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白楊
許冬林
白楊樹大約是我見過的,生長得最專注的樹了。樹干挺拔向上,像毛筆的中鋒,筆直指向天空。于是,那些枝枝葉葉們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著號子似的,擠著挨著,幾乎垂直地把丫枝也伸向云朵。在那些丫枝里,沒有一個是逃兵,哪怕一點點的異心,它們都沒有??粗菢咏y(tǒng)一步調的丫枝,在主干的統(tǒng)領下,向上,向同一個方向,會讓人心底涌起“忠誠”兩字。
和白楊相比,感覺南方的樹木是嬌生慣養(yǎng)生長出來的。南方有佳木,這些佳木們枝葉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態(tài)。而白楊呢,白楊有紀律。它大約是喬木中的君子,行坐端莊,乃至莊嚴,委實是穆穆君子風。
以前讀《古詩十九首》里的《去者日已疏》時,讀到“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我以為白楊秋風是一幅倉皇晦暗的畫面。大約是,長空寥廓,衰草連天,白楊樹破敗潦倒,像個行腳僧一樣,背影模糊在黃沙連天之間。
《古詩十九首》里還有“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笔捤鞒良疟瘺龅臍夥?,讓人像是被冷風猛灌一口,涼到心窩,到腳底?!鞍讞詈问捠挕?,“蕭蕭”是白楊在風里落葉的聲音——長風浩蕩,秋色肅殺,和落葉一起沉寂于大地的,還有永不復返的生命。生命的歸宿,就是沉寂于永遠的黑夜。
《古詩十九首》里,白楊就這么蕭條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劇地落葉子。
后來做中學語文老師,給學生上《白楊禮贊》,依舊將信將疑,以為作者是懷著主觀的偏見,生生把晦暗蒼涼的白楊給提亮了。直到自己親眼看見白楊,才驚覺白楊原來不那么蕭索。
在新疆,在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邊的一排白楊樹,我竟然也和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樣,是驚奇地叫了一聲。
白楊實在英挺,是纖塵不染的那種英挺偉岸。
走在新疆的土地上,常常會為一排兩排的白楊駐足。我欣賞白楊,像欣賞一個風姿灑然的男子,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二十多年前,中師入學時軍訓,跟著教官在九月的大太陽底下唱《小白楊》,對歌詞沒認真,沒有慷慨地放開喉嚨,只是跟在眾人后面哼著旋律,也許因為那時對白楊陌生。到了新疆,才深深地感受到白楊的氣質值得一再歌唱。
“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span>
風吹白楊,萬葉翻動,鏗然有聲,是不是葉稀的原因,也未可知。西北地區(qū)的樹木和南方相比,還有一特點,就是葉子要稀一點。那樣的葉子間隙里,風可以敞開膀子穿過去。不像南方的樹,葉子太密太厚,永遠是荷爾蒙旺盛的青春期,風一吹,聲音模糊得沒有重點。有一位新疆作家,抱怨南方草木蓊郁的景致,說樹們太密了,視線透不過去,讓人看了生生壓抑。
到西北,看了風日里灑然高挺的白楊,會覺得那位新疆作家的抱怨真是有理。
在新疆,在白楊樹林里漫步,會覺得自己整個人被打開了。從視野,到心胸,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明亮。那一棵棵白楊,整整齊齊地立在路邊,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園旁邊,那般忠誠。可是,樹與樹之間,又是疏朗的,沒有雜亂樹枝彼此纏繞相擾。每一棵樹,都那么獨立。因為獨立,彼此之間就有了空間,就可以讓風穿過去,讓陽光穿過去,讓視線穿過去。
因為葉稀,所以葉子和葉子之間,不那么相互傾軋,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載陽光照拂。站在樹下,仰視樹頂,每一片葉子都像是純銀錘出來的,在陽光下閃著結實的光芒。
還有那白色樹干,光滑筆挺,有一種紳士式的潔凈。
南方的湖灘上,江堤下,也有楊樹,那是意楊,屬于引進的外來物種。意楊生長快,頗具經濟價值,所以在南方廣為種植。和白楊相比,意楊是俗氣的,格調不夠。怎么說呢?意楊不僅樹干的顏色要渾濁一些,還有枝丫伸展也無章法,就是一副嘻嘻哈哈張牙舞爪的模樣,不懂規(guī)矩。
只有白楊,像是從古代走來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有分寸,都有來歷。
我喜歡白楊,喜歡它的這種自律、干凈、疏朗與簡潔。它就像人群里難得一遇的謙謙君子,儒雅,低調,謙和,懂得節(jié)制欲望和情緒,與攘攘塵世總是保持一段距離,可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楊下,聽風吹白楊,感覺像是站在歐洲的百年老教堂里,聽虔誠教徒唱誦贊美詩。
白楊入畫。但不是中國水墨,而是西洋油畫。
中國水墨陰濕了一點,幽暗了一點,而白楊是明朗的。白楊在西北無邊無際的陽光下,被照耀得通體明亮氣宇軒昂,白楊翠綠的葉子和純白的樹干色彩飽和度強。西洋油畫,用色飽滿,適宜畫白楊。白楊在油畫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葉子,來表達陽光醇厚,表達天空高遠,表達草地生機。
如果說樹是鳥的房子,那么,南方的鳥兒住的是“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江南深宅,西北的鳥兒住的是軒敞明亮的歐洲樓閣。這樣,一處的鳥兒愛低眉,愛獨自沉吟;一處的鳥兒愛唱歌,愛呼朋引伴。
站在白楊林里,你看見的是林子的遼闊,是天空的遼闊。
去交河故城時,我在吐魯番的一條水泥路邊停了車子,特意下車,親手撫摸了一棵白楊。心里輕聲問道:白楊,你好!
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遺址,地址在吐魯番。安西都護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首任都護是喬師望,他是唐朝將領,唐高祖的女兒廬陵公主的駙馬。后來,接喬師望都護之職的是郭孝恪,郭孝恪擊敗龜茲國后,把安西都護府從交河城遷到了龜茲,即今天的新疆庫車縣。此后,安西都護府在唐蕃戰(zhàn)火中幾失幾守,最后府衙在龜茲基本穩(wěn)定下來。
王維有首詩叫《渭城曲》,也叫《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詩里的安西,已經是位于龜茲的安西都護府了。
在唐代,從長安望向安西都護府,那是山長水闊,黃沙漫天。我想,每一個被朝廷派遣去往安西都護府的文武官員,在出塞之后,遠遠看見的一樹綠色,一定是蔚然在西域大地的白楊了吧。
那些遠赴西北鎮(zhèn)守邊塞的文武官員,那些從長安出發(fā)、迢迢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那些鞍馬風塵夜夜望鄉(xiāng)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獨中,用白楊的蔥蘢喂養(yǎng)著鄉(xiāng)思和希望。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边吶娙酸瘏⒃凇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里,寫出了邊地苦寒卻也雄奇的大觀。那時,岑參第二次出賽,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來到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下任判官。新的守邊人來了,老的守邊人回去,一撥撥人馬輪換,用人之顛沛換國之長安。岑參來給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那時,西北的白楊一定落光了葉子,在漫天風雪中佇立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樣子。
當春天來臨, 交河故城的城墻下桃花盛開,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楊也在春風里萌發(fā)新葉。我想,那些一撥撥來過西北、駐守過西北、穿越過古絲綢之路的人們,是否于深深孤獨中,慢慢就散發(fā)出白楊的氣質?
如果有白楊,又何懼大地空曠。
作者介紹
許冬林,1976年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安徽省文學院第五屆簽約作家。作品散見《十月》《清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等刊物。著有散文集《忽有斯人可想》等七部和長篇小說《大江大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