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wǎng)  |  設(shè)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wǎng)

安徽省作協(xié)主辦

《安徽作家》 | 章小兵:《蓉城瑣憶》

發(fā)布時間:2024-04-01  來源:安徽作家網(wǎng)  作者:安徽作家網(wǎng)




作品欣賞




    

蓉城瑣憶(節(jié)選)

章小兵


青陽北街


青陽縣城不大??邕^雙河橋,就算到了青陽北街。

現(xiàn)今的青陽北街,雖然在青陽縣城整體建設(shè)中有些落伍,但仔細搜尋,還能找到青陽北街過去繁華的影子。仔細揣想,感到青陽北街就像一把徐徐打開的扇面,雙河埂是一枚金色的扇骨,青通河是一根銀色的扇骨,那些擁擁擠擠、新舊交錯的房屋,就是這只扇面上恣意點染的水墨畫。

緊挨雙河橋西北面那幢老平房,滿打滿算不到100平方米,雖然很不起眼,但它卻是青陽縣最早的發(fā)電廠。準確地說,應(yīng)該是地方國營青陽電廠,1956年創(chuàng)辦的。發(fā)電廠對面就是青陽豆腐坊,同樣是平房,它的面積比發(fā)電廠要大得多,呈丁字形佇立在雙河橋東北面。不要小瞧這個豆腐坊,當時,它可是承載了小縣城菜籃子最沉甸甸的分量。在什么都要票證的的情況下,豆腐當然也要票。制作豆腐還派生出水豆腐、豆腐干、生腐果、豆腐油,等而下之的還有豆腐渣,豆腐水。在豆腐、豆腐干、生腐果、豆腐油都要票的情況下,唯獨水豆腐與豆腐渣不要票,往往一份五分錢的水豆腐,就成了一家人最下飯的菜肴。那時豆腐渣也是一碗好菜,用小蔥慢焙干炒,如能放些豬油,看起來一清二白,吃起來滿嘴馨香。豆腐水也是稀罕物,豆腐坊舍不得倒掉。那時,洗衣洗被沒有肥皂,只用皂角,豆腐水是洗衣漿被的好原料。過去,那種土織的老布被子,用豆腐水淘洗之后,不僅白得耀眼,折疊起來,棱是棱,角是角,就像用電慰斗熨燙過一樣。據(jù)說,豆腐水還美容,常年用豆腐水洗臉、洗澡,不僅節(jié)約了家里的柴禾,人也變得美白起來,那皮膚如凝脂一般。筆者在這里不是瞎說,有一位現(xiàn)今在省城既是詩人也是作家的名人,童年時,他外婆家就在豆腐坊斜對面,他雖然家在銅陵,卻喜歡來外婆家玩,幫助外婆挑水買菜,當然,也少不了每天接些豆腐水洗臉、洗澡。這位詩人與作家,現(xiàn)今五十多歲了,皮膚還是那樣地好,他說,這當然少不了豆腐水的功勞。當時,豆腐業(yè)的領(lǐng)導(dǎo)姓李,家就住在茶麻站的對門,他家有四五個姑娘,一個個出落得如花似玉,如今美人遲暮,還能從她們的身上,看到美麗的影子。這不能不說豆腐水真是功不可沒。

再往前走,就是城關(guān)供銷社的廢品收購站,這里有兩位不得不說的老人:一位是林介眉先生,一位是余石泉先生。林介眉先生是陵陽楊梅村人,讀過私塾,1939年抗戰(zhàn)期間,池州師范從陵陽遷至楊梅村林氏宗祠,他又在村里一所抗日短期小學(xué)讀了幾年書,爾后上了池州師范。1949年4月22日解放軍打過長江,青陽解放后,他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年輕人,報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第十軍政干部學(xué)校,畢業(yè)后,他跟隨劉鄧大軍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戰(zhàn)斗,直到全國解放,從一個戰(zhàn)士,成長為一個營級干部,受了傷,回到了地方,在縣供銷社擔(dān)任副主任。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整風(fēng)運動刮了過來,說他家是漏劃富農(nóng),于是,把他打入另冊,從辦公室趕到城關(guān)廢品收購站收破爛。沒有想到,做事極為認真的林介眉,并不覺得到自己到廢品收購站收廢品,自己也成了“廢品”,而是鐘情這一行。當時,許多好東西都當成封資修,把它不是燒了,就是當成廢紙賣了,還有許多古銅錢,也當廢銅賣了。看到這些,林介眉先生痛心疾首,1967年他冒著風(fēng)險寫信向北京博物館反映,將他在收購站收集到的古銅印、銅鏡、青銅器皿和各種歷代古銅錢的名稱、數(shù)量,在信中都作了介紹,同時還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國家對這些歷史文物要采取適當?shù)谋Wo措施,不能任意破壞和銷毀;二是各地收購站又是接觸文物最多的單位,國家要對這些單位加強管理,配合各地文物管理部門收集保護文物。這封信引起國家文博部門的重視,將原信打印成附件,轉(zhuǎn)寄到安徽省博物館,省博物館根據(jù)上級要求,立即前來青陽將林介眉收集的銅印、銅鏡、青銅器皿以及秦半兩等各類古錢70余類件,計數(shù)斤,全部交了公。從此,林介眉先生熱愛起古錢幣的收藏,先后在《中國錢幣》、《上海錢幣通訊》、《安徽錢幣》、《陜西錢幣研究》、《杭州錢幣》《舟山錢幣》等有影響的刊物,發(fā)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文章,他收藏的宋元錢母、大康元寶、同治異品等精品參加過安徽省首次錢幣精品展,他也因此成為安徽省第一批參加中國錢幣學(xué)會的會員。另一位余石泉先生,因其哥哥去了臺灣,作為臺屬受到牽連。他在廢品收購站干得時間很長,因此也像林介眉老先生一樣,成了一個有心人,在古錢幣尤其是對高陽橋下發(fā)現(xiàn)的大量古錢幣,有著獨到的研究,成了青陽乃至池州及全省古錢幣收藏與研究方面的專家。他們倆除了帶出高足同行馬來富之外,還影響帶動了青陽一大批古錢幣收藏與研究者,是青陽古錢幣收藏與研究在全省與全國都是一定的名氣與地位。應(yīng)該說,老天對人是公道的,一扇門對你關(guān)閉了,另一扇門又對你敞開著。

與城關(guān)廢品收購站一墻之隔的城關(guān)茶麻站,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城關(guān)供銷社派出的專門收購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機構(gòu)。這里“茶”雖然放在第一位,城關(guān)地區(qū)出茶少,出好茶更少,一般好茶都出在高山幽谷之中,城關(guān)地區(qū)屬于平畈區(qū),就是有山,山也不高,茶葉只能供老百姓自己喝,還沒有多余的出售。平畈上土地多,麻也好種植,根莖放在土里就行,還耐干耐旱,容易管理。農(nóng)村里除生產(chǎn)隊大積種植苧麻外,家家戶戶也在田頭地角種植一些苧麻。苧麻在農(nóng)村用處多,抬石頭的麻辮要麻搓就,串稻籮的繩子要用麻繩,就連農(nóng)村婦女做鞋子用的麻線,也是用細麻搓成的,可想而知,麻在當時農(nóng)村生活中的重要性。當時,城關(guān)茶麻站,收麻的生意極好,幾個麻季下來,收購站幾座庫房里,苧麻就像堆成小山一樣。這樣運出去占車(庫)容,也不安全,于是,茶麻站里就多了一種行業(yè),這個行業(yè)就是打麻捆。打麻捆一般三個人一組,把苧麻用約定俗成的數(shù)量,用地磅稱好,再把麻一捆捆地打成捆。一般來說,出口的苧麻,每捆規(guī)定要五十公斤。這五十公斤非常有講究,要分成四小捆,每小捆十二公斤,四捆也就是四十八公斤,離五十公斤還差二公斤,這二公斤就是四小捆的麻要子。麻要子說白了,就是捆麻的麻繩子,每條麻要子要用油香搓起來,不多不少只能0.5公斤,這樣,一大捆麻包括麻要子,就是整整五十公斤。這還不算,打麻捆體積還有嚴格的限制,長短粗細都有嚴格規(guī)定。麻捆長不能超過二尺七寸,高不能超過一尺二寸。打麻捆重在一個“打”字,每個勞力,操起一根打杵樣粗細的棍子,對準松散的苧麻,就是一頓死打硬揍,仿佛晚娘打兒子,只到整個麻捆服服帖帖為止,再用麻繩捆緊,一件麻捆就算打成了。打麻捆的人干的是苦力活,大都是城關(guān)附近的合心隊的人,(當時,合心隊的社員,好像是許多公司及企業(yè)的勞動力儲備庫,像醫(yī)藥公司大輸液來了,要下要堆成垛;土產(chǎn)公司煙花炮竹來了要入庫;農(nóng)資公司農(nóng)藥來了要搬運整理等,都由他們來做),也有當時供銷社員工的親戚,他們一般避開農(nóng)忙季節(jié),不是下雨天,就是下雪天,才來打麻捆。苦是苦點,累是累些,但想到能為家中增加一點經(jīng)濟收入,那也是一件可求而不可得的事。我有一位姓宋的同學(xué),初中一畢業(yè)就頂職到茶麻站工作,直到供銷社解體。他完全得益于收麻這一行,他下崗后,個體干起收購苧麻這行。青陽苧麻不僅產(chǎn)量高,而且質(zhì)量好,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受到過國務(wù)院的表彰。當時,苧麻全國吃香,他也生意做得風(fēng)起水生,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北門街上,當時最大的企業(yè)要算青陽雨傘社了。這是一家集體企業(yè),因為當時自動雨傘還是俏銷,尤其是自動折疊雨傘,青年男女都企盼著手上有一把杭州產(chǎn)的天堂牌的自動折疊傘,為此,青陽雨傘社一度十分火紅。我的另一位同學(xué)小李,家里兄弟五個,工作非常難找,好不容易托人托保進了雨傘社,他高興得好多天睡不著覺,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后來,制作雨傘的企業(yè)多了起來,而青陽雨傘社因為觀念、設(shè)備及技術(shù)上的原因,漸漸地被市場淘汰了。換了廠長,有過一陣子短暫的輝煌。這個廠長請來浙江的工程師,買了新設(shè)備,再根據(jù)市場調(diào)研,生產(chǎn)出一種杏黃色的佛光傘。沒有想到這炮打響了,佛光傘在九華山廟會上走俏,就像當時剛出來的杭州天堂傘一樣,人人都為擁有一把佛光傘而自豪。當時,我與誠林兄還采訪過雨傘社的領(lǐng)導(dǎo),寫過一篇《何工的生日》的新聞故事,說的是請來的何工程師本當要回浙江老家,為了趕生產(chǎn)進度,結(jié)果卻在廠里過了六十歲的生日。這篇報導(dǎo)刊登在當時的《池州日報》頭版頭條上。只是雨傘社的這種輝煌如同曇花一現(xiàn),幾年后,就變得沉寂起來,再也沒有復(fù)活了。那個雨傘社的大院子,就成了雨傘社下崗職工的雜居點,那條到雨傘社的窄窄的小巷子,多么像戴望舒的《雨巷》,過去,我記不清多少次地走過這條窄窄的小巷子,去看望朋友。如今這條小巷,還叫雨傘巷,讀起來親切中透著一絲淡淡的憂愁。

……


(選自《安徽作家》2023年第4期)





作者簡介





    

章小兵,上個世紀60年代生人,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陽縣作協(xié)秘書長。有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文藝報》《大公報》《中國青年報》《讀者》《安徽文學(xué)》《羊城晚報》《揚子晚報》《新安晚報》等上百家報刊六千多篇,作品獲獎近三百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俺去啦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男生秘密网站入口|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出租房换爱交换乱第二部|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小早川怜子|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乱码老|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男人把女人c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西西人体444rt高清大胆| 太深太粗太爽太猛了视频|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色中色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yy6080一级毛片高清| 橘子没熟svk| 公和熄三级中字电影久久| 娇小性色xxxxx中文| 成人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