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區縣光羽|宿松縣作家作品小輯(一)

發布時間:2023-05-05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作品欣賞





涇 江(節選)

張向榮

這是一條江嗎?

在我的想象中,被稱為江的水域,一定是水勢洶涌、波翻浪滾。

當雙腳站立在橫壩頭的橋上、看著從橫壩頭身邊穿過的波瀾不興的那片水域,我不禁心生疑問:這寬不過數十米、長不過幾十里地的水域,能叫江嗎?它的氣勢與江太不相稱,稱江讓它有些名不副實。

它的的確確有個叫江的名字:涇江。歷史上,它的名氣并不小,還有過“涇江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置。

涇江所在的位置,在今天的宿松縣洲頭鄉。北起后湖,南至洲頭集鎮,穿過西口、壩頭、官洲、下夾、金壩、洲頭等村。

從百度搜索,“涇”的本義: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動的水。根據此解釋,我們知道它為什么叫涇江。

最早的涇江,是連通后湖與長江的水域,湖水由此可以從北向南、流入長江。

不過,涇江是古稱,現今的年輕人知道這古稱的不多。

今天的人們,將涇江一分為二,分別稱為壩頭港、洲頭港。

港,在詞典里的解釋為:江河的支流。

說到涇江,不能不提及石良這個人。

石良,宿松九姑杜溪人。生于1319年,歿于1394年。早年,他在家鄉所在地召集義勇,筑城設寨、屯田養兵,以保境安民為己任,也深得一方百姓擁戴。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明太祖朱元璋率兵攻克江州。石良聞訊后,立即率領所屬義勇奔赴江州歸順。太祖自然興奮不已、贊賞有加,立即授他為統兵元帥,留鎮宿松。

1363年8月,鄱陽湖大戰開始。一開始,朱元璋處于劣勢,很是不安。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朱升為他生出主意:陳友諒此次為取得鄱陽湖大戰勝利,傾巢出動,人多勢大,但糧草必定難以為繼,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只要堵住南湖嘴,斷了他的退路。在他糧盡力疲之時,前后夾擊,肯定能取勝。朱升這一說,自然有道理,朱元璋聽后,也說:陳友諒糧草難以為繼,我的糧草也跟不上呀!可他很快想到了距此不遠的石良,覺得他忠勇可靠,便立刻派俞通海到宿松向石良求援,并傳出“誰送糧,封宰相”的口諭。

石良見到俞通海,知道朱元璋擔心陷入困境,立馬著手糧草的組織籌備。為了開辟一條直達長江的快捷通道,他親率部下三千人,開挖出一條長達三十余里的新溝,直通長江。新溝告成,運糧送草的船只絡繹不絕地奔向鄱陽湖,緩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也為后來朱元璋與陳友諒抗衡、最終戰勝陳友諒奠定基礎。

石良率眾所開挖的新溝,就是“涇江”。

關于這段史實,《宿松縣志》(民國十年版)載:此江為“明初鄱陽湖之戰,邑人石良督義兵,為俞通海開溝三十余里,引大河達涇江口入江”。

從這一記載,我們看出,涇江是一條人工河,或者說,是一條人工的運河。涇江與石良這個名字是連在一起的,沒有石良,也就沒有涇江。

因為涇江,因為運送糧草有功,石良才有后來的“田園宰相”的封號。

不過,關于石良率眾開挖涇江一事,有一點值得商榷:曾有人撰文稱,石良當初率部三千開挖涇江,一日便告完工。其實,三十余里的涇江,寬的地方數十米,窄的地段也有四、五十米,不說是三千人,就是三萬人,恐怕也一日難以完成。這“一日”之說,或許是文學上的夸張,當不得事實。

看到現在的涇江,我揣測:當初的開挖,要么是在原有河道上的疏浚,要么是組織了大量的人力,不然的話,這浩大的工程難以在短期內完成。

再者,在石良之后,是否開展過后續工程的實施?

遺憾的是,找不出史料證據,只能是姑妄言之。

現在的涇江,依舊未改當初的容顏:河道不見變窄,走向不見更移。

碧水悠悠,微風鼓浪。

“滄海桑田”的變化,在這里似乎放慢了腳步。

六百多年的時光,并未在這里留下多少印痕。

早年,發揮了重要軍事作用的涇江,后來因通江連湖,有舟楫往來,為人們的出行和商賈帶來諸多便利。

因為涇江的便利,向來喜愛依水而居的人們,紛紛在兩岸筑室造屋,一個個村落和集鎮相繼形成。

壩頭、下夾、洲頭……這些集鎮不僅沒有衰落,相反,日益煥發出勃勃生機。

今天的涇江兩岸,綠樹搖曳,繁花似錦,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排列有序。居住的人們,靜享綠水濾過的清風和生產生活中的方便。

從有關資料,我了解到涇江口的幾次變化:為了防止水患,清順治五年(1648),涇江口一度被堵塞。康熙二年(1662),為了舟楫之便,重新挖開。到了光緒十一年(1885),涇江口又再次被堵。此次不僅堵塞,而且還在上面筑了堤,與上下的堤壩連成一體。

從這以后,涇江被徹底堵死,切斷了與長江的連通。

涇江,不再是一條支江;涇江,不再通航行船。涇江,成為一片靜靜的水域,僅僅與后湖相通。

涇江通航行船的歷史前后也達500余年。

如果你想去看看涇江口,去老洲頭轉轉,不用他人指點,自己也能很輕松地找到。

當然,你只能在同馬大堤內轉,同馬大堤外,是見不到一點涇江口的影子的。

在位于涇江口的同馬大堤上,如果天清氣朗,可以望見隔江不遠的江西湖口縣城。

湖口,因古彭鑫湖得名,還是鄱陽湖得名?透過歷史的簾幕,我們可以想見,當年涇江口外一片汪洋,江水翻滾,奔騰不息。從這里抵達湖口、進入鄱陽湖,真的是太方便了。

或許是因為距離湖口太近,當年的朱元璋為截斷陳友諒的退路,除了在南湖嘴設伏外,還選中了此處,最終使陳友諒命喪涇江口。

翻開歷史的畫卷,朱元璋當年與陳友諒在鄱陽湖血戰,前后達四個月之久,此戰可以說驚心動魂、悲壯激烈。

應該說,一開始,陳友諒人多勢眾、戰船體大堅固,是占上風的。可經不住屢吃敗仗,被朱元障打得丟盔棄甲,以至漸漸處于下風。

經過數月的搏擊,陳友諒所剩的百余艘戰船殘缺不全,再也天法投入戰斗。陳友諒知道敗局已定,便想到突圍逃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八月二十六日深夜,陳友諒命張定邊率眾出鄱陽湖向長江突圍,而他自己也脫下龍袍,摘去冠冕,手握開山大斧,站立在艙板上,作最后的拼死一搏。

得知陳友諒將深夜突圍,朱元璋迅速率部追擊。陳友諒的部隊且戰且退,好不容易沖出湖口,來到涇江口,豈料到,在這里潛伏等待一個多月的朱元璋部隊,立即從茂密的蘆葦叢中殺了出來,一時間,顰鼓齊鳴,殺聲震天,陳友諒腹背受敵,仍不甘心束手就擒。他站立船頭,手中的開山斧左砍右劈,企圖殺出一條血路來。殊不知,當他準備跳上一條小船逃跑時,“噗”的一聲,一支利箭飛來,從他的左眼貫入腦顱,“咕咚”一聲,仰面倒在艙板上,身子扭了幾下,便兩腿一伸。

陳友諒再也無法圓他的皇帝夢。一代梟雄,怎么也不會想到,會被亂箭射殺,喪命于涇江口。

陳友諒死后被手下搶出,后歸葬于武昌蛇山。

……

風吹老家

劉鵬程

我是在一場秋風里去的老家。

回到老家的時候,屋場上雖然很雜亂,落葉滿地,但是因為北邊緊靠著的那一大片樹林子,遮擋著風,所以顯得很安穩。我端一把小凳子在老屋的門前坐下來。見我回來,一些老兄弟和叔子們,三三兩兩地聚過來和我聊天敘舊,有的手里牽著他們的孫兒孫女。一些稍大的孩子,也不認識我,從我面前閃過,便迅速地消失在老屋的拐角處。

說話的時候,聽屋后樹林子里傳來陣陣風聲,以及風過樹葉的聲音,舒緩而安詳。哥嫂在廚房里忙乎著,為我準備豐盛的午餐,屋頂上飄著久違的炊煙。仿佛回到了從前的時光,令我感到無比溫暖和親切。

因為是在湖邊,風往往要比其它地方稍微大一些。在我的記憶里,老家就是在風中,我就是在風中長大,然后離開老家的。而正是因為風,定格了我關于老家溫暖或清涼的記憶。

在初夏的時光,就是這風,讓大片空曠的麥田動起來,像一塊巨大的布匹,在我的老家和我的內心里飄起來。黃昏的時候,我騎在牛背上吹著麥哨,緩緩地走在風中的麥田,回家。

母親的炊煙也恰是在這時候從屋頂上升起來,然后在風中飄散。炊煙在風吹散之前,在天空中總要劃一道優美而柔軟的曲線,有時候舒緩,有時候迅捷。后來,我在城里也愛上了讀讀或者練練書法。這時候我就想象,母親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法家,炊煙就是她的書法作品。我不知道一生慈祥的母親是否也有內心激蕩的時候。否則,大風中的炊煙為什么會像一幅狂草的書法,懸掛在老家的天空,和我的內心?

當然,春天的油菜花在老家的田野上鋪開的時候,往往風就停止了。我不知道這是天地的做法還是因為什么別的。要不,風就是被人們收斂在的內心里了,等到漫天的油菜灌漿、結籽了,才吹出。

風在湖水之上就是又一番樣子。小小的春風把淺淺湖水吹起波紋以后,湖水就開始漲,魚蝦、蚌殼在水下開始活躍起來。而冬天的風呢?吹起白浪的時候,漁船就開始靠岸,倒扣在湖灣的淺灘上,等待另一場春風的到來。

而在天上,風總把老家的云吹起又吹散。一些云朵在風中,在天邊,像變換著的家畜、家禽。這時候,天和地就融為一體了,它們自由地游走在天地之間。這算是村莊最吉祥的象征了。

我這是坐在老家的老屋場想象那些過去的時光。其實老家現在正在快速地變,變得很快,像一陣風。我們的村莊已經遷到不遠處的馬路邊了,一些小樓房在汽車掀起的塵埃中,有規則或者無規則地排列著。這個原始的村落,世代沿襲的村落,即將廢棄在這里。

這風大概是從城里吹來的。聯想到時下,先是一些城市喜歡建新城,把幸免拆遷的老城留在那里,等待老去。散落在老城的,是一些城市貧民。他們緩慢而安詳地生活在這里,仿佛時光的深處。這場風很快吹到了鄉村,我的老家也不例外。

這次回老家,我就看見新村的小樓房大多門是鎖著的,因為青壯年男女都外出打工了。只有一些老人帶著小孩,他們依舊居住在舊屋場的老房子里。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孩子的父母們打工回家,才回新家里住上一陣子。舊屋場的老房子大都居住著爺爺奶奶級的中老年人。其實他們大多樂意繼續住在舊屋場里,一是因為不住在兒子兒媳一起更自在,二是因為他們住慣了老房子,習慣了老地方。

每次回老家,在內心里我始終不習慣住在侄兒們居住的那個路邊新村。那個破舊了的老屋場——我童年居住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老家。我有時候甚至不太理解他們,住在泊湖水的近岸邊好好的,還有一片原始樹林子圍繞著,依山傍水,為什么非要搬上去呢?

我不喜歡現在的這個風。無論是我現在居住的新城,還是老家現在的新村,風總是帶著厚厚的塵埃。

現在,老家的一些老房子開始敗落,甚至倒塌,只剩下一堵堵土墻。一些曾經繁華的大戶人家的院落,長滿茂密的茅草和灌木,偶有豬狗在此出沒。

老家就這樣,像我的這些老兄弟老叔子們,頂著一頭白發,在風中,在空曠的田地里,孤獨地杵著一柄鋤頭。當我以后以一把骨頭的方式回到這里的時候,估計老家也要消失了,只有風從上面吹過……


既是鄉愁,也是歸家的路

吳云濤

小時候,正月里,母親都要帶著我們去外婆家。我們沿著茯苓畈蜿蜒的洋馬河,一直往前走,就能望見一個叫堰岸上的村莊。我的外婆總在村口的大柳樹下等著我們。寒風吹動著外婆的白發。

我的家在安徽省宿松縣,這里曾經是古松茲候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建縣史。這里,有著許多像堰岸上一樣的村落。小小的村落,是宿松游子最思念的地方。

游子思鄉,想起自己的村落,最不會忘記的又是村落的名字。家鄉村落的名字總是那么溫馨和甜蜜。每一個名字,仿佛是游子心中的一首童謠!

家鄉在長江北岸、皖鄂贛三省結合的地方。據《宿松縣地名錄》統計,全縣有近5000個自然村。這些村落的取名,或依據地形地貌,或依據居民姓氏,或展現一段歷史,或展現民俗鄉風,千姿百態,各具風韻 ,構成獨特的鄉村記憶。

村落以地形地貌取名的最多。一般在山區和丘陵區,村名尾字多有洼、壟、坡、嶺、宕、叉、灣、沖、坳、尖、山等。如:陳漢鄉的騎騾尖、打杵叉、爛泥壟,北浴鄉的亂石殼、筲箕坦、鍋川石,隘口鄉的剪刀石,二郎鎮的石竹溝,涼亭鎮的缸缽洼、燕窩地、蟹子夾。這些村名拙樸、形象、生動。洲區和湖區因為地勢低,多水,村名的尾字固多是墩、營、圩、埂、灣、港、壩、湖、渡等,例如張墩、桂營、史家營、石壩、羅渡。比起山區和丘陵區,洲區湖區的一些“姓氏+地貌”式的村名少一點靈動的趣味,但卻同樣包含著厚重的人文和歷史。例如,匯口鎮以營為尾字命名的村落多,是因為明朝初朱元璋的軍隊曾經在這里安營墾荒;宗營,就是安營的宗姓軍人諸多。

有一類村名,顯示了久遠的鄉村歷史文化。這些村名一般都有著優雅的畫面感,和有韻律節奏的動感。如柳坪鄉的風古屋,陳漢鄉的滴水巖,隘口鄉的甘露坡、風聲村、望云沖、過磯石,孚玉鎮的桐子園,華亭鎮的白露窠,許嶺鎮的秋藤村,佐壩鄉的漁雁村等,村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華亭鎮黃大口村有劉家籬、張家擺、古嶺曹等村落,名字都有較強的地域風味。在陳漢鄉,有雞鳴沖、白鶴沖、虎踏石、官堰頭等,幾個村落連在一塊,透著濃濃的山間野趣。

一些村名講述的鄉間故事十分優美。陳漢鄉的九登山,講述的是五祖尋母九次登山的傳說。陳漢鄉的上馬石,講述的是本縣“田園宰相”石良從這里上馬西征的故事。匯口鎮的歸林村屬古彭澤的域地,東晉詩人、彭澤縣令陶淵明在這里作《風阻規林》二首,“歸林”即“規林”。佐壩鄉的得勝山是一個小漁村,屬橫路洲。這里是有名的古戰場,是朱元璋訓練水兵的地方。元末明初,這里發生過驚心動魄的戰事 。五里鄉的南臺山曾是唐朝閭丘縣令為詩人李太白筑臺讀書的地方。

古老的村名,連同歷史的風云,載入了史冊。如仙田鋪、太子廟、杜溪屋、楓香驛、沙塘陂……仙田鋪這個村落在2380多年前就已經得名了。追索到西漢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始置松茲侯國就在“仙田鋪”。仙田鋪古老而厚重的歷史,稱得上是國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沙塘陂,在縣城以東,因李白《贈閭丘處士》有“賢人有素業,乃在沙塘陂”的詩句而留名。太子廟也有600多年的歷史。梁朝昭明太子編纂《文選》伴隨著游歷,使得他在中國多地存有文化遺跡,其中包括宿松。明熹宗年間,宿松民間流傳昭明太子在葫蘆坡下顯圣,于是有鄉紳牽頭建起了一座廟。這座廟就是太子廟。清朝有兩位宿松籍的翰林院編修石葆元、朱書都有詩文予以記述。

游子心心相念的是故鄉的村莊。宿松的自然村落的名字,許多都顯得粗糙,俚俗,率性。這些個性張揚的名字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隘口鄉有個村落叫懶牛退軛。牛軛是耕地時套在牛頸上的曲木。這個村名很顯風趣幽默。華亭鎮有狗尾欠、苦嶺咀、墳巒屋、駝背樹屋、吳家破屋這些自賤之名。把宿松這些自賤之名的村落疏理岀來,也很有意思。其實這些屋場里多有書香門第、耕讀世家。隘口鄉的古山村落,至今民間還是稱之為估畝山。傳說古代糧官丈畝到此,山路崎嶇,難于清丈,便登山估畝,因此得名。華亭鎮的先覺嶺,老百姓口里還是“酸腳嶺”,形容嶺太長了,走到這里腳就走酸了。也有雅俗共賞的,如華亭鎮的雪山洼,地處橫山腹地,冬季積雪時間長,故名。還有長鋪鎮的鵝公包、泥里鱉,河塌鄉的黑漆門樓,程嶺鄉的黃鱔咀,匯口鎮的快活嶺,名字俗,卻順口。宿松還有的村名因時間久遠產生訛傳,如保持畈原為寶池畈,烏池村原為污池村,韓文嶺原為寒梅嶺,等等,當然也可能是因世情而變。

宿松是中國詩歌之鄉。詩意山水,鐘靈毓秀。我工作第一站是一所山區小學,坐落的村子叫南屏廟,也稱過樂燈村,我更喜歡南屏晚鐘的南屏。這里還有轎藤、銜柴這些有趣的村名。我小時上學要經過的竹巒窠,掐野菜時到過的紅旗營,為住校的弟弟送菜走過的白子口,去愛人家要穿過的連牽塘,一個個小村落都是那樣親切、動人。我喜歡大山深處的燃燈寺這個地名,這是我父親讀私塾的地方,寓意用知識點亮光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鎮化的進程,家鄉的一些村落已經消失了,然而作為鄉村文化的記憶,村名依然存在。我特別喜歡用鄉音來喊我家鄉村落的名字,鄉音鄉韻,格外沁入心扉。希望一個個飽經歲月滄桑,從悲苦、歡欣中走過來的村落的名字,能給家鄉帶來美好的福祉,光明的未來。


草木鄉村

余芝靈

今年大半年,因為對故鄉的牽掛,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鄉村與城鎮。鄉村濡養了我們。住著住著,人是真的住靜了。許多時候都感覺自己無欲無求。只想靜靜地在鄉村住到白發滿頭,住到天荒地老。好像自己原本就是鄉村的一分子,是一株草木,一滴露,一粒鳥鳴,一聲蛙鼓,甚至一匹流水,一米月光。此外,還能是什么呢?有時會感覺塵世中的一切,都離我很遠,遠到模糊。人們在爭什么,搶什么?他們爭,他們搶,又與我何干?我只想安靜地享受這一切自然的慷慨饋贈,和家人共度余下的歲月。

早上四五點,黎明即被鳥聲啄破。它們大約是銜了一萬粒的珍珠,一粒一粒地往外吐。所謂口吐珠玉也。總有長長的過門,有復調,有回音。其婉轉清越,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一二。那些到底是什么鳥呢?老實說,我也認不全。而鷓鴣,那是一定有的,行不得也哥哥。布谷鳥。斑鳩。麻雀。其中尤以一種尾巴特長特好看的鳥兒叫得最歡,最悠揚,應該是藍尾山雀。仿佛它長著這樣一只尾巴,不唱好歌兒,就愧對了它。它是每一根羽毛都拖著美妙的音符。果然,它是沒有辜負的。我們總是在鳥叫聲中醒來。有時,舍不得醒來,就又悠悠睡去,或者假裝睡去。希望它只是個夢,要讓它長些長些更長些,最好不要醒來。它們的歌聲,是一天唱到晚的。只是在早上,格外的清新格外的魅惑。如塞壬的歌聲。你不淪陷,都得淪陷。

正午的花朵,我想應該是最美的時辰。它們抖落了早晨的嬌羞,又被日光沐浴了一整個上午,到了正午時分,精氣神都到了極致。如果你恰巧在這個時分去看望它們,我想,它們一朵朵都懷抱愛情,靜靜生香,情意綿綿。就像是聽到了清越的笛聲。

傍晚的云霞,時刻都在變化。所謂波譎云詭也。瞬息萬變。“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再恰當不過了。只是這雪,有時是白雪,有時是五顏六色的雪。最喜歡傍晚徜徉在美麗的山道上。看瞬息萬變的云霞,在天際翻滾。你想象它們是神馬,就是神馬,是烏龜,就是烏龜,是綢緞就是綢緞,是壯麗河山就是壯麗河山。你自己也可以輕盈成一朵云,一只舟子,在廣闊的天際里遨游,展開鯤鵬一樣的翅膀。那繽紛的色彩,那千奇百怪的形狀,那流動的姿態,你有時會淚水盈眶。你會感動于它們的織錦裁緞。它們可以是任何什么。只要你愿意它們是什么,就可以是什么。它們是你溫馴的牛羊,也可以是桀傲不馴的烈馬。你可以趕著它們回到家園,也可以騎著它們在遼闊的天地之間縱橫馳騁。一萬個傍晚,就有一萬種的云蒸霞蔚。它們最后都要落到夜的幕布里頭去,將無邊無涯的翅膀合攏,成為溫順的夜的驕子。

每天夜晚都會有大合唱。蟲子,青蛙,夜鳥,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動物,不知名的植物,甚至天上的星星與月亮,都會參與。它們或在天光里,或在月光下,各各爭相獻藝。而遠山模模糊糊的影子,與遠遠近近的幾點燈火,總如夢幻一般,一直在照著回家的路。走在這樣的路上,總像是喝了七分醉的酒。總是舍不得回去。愿意今宵復今宵地永遠延續下去。沒有月亮的夜晚,有時美麗甚于有月。一切都如夢如幻。如前生,如后世。看到的,聽到的,望到的,都不真切。你常常疑心自己并不活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紀。或許是走在遠古的一個什么朝代。一切都是屈原離騷里的那個樣子,香草即是美人,美人即是香草。每一種植物的香氣,都在夜里升騰。你不用使勁吸,它輕輕巧巧就進入了你的五臟六腑,清洗你的心你的身體。你常常像是在接受一場洗禮。像是在莊嚴的教堂,亦像是在接受剃度。從此,你要洗心革面,做一個全新的人。前塵往事,是可以悉數丟棄的。什么都算不了什么。只有這滿耳的天籟,讓你沉醉,不知歸途。你可以看到大塊大塊的天,看到滿天的星星,與渾圓的月亮。

大白天里,你可以隨時去拜訪任何一種植物或動物。它們都會以一種明媚而又熱切的姿態來迎接你。是的,任何時候。你可以被一只蝴蝶引領,而改變一天的靈魂走向。你也可以隨著一朵花,一起走過夢幻的黃昏,感受它的悲喜與生命歷程。和它們一起笑,一起歌,一起舞蹈。你也可以跟著母親,去看看她的田園,去跟她一起聽菜們的呼吸與拔節生長的聲音。流水一般,有啪啪的節奏。很清麗的樣子。只要你附下身子,你總可以聽到它們歡悅的鳴叫。既像寫詩,亦像作文。而更像是一位位嬌羞的少女,粉面含羞。一個勁地竄著個兒,長著窈窕的腰身。既養內,又養外。飽含汁液。

真愿意從此一直住在鄉下,做一株尋常的植物,或者一朵天馬行空的流云,一只在樹上唱歌的鳥。或許,哪一天,我就真的徹徹底底住在鄉下。做一個徹底的鄉下農婦: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這可能是奢望。也不盡然。如今鄉村公路都是村村通,路路通,戶戶通,再不是過去的羊腸子小道,再不用肩扛手提。條條道路通向城市。我們如何不能在鄉下長年住著?

如果沒有鄉下,我們到哪里去尋找自己?如果沒有鄉下,我們何以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如果沒有鄉下,我們如何懂得——其實,蕓蕓眾生,都不過是一株普通而又再普通不過的草木。汲天地之靈氣,與日月之精華,修煉成每一個獨立而又迥異的個體。

選自《安徽作家》2023年第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笨蛋英子未删1至925下载|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小东西怎么流这么多水怎么办|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人妻va精品va欧美va|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一片一毛片| jjzz日本护士| 激情另类小说区图片区视频区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羞羞漫画小舞被黄漫免费| 男女一进一出无遮挡黄|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四虎.com官网|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欧美综合亚洲图片综合区| 国产精品久久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女人扒开裤子让男人捅|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1024毛片基地|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