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9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近日,我省蚌埠作家張效永散文集《玖年》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玖年》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因在蚌埠工作生活已逾九年之故,作者將其散文隨筆結集命名為《玖年》。全書共分為“春風十里”、“夏日蟬鳴”、“源遠流長”、“流年笑擲”四輯,收錄散文16篇,近10萬字。作品體現出作者對人生的深刻咀嚼,對心靈的細膩探微,以及對情感的真切尋覓。
張效永
皆因年少伴輕狂,敢為蚌埠譜新章。
玖年彈指一揮過,擷取芳華潑墨香。
向來緣淺 奈何情深
好友說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因為早已過了多愁善感的年齡,卻經常為賦新詞強說愁。就比如說自己這半生的周折,祖輩歷盡萬水千山闖關東,尋到現在四面環山的故鄉落地生根,安居樂業,弱冠之年的自己竟執意千里迢迢南下求學,最終定居在美麗的淮畔明珠——蚌埠。
屈指一算,到蚌埠已九年有余,來的時候沒有多歡喜,留下后也沒有多期許,只因自己一直追尋的是詩和遠方。也曾想做林清玄筆下那個出走半生的白雪少年,現如今卻找不到任何感情的線索。然而,向來緣淺,奈何情深,也許正應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吧!蚌埠給了我根的感覺。歲月就像一場舊電影,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淚流滿面了,任時光匆匆,總有些許精彩的鏡頭不經意間浮現在眼前,揮之不去。就是這些記憶深處的零星碎片拼湊在一起,伴我度過了在蚌埠的三千多個日夜,這心境又豈是一壺濁酒喜相逢所能抒懷的。
心里有城 城中有河
九年,不覺間心里住進一座城。我是有淮河情結的。小學時,學過“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那時并不知這條廣義的大河中有一條叫淮河;中學時,從地理課本上獲悉,淮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鑒賞了“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佳句,那時還不清楚淮河兩岸是什么樣子,更未想過此生竟與淮河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居于淮北,與淮河更近了,卻仍無緣相見。直到2009年8月,大學畢業后,我被選調到蚌埠工作,正式報到那天,是我第一次見到淮河,當時震撼而激動的心情,至今仍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就像淮河在這里靜靜地等了我二十四年……
時過境遷,當今天自己工作淮河南,居住淮河北,穿行淮河橋,渴飲淮河水時,真是別有一番歡喜在心頭。在我的認知里,除了蚌埠,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和淮河有如此親密接觸了。在蚌埠工作的九年里,我經歷了從三年城市大建設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從合蕪蚌自主創新區啟動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等重大發展改革,蚌埠發展的九年,也是我成長的九年。作為三百八十萬蚌埠人之一,想起自己曾經參與過、感動過這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幸福感油然而生。
早就想寫一寫心中的蚌埠,恰好正趕上自己人生的九年。我想,你如果要了解一個地方,就不能道聽途說、走馬觀花,要像戀愛中的男女一樣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九年里,我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走過形形色色的街巷和橋梁,到處尋找著她的芳蹤和足跡,本以為對她已經很熟知了,卻未料到真正拿起筆還是無處落筆:只因愛得如此深沉,唯怕才疏學淺,描繪不出她的神韻吧!
城中有景 景中有情
蚌埠是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譽。自古至今,有7000年前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雙墩文化的輝煌時代;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麗傳說;有楚漢相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的悲壯故事;有人民解放軍劍指江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豪情偉業……相對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我更鐘情于蚌埠的美麗和多情。
先說這多情,來蚌埠九年多,仿佛只識冬夏,卻不知有春秋。蚌埠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春天和秋天很短,來去匆匆;冬天和夏天較長,戀戀不舍。都知道秦嶺和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而蚌埠又位于淮河的中段,莊嚴巍峨的南北方分界標“火鳳凰·龍”雕塑在龍子湖西畔直指天際。可曾記得2015年那部轟動全國的最美形象片《印象蚌埠》:“北方說你是南方,南方說你是北方,北方和南方牽著手,站在高高的淮河岸上。”這就是多情的蚌埠,一個融合南北方文化的地方。它既有北方的豪邁粗獷,又有南方的細膩婉約。
說起蚌埠的美麗,那就不得不提龍子湖,那也是我最鐘情的地方。每每與外人道,常常以蚌埠人自居,自詡“上海浦東,蚌埠淮上;杭州西湖,蚌埠龍子湖”,為此屢被好友取笑為自吹自擂。然外面的美始終是異鄉,淮上、龍子湖才是身邊最真實的美好,也是心底真正的寄托。龍子湖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內湖,三面環山,山水相依。湖的北面,與淮河隔堤相望,互通有無;南有大小九條溝渠,是龍子湖的發源地,大明園、湖上升明月、新體育中心與之毗鄰;西側有雪華山、梅花山,山體植被茂盛,青山綠水,景色宜人;湖東岸有曹山(分南北兩峰,又稱“雙龍山”)、錐子山,綿延起伏,烈士陵園、湯和墓和棲巖寺隱于山中。我喜歡春天踏青,領略鵝黃柳綠,生機盎然;夏日觀“海”,領略碧波蕩漾,湖風清涼;秋天賞景,領略秋葉靜美,芳草萋萋;冬日漫步,領略日暮青山,生態氧吧。
說起蚌埠的美麗,四歲的女兒最喜歡的地方與我卻不盡相同,她常常拉著我和妻子跑進張公山兒童樂園,一玩就是一整天,樂此不疲。每逢節假日,張公山公園簡直就是孩子們的天堂。相傳明朝有位張姓戰將,解甲歸田,隱居于此山下,當地百姓尊稱張公,取名張公山。張公山公園碧水青山,景觀林立:置身園中,鳥語花香,宛若世外桃源。最值得一提的還是望淮塔,登高遠眺,鳥瞰蚌埠全貌,千里淮河盡收眼底,不禁浮現出“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的心曠神怡之意境。
所去經年 永如初見
你若美好,一定會遇見美好,唯愿所有的美好都永如初見。
我是一個北方人,生就性格豪爽,一直向往著風的灑脫。蚌埠人的性格也是直來直往的,與我的性格竟是相合。融入了蚌埠,就必須接受蚌埠的酒文化,酒杯一端,全場群情激昂,要么站起或拎壺打的挨個敬一圈,要么舉起大杯齊敬大家一口喝完,嘴里還彬彬有禮地說:“我喝完,大家隨意。”蚌埠叫“炸個罍子”。頓時演繹了一種“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瀟灑奔放情懷。第二天酒醒時分,才驚覺蚌埠并不僅僅是自己的,那種江湖的快意恩仇也就一笑而過吧!
習慣了蚌埠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節奏,不徐不疾,恰到好處,這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近兩年,蚌埠發生了兩件大事,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勝利舉辦“安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在蚌埠大事記上寫上了濃墨重彩的兩筆。略過政治大事不談,單說我們身邊的變化:街道四通八達,車輛禮讓行人;店鋪整齊劃一,餐飲安全衛生;言行文明禮貌,社會和諧美好;亮化光彩迷人,幸福感節節攀升。蚌埠,正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一路前行。
我喜歡運動。2017年4月,禁不住好友“忽悠”,參加了一次百里毅行,想不到從此竟迷上了運動。蚌埠是一個全民健身的城市,尤其前不久舉辦的省運會,氣勢恢宏的新體育中心落成,再一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各種運動協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我也不甘落后,先后加入了“兄弟姐妹徒步隊”“珠城東北大秧歌隊”和“超級馬拉松協會”,由宅男華麗轉身為運動達人,體驗著徒步的慷慨激昂、大秧歌的歡慶吉祥、跑步的自信活力、騎行的速度與激情。那段時間,我和隊友們幾乎走遍了蚌埠的每一個角落,正如歌中所唱:“我一路看過千山和萬水,我的腳踏遍天南和地北……”重要的不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而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愿健身這條路我們一起走下去,不僅為了紀念曾經一起走過的美好歲月,更是為了往后余生,可以在星光斑斕里縱情放歌。
蚌埠是一座南北交織、火車拉來的城市,鐵路公路水路路路暢通。既然淮河穿城而過,應運而生的自然是數不盡的橋,就是那段歲月里,我走過了蚌埠千姿百態的橋。2018年初,我專程騎行欣賞蚌埠的橋,一路上共途經九座,行至長淮衛淮河大橋時,看水天一色波光瀲滟,忍不住詩興大發:“煙飄萬里鎖淮河,千帆競過;龍騰兩岸蕩天涯,一騎獨行。”回憶起來,的確是一次美麗的邂逅。解放路立交橋四通八達,川流不息,是我上下班必經之路,每當華燈初上,從遠處眺望,它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每天在橋下與絡繹不絕的陌生人擦肩而過,不知道他們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來,將要去何方,但我卻知道他們都在為了心中的美好而奔波,一瞬間心里就豁然開朗了。
愛我所愛 無問西東
深夜,周圍萬籟俱寂,喜歡在這樣的夜晚奮筆疾書,聽著筆尖在紙上游走時發出的沙沙聲,就像春蠶歡快地吃著桑葉,又像細雨肆意地飄零。伴著一盞孤燈,一張圓桌,有時是一壺老酒,有時是半杯香茗,天馬行空地寫著《玖年》,織著那張無形的思念的網,對曾經逝去的時光致以最后的離殤。透過玻璃窗,眺望淮河對岸,依然是萬家燈火,只是籠罩了一層夜的凄靜,淚和霓虹迷蒙了眼睛。告別了這個九年,又將迎來新的九年,只是再也分不清到底是你的九年,我的九年,還是蚌埠的九年。唯有愛我所愛,無問西東。
張效永,1985年9月生,籍貫遼寧建平,現工作于安徽蚌埠,2009年畢業于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玖年》《悠悠淮河水》《禹會涂山 夏興之地》等十余篇詩歌散文發表于《蚌埠日報》和《淮河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