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3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風俗自由談》是王賢友的第九部作品集,所選作品是作者以隨筆形式談民俗,共計25萬字,近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風俗自由談》所收的文章,或論或敘,全書體現了作者對民俗文化的獨特見地和見微知著的觀察與感受,浸透著他對民俗和民俗文化的極大的人文關懷。
《風俗自由談》用文學的筆法闡述了民俗和民俗文化的內涵、特性、功能,“民俗文化是打開‘人之初’的一把文化鑰匙。它見證了一個地域的歷史,承載了這個地域所有創造者與見證者的夢想、渴望和驕傲,以及精神內涵。”;涉及的是民俗學路徑對于人們生活世界的研究與關懷,以身邊的民俗為鏡,觀照民俗在現代社會迅速變化的生活方式中的日漸式微,一方面關心傳統民俗如何在中國當下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也關心當代社會如何借助民俗等文化載體促進中國民族精神的建設和弘揚。
我之珍視他的近類作品,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本鄉土的群眾文化遺存的熱愛,視為一種難得的寶貴資源,深恐其湮埋于時代的土層,被某些淺薄之輩不屑一顧而遭到損污;更是因為他顯然不只是為收錄,而志在發掘;他不是僅僅基于好玩,而是能夠深悟其內涵;他不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更是能夠舉一反三,洞徹古今遐邇之人情世理竟如此相通!表面文字或語匯上的雅也好,野也好,粗也好,細也罷,俊也好,丑也罷,作為愛它、懂它、捧它的賢友君,早已將這些被某些“高雅之士”恥為下里巴人的民間遺產引為一種美感取向,甚至覺得它們正合乎于天地間凡有人性者的美學原則。在我看來,這正是他的非常之處,深刻之處,表現出一種不隨俗流的個性化志趣。通常情況下,評論好詩好文,都要舉例說明之。但我面對這些民謠民歌,我卻不想掛一漏萬。因為這些來自發乎平頭智者胸臆的藝術化心聲,令人稱道的佳品絕非個別,可謂舉不勝舉。加上采集者本身就以銳敏們感覺、適度的提煉做了不刻意加工的精純化,使之更加引人入勝,耐得咀嚼。
——《序》摘錄·石英
作者簡介
王賢友,字人美,安徽省肥西人。始于文學,終在民俗,始終以文字為靈魂伴舞,在《詩刊》《讀者》《安徽文學》《散文百家》等報刊發表作品1000余篇,出版“老合肥三部曲”及《思想的門檻》《從心記》《風俗自由談》等作品集九部。獲中國農工民主黨建黨80周年安徽省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社科聯優秀社會組織工作者等榮譽。現供職于合肥市文聯《未來》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