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25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為更好地服務全省作協會員,在省文聯的指導下,省作協每年編輯出版一本上年度新入會會員優秀作品集。日前,2022年度新入會會員作品集《新綠》已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省作協近日已將《新綠》快遞到各市作協,請入選會員到各市作協(文聯)處領取,省直會員直接到省作協領取,每位作者免費領取2本。
散文
栽油菜 / 曾照元 002
三月的約定 / 陳玉興 004
曾為牧童 / 程志紅 007
黃山廿六分鐘 / 戴驊驊 010
霍山石斛的 “前世今生” / 戴 星 012
丹湖悠悠頌古今 / 董本良 015
紅草情思 / 方傳江 018
蘇軾 《枯木怪石圖》 名畫賞析 / 馮 亞 022
詩城往事 / 傅太華 026
水上鐃鈸 / 高方明 029
走訪老友養蜂通 / 何松濤 033
在獅山, 那些與水有關的故事 / 洪葉高 037
故鄉情深 / 胡曉延 040
“南水北調” 話美育 / 黃發科 043
異鄉山川 / 黃趙涵 046
徽道村, 古徽道 / 江 凌 049
走出后廟村 / 江 銳 051
春天里的清歡 / 孔 靜 054
煙雨金湯 / 樂華麗 058
秋日情思 / 李 解 060
路燈光里的小村莊 / 李應登 062
滿山蘭花茶碧, 一汪龍池水柔
———廬江: 茶與水邂逅一方的秘境 / 李永龍 065
山曉晴川伴晚秋 / 劉東升 068
老屋的記憶 / 劉菲菲 070
水 / 劉光兵 072
與花事 / 劉慧新 076
紫槐花開 / 魯 慶 080
遠 山 / 牟國棟 082
蝶變的鄉村 / 聶 浩 086
自然的韻律 / 潘成奎 088
梅城盡染梅花香 / 潘 藝 091
龍眠的秀麗山水 / 彭旵生 094
黃梅依舊飄香 / 秦秀文 096
喜歡無為需要理由嗎? / 沈筱琴 098
桃花三諾 / 石 杰 101
銀池地 / 石曉龍 104
七月的芭茅花 / 舒銘華 107
剪破東風第一花 / 陶善才 110
淺 春 / 田再聯 114
悠悠汴河 / 童 心 117
蘆家廟漫思 / 汪春杰 121
宿州有條河 / 汪德蘭 123
書房變遷喜迎新 / 汪樂玲 126
童趣悠悠 / 汪志良 129
敬畏婚姻 / 王 芳 132
青春的翅膀 / 王光實 135
一條大河波浪寬 / 王 紅 138
烏白菜的相守 / 王建業 142
花 事 / 王 玲 145
三和萃 / 魏海霞 149
種春園 / 吳衛華 152
遇 見 / 吳蔚芳 157
棉花潔白如雪 / 吳中偉 161
少年歲月不言愁 / 伍傳平 164
在北浴, 紅色振翅飛來 / 肖丁丁 167
山高水長懷斯人
———緬懷徐繼達先生 / 徐 赟 169
又見宣城梅花遍地開 / 徐開春 172
父 親 / 許格巧 175
簞食之樂 / 閆 琳 179
那年那月那些事 / 楊曉培 183
戲神之鄉冶塘湖 / 楊孝桂 186
父親的出診箱 / 楊心怡 190
秋之念 / 姚春華 193
一枚羽毛的重量 / 姚尚平 196
清明與姥姥 / 營士田 199
輕軌至我家 / 余 韻 201
一城桂香一城秋 / 袁曙霞 205
隱賢之地靜悄悄 / 袁振華 208
陶辛, 拔節在夏日的荷韻里 / 張承斌 211
天橋有棵老槐樹 / 張春生 214
穿行在春天的油畫里 / 張春霞 218
送你一朵小紅花 / 張惠質 222
最美不過夕陽紅 / 張繼炳 225
西淝河, 親親的故鄉 / 張 力 228
嬗變與希望 / 張勤豐 231
鳥鳴間 / 張 昕 234
清風包河 / 趙俊超 237
母校如畫 / 周 品 241
同學老賀 / 周 勇 244
歸鄉老兵 / 周玉春 247
春天的香薺菜 / 朱明陽 250
遺落人間的天使 / 朱小梅 253
左倚水墨 右臨丹青 / 朱迎兵 256
詩歌
太陽, 玩具和故鄉 / 曹 韻 260
春 分 / 陳具慧 262
嶄新的薛家洼生態園 / 陳曉莉 263
夢魘馬 / 方 姣 264
片刻之美 / 鄧 琍 265
安徽人物小記一組 (組詩) / 董思宇 266
在午后讀一畈翠綠的詩,
佐以燥熱的蟬鳴 (組詩選三) / 范方來 267
我喜歡 / 谷萬華 269
秋浦河之夜 / 官春強 271
雪 鬃 / 何 偉 273
開山者 (散文詩)
———獻給老一代銅陵有色建設者 / 黃國智 274
在未名路 想起你們 / 黃海清 276
王影懷烈士姓名考 / 黃宏宇 278
春風浩蕩 / 季 敏 280
啟 航 / 蔣炳峰 282
三河古鎮遐想 / 王大偉 284
梅 山 / 李園園 286
春天的依戀 / 梁春波 287
巢湖, 月光散落的故鄉 (組詩) / 廖 江 288
出 發 / 劉 飛 290
春天, 在煤壁上寫詩 / 劉懷彬 291
新村莊寫意 (組詩選二) / 劉楚人 293
此身如一 / 劉雪風 295
月 亮 (組詩選三) / 歐陽健子 297
遠 方 / 裴文兵 299
汛情雨聲 / 裘新江 301
青草和鑰匙 (外一首) / 陳國榮 302
今夜, 我披著月光回到故鄉的一座村莊 (組詩選三)/ 摸 黑 304
盛世沃土桃花開 / 王 鋒 306
傍晚, 風過稻堆 / 夏元璋 308
一輩子, 在長江上走了個來回 / 肖雪濤 309
試描述一種緊張 / 閆 今 311
故鄉, 請讓我溫柔以待 (組詩選三) / 音 嵐 312
魚 / 余雨聲 315
冬日暖陽 / 張傳兵 317
春游植物園 / 周錦玉 318
寫作是載道抒情。 徐赟在 《山高水長懷斯人》, 載尊師重教之道; 許格巧在 《父親》 中, 抒追遠懷念之情; 楊曉培懷念那年那月那些事時, 載人間滄桑之道; 張春生注目天橋那棵老槐樹, 抒感恩不忘之情; 趙俊超寫包河清風, 載清廉不染之道; 牟國棟遙望遠山,天空澄澈如洗, 有卷卷白云從遠方逶迤而來, 而老去的母親, 正倚窗遙遙揮手。
有人說, 寫作便是記錄時代。 戴星告訴你霍山石斛的 “前世今生”; 黃發科為你解讀南水北調的大敘事如何連接孩子的美育; 聽余韻炫耀 “輕軌至我家”, 看沈筱琴霸氣喝問: “喜歡無為需要理由嗎?” 魏海霞告訴你大學生就業有芬芳的方式; 潘藝以細膩深情的筆觸, 由小及大, 由表象到審美, 由個人到社會, 由物質到精神, 由文化到時代, 寫盡梅城, 盡染梅香。
寫作是去蔽存真。 生命是什么?九五后的夏元璋為我們撥開蕪雜, 剝去層層包裹, 告訴我們: “沒過腳踝的泥土不愿放棄每一次/翻新的機會, 雪或者水的覆蓋在季節/ 更迭的時候生長/ 那些隨風飄蕩的稻谷同我的頭發一樣/ 都是一個個腳踝里生長的孩子/ 又在某一刻靜靜地回到土中。” 對于時間的流逝、 虛妄或真實, 陳國榮用一幀幀畫面呈現它令人心動的美和憂傷: “遙遙地望著, 一條歸心繞不開的紅旗南路/ 每踏近一步, 就能聽到那一把鑰匙轉動一次/當母親喊一聲我的乳名傳入耳中/ 向著無限, 在想象之外/ 一轉身, ‘一匹馬在我長長的影子里吃草’ ”。 如此, 焉能不善待生命里的遇見?
時值初夏, 樹頭新綠已成蔭, 葳蕤深秀, 片片都折射陽光如鏡。枝頭上的新綠會長大, 會枯萎, 會進入輪回; 文字的新綠出自心,初心不改, 山高水長。 綠的新, 綠的嫩, 綠的敏感, 永遠敏感于風,敏感于陽光, 敏感于風吹草動里的光影和萬物的悲喜歡欣, 永遠感動, 永遠感恩, 永遠愛生命, 愛生活, 永遠飽含淚水。
永遠做一個小小的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