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5 來源:界首發布 作者:安徽作家網
2018年2月12日,大年廿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品味書香”節目,用一個小時專題時間,推介2018年2月9日剛剛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的新書《手里綻開一朵蓮》,一本90后作家的新書。
王璐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獎等獎項,榮獲“北京市文聯首都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稱號。其多篇作品被先后選入全國多地中考語文閱讀理解題。
當當網上,王璐琪被稱作90后實力與偶像兼具的才情女作家,其作品銷量排名位于前列。作品《年華永不落幕》引起社會熱度討論,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第二名,新浪讀書總榜第一名。
王璐琪是首位在《兒童文學》雜志頭條發表小說的90后作家。此前,頭條作者全是成年人,而當時的王璐琪只有15歲。這篇寫在速寫紙上的小說叫《浮世繪》。
現在,王璐琪已經成為高產作家。其作品短篇見于《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十月少年文學》《萌芽》《中國校園文學》《美文》《青年文學》《意林》《讀者校園版》等雜志,已出版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水仙們》《藏獒多吉》《年華永不落幕》《父愛的世界·為了你的微笑》等,個人短篇小說自選集《你是我的OK繃》《手里綻開一朵蓮》等。
其實,90后的王璐琪是一個在北京發展的地地道道的界首人。大學主動退學,學美術出身卻偏愛文學寫作,這些,都給她打上了個性標簽。
大學退學只為文學夢想
“我從來沒有刻意去追求成為一個作家,一直到2011年以前,我滿腦子還都是當畫家這件事,我只是把寫作當成興趣。”王璐琪說道。
小時候,畫畫和閱讀是王璐琪的兩大愛好,她的課余生活除了畫畫,就是認真閱讀各種雜志、小說、名著等。她也是各種文學雜志的鐵粉,如《兒童文學》《萌芽》《意林》等,直到有一天,剛讀初一的王璐琪突發奇想,給《兒童文學》投稿,開始了從讀者到作者的第一次碰撞。最初的幾篇投稿都沒有回應,王璐琪告訴自己,如果還沒有回音,那就放棄。
誰料,一個下午,王璐琪收到了來自《兒童文學》雜志編輯的回信。這封信是手寫的,通知王璐琪的稿子《葡萄樹》被采用。此后,王璐琪開始陸續發表文章。
2009年在界首一中讀高三的時候,王璐琪受《兒童文學》邀請去北京參加一個為期10天左右的小作家培訓。那時候王璐琪見到了對自己影響深刻的《兒童文學》主編徐德霞老師。那是第一次,徐德霞鼓勵王璐琪寫一部長篇小說,而王璐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駕馭,但他笑著眨眨眼:“你只管寫,從你以往的作品中,我覺得你有這個實力,加油!”
而王璐琪內心還是一門心思的想當一個畫家。當年,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畫畫的她,通過藝考進入華東交通大學美術專業學習。夢想著有一天大學畢業以后,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然后能辦畫展。本以為會這樣開始畫畫生涯,但有時候命運最好的安排卻遠遠出乎你的意料。
“那時候,初中高中時期的我還沒有意識到命運已經在冥冥之中給自己暗示了。對于徐德霞老師的鼓勵,我也想試一試。我就想之前已經刊發過一篇有關藝術生的報告文學《藝術班的水仙們》,是不是可以以此作為大綱,寫一部關于藝術生藝考的長篇小說呢?因為自己從學畫畫到藝考,這段時光可以說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以至于整個人的生活軌跡完全變了,至今仍對藝術生有種難以割舍的情結,看到學藝術的人都還倍感親切,覺得自己有一半生命是跟他們在一起的。”王璐琪說。
于是王璐琪以此為題材,正式開始了醞釀長篇的“碼字”生涯。那時在華東交通大學,學校晚上十點準時熄燈,王璐琪就蒙著被子,在被窩里寫完了這本帶給王璐琪幸運,也攢下了人生第一桶金的作品《水仙們》。
2010年7月初,有些叛逆任性、喜歡挑戰自己的王璐琪在同學的鼓勵下,拎著一個行李箱,毅然決然退學告別象牙塔,踏上北上京城之路,她的整個世界都在那個行李箱里面。之后走進《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編輯部,開啟了新的人生路。
作品入選中考閱讀理解
在編輯部工作一段時間后,王璐琪辭去了穩定的“鐵飯碗”,去某公司做市場營銷和影視版權代理。每天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等著出差、見客戶、談合作,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寫作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于是,我就在馬桶上、等餐時間或會議間隙等見縫插針般地堅持著寫作習慣,在地鐵上也會舉著手機寫,要知道,北京的地鐵早高峰是能把水煮蛋擠成蛋餅的……”回想那時的艱難和努力,王璐琪會被自己感動。
一個普通的夜晚,王璐琪在刷微博時,突然被網友們的評論和私信輪番轟炸,十秒鐘后,微博已癱瘓……
“你跟我們講講麥草的清香到底有哪兩層含義?”
“你寫文章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這位老師最后結局怎樣了?”
......
輪番而來的問題讓王璐琪一頭霧水,直到有人隔著屏幕“扔”來一堆考卷,王璐琪才明白事情始末。
原來,福建廈門初三年級段質量監測考試,語文考試閱讀理解《那時候有多美》出自王璐琪的作品,其中有兩道考題讓學生犯難了。考試一結束,大批學生涌向王璐琪的微博“求正解”。
在《廈門晚報》等各地媒體報道之后,詢問正解的人數激增,讓王璐琪疲于應付……
其實,故事才剛剛開始。繼廈門后,河南、河北等省市相繼將此文選入中考語文閱讀理解中,王璐琪足足被轟炸了一年……而后,王璐琪的作品《鐘霄的第九年》相繼被選入云南昆明以及北京清華附中的中考閱讀題。
小說重塑界首“刀馬人”
作為兒童文學作家,王璐琪的作品側重描寫少年的成長與青春,而受尋根文學的影響,王璐琪想到了界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彩陶文化。
那是一個夏天的夜晚,下班回家的王璐琪乘地鐵回家,地鐵呼嘯穿過一個又一個站點,王璐琪看著對面坐著的女孩,一直在靜靜地看書,忽然她有了新的靈感。與自己的責編溝通后,他說:“不錯,你可以把這個寫下來。”于是,王璐琪新作《刀馬人》誕生了。
王璐琪小的時候,當地燒陶的窯很多,田地里也會撿到一些美麗的陶片。這些記憶,成了王璐琪創作《刀馬人》的基礎。
《刀馬人》采取復調敘事結構,以兩個小男孩的故事為主線,結合傳統彩陶燒制技藝的命運和現狀,在經歷各種曲折故事后,在傳統工藝振興上重合,昔日的叛逆少年成為彩陶技藝的繼承者。
左一為王璐琪
2017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辦,王璐琪的《刀馬人》獲銅葵花獎。頒獎詞中說:《刀馬人》傳播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弘揚誠實、忠義、厚道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可圈可點的現實題材作品。
“這是我第一次把目光投到家鄉的傳統文化上,之前只是單純寫少年的成長。《刀馬人》是一個分界嶺,我開始嘗試寫大環境下小人物的命運。題材變大了,駕馭起來也有難度,我想從最熟悉的家鄉傳統文化入手,比較容易些。另外,我覺得界首彩陶這個題材必須有人去寫,這是家鄉的文化精粹,作為界首出來的作家,我有義務把它們帶到大眾面前。”
2017年10月,王璐琪專程回到界首,由市文化館負責人陪同,參觀了界首彩陶的制作過程,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淵源現狀。“了解了這么多,真得很震撼。《刀馬人》還要修改完善,充實內容。”參觀后,王璐琪感觸頗深。
據了解,《刀馬人》這部根植于界首非遺文化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將于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王璐琪用自己的童真往事展示了界首獨有的彩陶文化“刀馬人”,為家鄉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添上一層錦衣。
談及青少年的寫作,王璐琪說:“興趣是首要的,沒有興趣一切都不成立。而興趣要從閱讀開始,有興趣寫作的孩子要多閱讀,得比同齡人讀得多,還要多思考,并把想到的東西隨時記下來,以便今后做素材。再次就是大量練習,不練的話不行。”
“在外面會經常想家,想念沙河里船來船往的笛聲,想看界首大大小小的變化,想聽界首話。界首發展迅速,街道和樓群都翻新了,猛然間甚至有些陌生,但由衷為她高興。”對于家鄉,王璐琪飽含深情。她開始萌生了寫寫舊時家鄉的念頭,通過作品讓更多人了解界首,愛上界首。雖然現在在北京定居,生根發芽,但是王璐琪始終認為自己的歸宿在安徽,在皖北小城界首。
部分代表作
部分短篇代表作:
《藝術班的水仙們》
《青衣》
《浮世繪》
《雪的國》
《絕活兒》
《肌理》
《第九年》
《那時候有多美》等
長篇代表作:
《水仙們》
《年華永不落幕》
《父愛的世界?為了你的微笑》
《愛讓時間都蒼老》
《手里綻開一朵蓮》
《刀馬人》
《“再也不”世界》
《寄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