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6-09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6月3日,作家吳然長篇小說《浮日》新書發布會在蚌埠新華書店延安路店成功舉行。
本次活動由百花文藝出版社、蚌埠市作家協會主辦,《小說月報》編輯部、龍子湖區委宣傳部、龍子湖區文廣旅局承辦,蚌埠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協辦。著名作家、原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主任王樹增,著名劇作家、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蔣曉勤,《小說月報》執行主編徐福偉,本書作者、著名評論家、作家吳然等嘉賓出席新書發布會。百花文藝出版社社長薛印勝、蚌埠市作家協會主席孫子夜出席活動并致辭。蚌埠市作家協會、蚌埠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龍子湖區相關人員及社會各界熱心讀者100余人參加了活動。
《浮日》是作家吳然創作的最新長篇小說,由《今茲美禾》《亭亭巖桂》《蘭時音徽》三個篇章構成。小說以蚌山及其近鄰的曹山橋為中心,以當地的謝家與桂家等家族幾十年的發展變化為襯托,講述了當時在教會學校讀高三的學生時茲禾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多種文化的熏陶,在富有正義感的老警察趙傳勇及從南洋回鄉的愛國女青年桂蘭等人的影響下,探尋人生真諦和人生道路的故事。小說展現了20世紀20至40年代江淮地域逐漸形成的城市文明與傳統的農業文明在交融與沖突中發生的種種變化,進而映射出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發展風貌。
百花文藝出版社社長薛印勝在致辭中表示,蚌埠作為淮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名人輩出,雙墩遺址、大禹治水、楚漢相爭、津浦鐵路等,都是這座城市驕傲的歷史和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尤其是天津話在語音、聲調、詞匯、語法等方面,與固鎮縣的方言驚人的相似。大家因文學相遇,相聚在吳然先生的長篇小說《浮日》的故事發生地,既是一種緣分,也是一份傳承。
蚌埠市作家協會主席孫子夜在致辭中表示,雖然吳然老師在初度之年就隨家北遷,但他對家鄉的熱愛和鄉愁始終沒有減少,這部長篇小說《浮日》傳遞出了他對出生于此的江淮故土之地域文化及風俗人情的情感牽繞,表達了一位作家對家鄉山水人情記錄式的懷念。《浮日》敘事宏大,故事引人入勝,相信長篇小說《浮日》的問世將為文學百花園增添一朵絢麗之花。
本書作者吳然深情表達了對各位作家、評論家與出版方的衷心感謝,同時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浮日》一書飽含了他對出生地江淮故土的情感牽繞,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崇敬與追溯。
著名作家王樹增在對談中認為,《浮日》把場景放在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江淮地區,那個時代的人的人生命運,不可避免地卷入時代演進的漩渦之中,于是才有了飛揚的理想、決死的抗爭、凄美的愛情以及不可預測的命運跌宕。《浮日》設置的人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和文學的典型性,幾代人面臨的困惑和不可避免的沖突,已經超越了“保守與進步”“先進與落后”等表淺的主題坐落。
著名劇作家蔣曉勤在對談中認為,《浮日》對以皖北核心蚌埠區域的描寫獨特且直觀。寫戲者,往往重視舞臺背景和規定情景,因它是人物生長活動、生死情仇的基本依托。《浮日》雖是平面小說,卻具有生活的浮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