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30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風和日朗,佳文共賞。近日,《文藝名家往事》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建投書局舉行。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安徽省作家協會協辦,北京大學世界傳記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文藝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書發布環節,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致辭,他指出,人民日報出版社始終堅守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致力于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他稱贊作者曹致佐“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者,更是一位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
《文藝名家往事》是一部講述文藝界名人往事的傳記文學,書中包括《用親切的呼喚一錘定音——記周恩來與秦怡》《巴金與陳登科心有靈犀》《草莽文人 山東好漢——記陳登科與韓美林》等36篇文章,熱情謳歌了周總理對文藝事業的關心,濃墨重彩地講述了巴金、吳強、徐中玉、鐘望陽、陳登科、李凖、劉海粟、林散之、韓美林、張瑞芳、秦怡、黃宗英、趙白生等眾多在文學、藝術、影視領域杰出人物的逸聞趣事。
全書從策劃、調研、寫作、成稿、編審、設計到如期出版,歷時兩年,作者曹致佐以耄耋之年,筆耕不輟,滿腔熱情投身創作,深入挖掘多位文藝名家的精彩事跡,用心感受他們的情感世界,不僅展現了這些名人的杰出成就,更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細節,讓讀者深刻感受他們的獨特魅力和人格光輝。
為高尚的靈魂揮筆述懷,為有傲骨無傲氣的鴻儒情溢墨韻?!八麄冇幸粋€共同的特點,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潤而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他們都是心存敬畏,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業的時代楷模!”曹致佐聲情并茂地描述腦海中關于周總理、巴金、馬烽等人的家國記憶,表達真摯、邏輯清晰、口齒清楚、一臉正氣。與名家大師們相伴隨行的歲月,他在人生感悟和創作心得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他們的心存敬畏,使我懂得了作家在文字中要體現敬畏之心,要在創作過程中保持真誠、尊重、謙虛和開放的態度,用心靈去感受世界,用文字去表達情感,為讀者呈現更加優秀、深刻和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思緒在文采中飛揚,思念在講述中流淌。在感人的氛圍中,曹致佐與周恩來侄女、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創始會長周秉德,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北京大學世界傳記研究中心主任趙白生共同為新書揭幕,書香濃郁,追憶綿長。
文藝名家的形象躍然紙上,傳遞力透紙背的文化涵養與精神力量。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計蕾向曹致佐頒發收藏證書,她表示:“我們收到的不只是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段特別美好的記憶,是曹老用他傳神的筆為我們刻畫和記錄了這些文藝名家們的音容笑貌、偉大的精神品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希望有更多人能讀到這本書,并從中獲得教育?!?/span>
以書為媒,凝聚合力。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執行副秘書長梁潔、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華、中國建投集團建投書局總經理張權作為代表接受人民日報出版社贈書,期待能以研討推介為平臺,以文化傳承為紐帶,探討全方位、深層次的多方合作與友好交流,為文藝名家傳遞書香,為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分享名人傳記故事
解讀為人與為文之道
研討會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文藝名家往事》一書的內容呈現、創作手法、寫作風格及其藝術與學術價值、史料價值、社會價值等方面展開深入座談,熱議為人與為文之道。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周恩來侄外孫、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清以《桑榆晚景霞滿天》為題撰寫書評,由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執行副秘書長梁潔代為宣讀。沈清認為,《文藝名家往事》有七篇佳作著墨于周恩來,曹致佐筆下的周恩來親切而生動,由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也就格外地可信、可近、可敬、可愛。“母親曾多次給我們講述日常生活中周總理仁愛待人、善解人意、對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那種善心善行的生動形象,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彭學明指出,寫偉人、大師、大家的故事,往往容易流于對偉人的空洞想象或是空洞抒情,也容易盲目地崇拜,但曹致佐用聊家常式、講故事式的敘述方式,結合自己的人生軌跡,寫出了周恩來、陳毅這些偉人的風范、平民色彩,寫出了他們平易近人的親和力,寫出了他們對老百姓真實的民間情感。彭學明認為,“這部作品寫出了文藝名家相互交往的溫度和情誼,包括周恩來等領袖人物對待文化人、演員、作家的溫情,還有作者與他們之間的溫情,入了人心、接了地氣,值得很多作家學習。”
文藝作品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段乃噲蟆吩偩庉嬃壶欪椪J為,《文藝名家往事》是一部心存敬畏之作,“敬畏文藝界前輩與引領、支持、幫扶文藝界的領袖,敬畏時間與生而為人的生命歷程,敬畏偉大的精神境界,敬畏文藝創作”!
曹致佐妙筆連珠,以親身經歷串聯起與巴金、陳登科、吳強、韓美林等文藝名家交往的往事,講述大人物的小細節,揭秘大時代的小故事,把文藝大家的性情格調、命運沉浮、歷史事件、波折軌跡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蹲骷椅恼房偩庉嬁灼匠浞挚隙ā段乃嚸彝隆芬粫氖妨蟽r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高度贊揚曹致佐“文品就是人品”。她表示,《作家文摘》將對書中名篇佳作進行轉載。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創聯室主任、作家薛舒說,曹致佐的著作在上海作協廣受歡迎,“他經歷了上海文學、上海文藝盛世巔峰的時代,以及風雨波折的年代,這是我們后生晚輩所不能企及的。而他82歲的高齡仍在創作,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文藝名家往事》有11篇文章與安徽有關。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李云回溯曹致佐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文學足跡,致敬作者在文藝創作中知難向難不畏難的精神、對同道和詩友樂善好施的人文情懷,贊賞字里行間的文氣、浩然正氣、人文之氣、酒氣。李云特別解釋說:“作者為什么要渲染文人大師們的酒氣?其實是渲染在特殊時代、在敏感高壓下,這些文人堅守精神底線、構建精神家園的風骨與品格?!?/span>
在研討會上,曹致佐與山西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山西文學》原主編韓石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情厚誼也讓與會嘉賓感動不已?!霸诒本╇娪爸破瑥S參加電影創作編劇學習班時,曹先生30出頭,個子高高的,白白胖胖的,51年以后再次見面,他還依然是那樣的精干,還能夠寫出充滿激情的作品……”韓石山認為,真正從基層走出來的作者,更需要把自己的經歷和寫作的艱辛留下來,在文學史上多留下堅實的腳步。
北京大學世界傳記研究中心主任趙白生從專業角度闡述短篇傳記的形式特征,從大寫意與小細節的關系入手,妙趣橫生地解析曹致佐匠心獨運的創作技巧。“用寬廣的視野,把文藝界的三教九流一網打盡!其中,‘八卦’是傳記文學的核心,比如《草莽文人 山東好漢》一文中的酒局故事,展現了文藝名家的酒肉豪情、英雄本性,是小細節與大寫意的上佳嫁接?!?/span>
“我跟曹先生今天第一次見面,但是我與他通過文字結緣,始于35年前?!睆偷┐髮W中文系教授、作家、文學評論家王宏圖分享了兩人相識多年但素未謀面的書信情緣。王宏圖表示,通過閱讀,見證了曹致佐筆下不同階段的生活場景和時代變遷,感觸到作者特殊的才筆、超強的記憶力、敏銳的捕捉力,“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歷史,還跟政治風云、時代變化密切相關”。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司聃認為,《文藝名家往事》一書符合古代文論所講述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書寫要求,也是當代書寫者的典范。“傳記文學,如果寫不好,或者寫得很硬、深、空,就很容易亦步亦趨。但是曹先生這本書里面塑造出了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用生動的、有細節的語言描寫,才有感染力。語言文字非常樸素、高雅、真實,真實的同時能夠讓人感受到克制,一種克制的真情?!?/span>
史料研究最需要真實的、直接的第一手文獻。在《翰墨情深頌青松——記李凖與張瑞芳》一文中,曹致佐對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二任館長李凖筆走龍蛇的形象進行了寫真刻畫,再現了他揮毫潑墨的生動場景?!斑@些描寫讓我身臨其境,仿佛看到了李凖筆下的大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氣勢噴薄而出,看到老人每一筆都充滿了生命力,感受到他對革命前輩的熱愛和頌揚都要盡情釋放出來!”中國現代文學館征集編目部主任慕津鋒認為,酒肉場面并非曹致佐要描繪的筆力所在,看似以肉為題、詩酒唱和,其實大快朵頤之中盡顯大家大師們的情趣、性格和文化品位。他們細品豪飲時順興引用的古典詩詞,無不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可以讓讀者真切感受到文學大家、名家思想的精神,讓文學的基因薪火相傳,深深留在中國文學史上。
曹致佐曾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工作和生活多年,《文藝名家往事》鐫刻著他在當地的文化脈絡,體現了他對故地故人深深的情懷和依戀。“曹老走過的路程,我今天按照他的腳印在走?!瘪R鞍山市文聯副主席、馬鞍山市作家協會主席韋金山的人生軌跡和曹致佐頗為相似,他認為,陳登科、張弦等眾多名人與馬鞍山結緣的流金歲月,點亮了當地的文化名片。
“人民日報出版社是我們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我們非常敬重的出版機構……”中國建投集團建投書局總經理張權闡述了承辦本次活動的淵源和契機。以“傳記”為主題特色的建投書局,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開設兩家旗艦店,形成多個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化閱讀品牌。張權認為,《文藝名家往事》是一部充滿激情、溫情、深情的作品,展現了作者的真情,對于當代年輕人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中國建投集團建投書局總經理張權發言。
《文藝名家往事》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
攝影:劉后柱
責編:張若涵
轉自:人民周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