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1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近期,我省詩人陳英詩集《風在吹》由黃海數字出版社出版發行。《風在吹》收錄了詩人陳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表的詩歌186首。詩人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感悟、體會詩意的事物,運用詩意的語言,挖掘、提升詩歌的境界意識,以飽滿厚重的文筆描繪了對人生的感懷和人生的況味。
禪宗擅從身邊事物上汲取悟性,讓本心從日常事物中浮現出來。初讀陳英之詩,覺得他在方法的層面,與禪宗頗有會通之處,司空見慣之物在他的語言運動中慢慢剝離出了新的、時而是令人詫異的內在空間。詞的、物的內在靈性有一種交織。掩卷思之,大有回味處。推薦。
——陳先發,安徽省文聯主席、安徽省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
序
胡竹峰
讀這本詩集,我想到質木無文。
詩文各有所好,所好皆好。肉魚滋味,蔬菜滋味,瓜果滋味,米飯滋味,面點滋味,都是好滋味。文章也是各色滋味,其實是質,司空圖有《二十四詩品》,其實何止,詩文之質千變萬化,各美其美。鐘嶸《詩品》總論——東京二百載中,唯有班固 《詠史》質木無文。
鐘嶸視野所限,班固那首詩,固然語言質樸,沒有文采,但恰恰也好在此處。后人跟風,認為文人初學五言詩體,技巧還不熟練。寫文章是一家言,讀文章是一家眼。
班固有修《漢書》之才、之力,宋人蘇子美以《漢書》下酒,歷來傳為美談。
老子說,大道至簡,大文無文。我人到中年,最怕文章文氣漫漶乃至溢出縱橫,更怕文章辭章燦爛如夏花。讀陳英此書,欣喜字里行間的懇切與真誠,更欣喜他落筆皆通達,沒有以辭害意。而其中留白、轉折,有自己的匠心。
讀這本詩集,又想到木雞養到。莊子說過的故事,紀渻子為王養斗雞,歷久乃成,那只雞德威已全,看起來雖然像木雕泥塑,卻沒有一只雞敢上前應戰。弱冠之際從書上讀到這個典故,多年不忘,警示自己,再次立此存照。
日常里,我常有跳宕,但心慕莊重。陳英其人,天柱山下見過一次,目光炯炯,望之儼然,言語不多,開口厚樸。史書上說,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諸葛亮。倘或在蜀漢,陳英這樣的人,也是可以讓劉備托孤的吧。
古代有幾個陳英,明朝進士陳英,江西臨江府人,書香門第;晚清福建水師艦隊有武將陳英,驍勇善戰。今人陳英,貌古,總疑心他是哪個前人轉世而來。衣飯日常里放不開低吟淺唱,大有古風。
古人說詩言志,言為心聲,這本詩集《風在吹》,我卻當作談話集言詞集來看,如此也好。詩詞文章歌賦筆墨丹青都有一家風氣,陳英之家風清白,清白家風,樸素家風,日常家風,我愿從之。
人多有雙面性甚至多面性,風風火火渴望物質,類似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清清爽爽關注內心精神,類似尼采所說的日神精神。
走向世界,不避名利;走向內心,期望超脫。
文字是我的日常,也無非文字說話,文字養神,讓其護佑,護住斯文護住倔強。二〇二四年七月四日夜訪上書房,賈平凹先生贈墨“藝可久身”四字,意思大好。
文字養神,藝可久身,此亦大快哉事大吉祥事。
文字養神,藝可久身,與陳英尊兄共勉。
風在吹,其中有風。《左傳》說,風有采蘩采蘋。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是為序,以此賀。
二〇二四年十月三十日,合肥,作我書房
陳英,安徽池州人。安徽省作協會員,安徽省當代詩歌研究會會員。有詩歌發表于《詩歌月刊》《海燕》《滇池》《安徽青年報》《中國漢詩》《安慶晚報》《安慶日報》《池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