作家報》頭版、二版對話名家欄目采訪《青年作家如何創作紅色文學作品》,中國作家網頭條轉載;
作品獲獎情況如下:
2021年6月,小品劇本《紅色宣講員》獲得滬蘇浙皖劇作家協會、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主辦的“光輝道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長三角地區小戲小品創作征集活動”創作獎;
2021年11月,長篇小說《橘人》獲得安徽省版權局、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主辦的首屆安徽省優秀著作權登記作品遴選活動文學類二等獎。
1
記得有一幅攝影作品《天鵝泉》,氤氳的鉛藍,調入清淺的紫羅蘭,霜雪自由地繾綣密林間,朦朧幻境,在天鵝泉童話般復現。掀開迷霧,似乎還隱居著一位落難公主,長發及腰,飲泉止渴。
攝影是一塊簡潔的或有思想的畫布。亦是一張等待填滿的白紙。
攝影師林若寒按下快門的一瞬間,白紙上,畫布間,荒草野蠻叢生,背影幾世蒼茫。
我沒有種子,也能擁有一片荒原,我沒有言語,也把一個人、一個時代拉入一個屬于自己的平面世界。
我是鏡頭。
無處安放之眼。
2
布列松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沒有其決定性的一瞬間。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里,在認識事件意義的同時,又給予事件本身以適當的完美的結構形式?!?/span>
攝影師阿C首先是關愛這個世界的,關注世界的角角落落。因此,雨水井下,一個不知名的人,也會成為他鏡頭下那一瞬的明星。所有的光,所有的線,還有一雙不愿意眨一眨的眼睛,都聚焦于他——勞動者,一個比任何明星都光輝的名字。
偉大的攝影不應該是明確的。它能夠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余地。
網名為“閑著的快樂人生”的攝影師潛入濕地,拍下霧中黑鶴,富有多層隱喻。何嘗不像艱難探索中的人類?我們何時能夠走出層層迷霧,抵達未知的家園?
迷霧、冰霜,從不是阻攔生命向往幸福的理由。
一如既往地倔強。
“砰——”槍聲,尤在。
3
讓·鮑德里亞說:“攝影的沉默。這是與電影及電視所不同的、攝影的最為寶貴的特性之一?!?/span>
在我看來,攝影是無聲的思考。
2015年夏,師從北京攝影家石星原,他畢業于東京攝影學院。石老師是商業攝影出身,拍攝勞斯萊斯不在話下,但是他的作品是以自然打底的,正是因為這樣,商品才有了生命之感。
石老師讓我們盡可能簡潔的拍攝畫面。課后,我來到北京大學,拍攝未名湖邊的石頭,它們一塊一塊很有節奏的排列,像是能夠跳動的音符。
我涉足水岸,不必觸碰,就能抓住它們的邊邊角角。是光影背上我,擒住了那些不安的精靈。藍天,白云,似乎也授命光和影背著我,跳上天幕,天真地采擷。
背景干凈簡潔,是我牢牢記住的基本法。
4
一幅拍攝和諧自然美景的作品落入眼前,兩只模樣相似的翠鳥彼此扭頭,一左一右站在同一根樹枝上,創作者閑著的快樂人生沒有取名,我代取為《鏡鳥》,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最初與自己性格、經歷相似之人,他們用生活之鏡相互觀照。
直到某一天,他們可能各自扭頭而去,過上截然不同的生命軌跡。死亡,是生命第二次的交匯點。
大連攝影師金重的《美好未來》,是藍天下群鶴翔舞的圖景,是雪后吉瑞。
飛吧。飛向美好未來。
生命本不能定格,唯一能用假象控制時間的,就是我了,我是鏡頭。
比葉輕。比塵重。
5
曾經,我去央美看畫展,數百幅素描、油畫、工筆、版畫等,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
獨獨,在一幅畫下,我駐足良久。
多年過去,記憶至今。那副畫,只有白色。
白色的水,白色的天,白色的帆,白色的波光。
白色的寧靜,畫入心眸。
小麥skin的《岸芷汀蘭》系列攝影中還有很多張作品,有的是大幅的美人倩影、特寫,有的是青蔥草原為背景的完美構圖。唯獨選下這幅。
理由:白裙,白湖,白天,白云。
水天一色,天地共生。
青草如春,美人凝望的是生活的安寧與美好。
不駁雜,不刻意。這也是一個人,純凈自在的生活法。
6
每年冬季,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大片針葉林植被凍結成這些迷人的形態,被當地人形象的稱之為“雪怪”。
攝影師槍炮玫瑰說:“北方往事,孤獨的雪怪,我的愛?!?/span>
攝影師把他冒險的世界,做成實驗切片,送給我們。
我們把這些光怪陸離的神奇,拿到顯微鏡下觀察。
千千萬萬,萬萬千千。
直到,淚眼模糊。
白雪皚皚,高大而挺拔的雪怪,給人們帶來超現實的視覺體驗。
這是攝影師槍炮玫瑰第三年前往北方尋找這些雪怪,在他看來,它們的造型非常驚人。這也是大自然永恒的神秘。
光影之外還有一個世界,一個幕后之手——
思想。思想引領著最高的行動。
思想是攝影乃至文藝作品的先行者。
政治家。經濟學家。科學家。作家。攝影家。美術家。
……
千軍萬馬,敵不過一個思想家。
因為大自然是最好的思想家,她超越現實,永趕人前。
(載于《散文詩》2021年青年版6期)
你將十指嵌入佛洞壁畫
一萬種色彩便穿透墻體
奔流不息
怦然跳動的心臟
是你畫作中
最鮮紅的顏料
簡潔的畫布
勾勒異域人民
靈魂的輪廓
絲路寫生,跋涉高原大漠
流沙撫痛了你的臉
可你將它們溫婉成畫
你抹掉了黃沙
鑿在身上的洞窟
抖落成華夏不朽的色彩
革命烽火與民族危亡間
你奔忙于東北抗日救國總會
畫筆用作新武器
小小的露珠
探出你的指尖
涌向無數個清晨
但,日歷圈紅的最后一個清晨
你俯瞰祖國山川的眸光
在機翼中側翻
恍若打翻的調色盤
飛逝中的你
心已蒼翠
眼睫,撐成祁連山絕壁
最后一道縫隙
透出一抹,天空憂郁的藍
(載于《詩潮》2021年11期)
禹茜茜,90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刊于《中國作家》《星星》《散文詩》《安徽文學》《詩歌月刊》《詩潮》《中華文學》《新大陸》《小小說月刊》《意林》等百余家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