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03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近日,我省作家何更生創作的傳記文學《年廣九與“傻子瓜子”》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被列入蕪湖市重點文藝扶持項目。
年廣九是蕪湖一位普通的小商販,也是一位頗具影響的傳奇人物。他一生從事微不足道的瓜子生意,卻以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氣概,大膽突破公有制經濟的禁錮,開啟中國民營經濟先河,被譽為“中國第一商販”,成為聞名天下的中國民營經濟的杰出代表人物。
作家何更生擅長報告文學創作,長期關注“傻子瓜子”發展,多次撰寫“傻子瓜子”故事,并多次深入采訪年廣九本人及其家族人員,在擁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基礎上精心創作的傳記文學。
全書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娓娓動聽地講述年廣九一生的主要經歷,以細膩的筆觸將一個鮮活真實的年廣九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作者行文流暢,語言樸實,注重寫人,善于講故事,且細節生動。著名作家季宇為該書撰序,并評價道:“這是一本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傳記文學。”
序
季 宇
更生的新著《年廣九與“傻子瓜子”》完稿了,囑我作序。這事他兩年前就與我說過。當時他正在做《年廣九口述史》,并計劃在口述史完成后,便著手寫一部關于“傻子瓜子”的傳記文學,沒想到這么快就完成了,實在可喜可賀。
提起“傻子瓜子”,改革之初幾乎家喻戶曉,而“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傻子”年廣九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傳奇人物。他原是一位普通的小商販,但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卻成了時代的弄潮兒。他用小小的瓜子撬動了體制改革的堅冰,開啟中國民營經濟先河,并創下了“傻子瓜子”著名品牌,被譽為“中國第一商販”。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決定推薦宣傳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家,年廣九赫然在榜,當之無愧。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與“傻子瓜子”就有過交往。當時,我在《安徽文學》任編輯。1987年5月號《安徽文學》發表了中篇報告文學《小傻子小傳》,作者便是更生。為了這篇稿子,我們專門去了蕪湖,認識了“小傻子”年強。年強是年廣九的次子,14歲時,就接過父親的水果攤,后來又離開父親,自立門戶,單獨創業。在“傻子瓜子”最困難的時候,是他舉起了“傻子”的大旗,堅定地走下去。如今的年強是傻子瓜子總公司的董事長,真正的掌門人。就連年廣九說起這個兒子,也不吝贊美之詞:“這個兒子比我強。”當初,給他起名年強,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神來之筆。
我和年強認識后,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系。關于“傻子瓜子”的歷史和故事,很多都是從他那里聽來的。談起當年的艱難,年強感慨良多。他曾對我說過,當時他們干活就像做賊似的,經常與“打辦”(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簡稱)打游擊,捉迷藏。賣瓜子時,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炒瓜子時,檢查人員來了,他就翻墻而走。當時為了限制私營經濟發展,曾有規定他們產量不準超過五千斤,超過要上報。他們采取的對策是,夜里4點等在檢查站口,等到5點檢查人員換班吃飯時再過去。有時檢查人員突擊檢查,發現他們的灶是熱的,他們便謊稱是燒水洗澡。就是用這種對付“鬼子進村”的辦法,蒙混過關。
當然,這一切都是逼出來的。雖然打出了一片天地,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年廣九為此三陷牢獄。2018年10月,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專程采訪了“傻子”父子,即年廣九和年強先生。據年廣九回憶說,他第三次下獄是1989年9月,檢察院來了四個人,其中一個是司機,宣布對其逮捕。最初的罪名挪用公款罪和貪污罪,但這些罪名都無法成立。“傻子”說,公司是我的,何來貪污、挪用之說?后來又以他與多名女性交往為名,判他流氓罪。年廣九想不通,自己單身,已離婚,與女性交往又沒上床,有啥錯?檢察院逼問他說:“有人說你有十個老婆。”年廣九回答說:“不止,十二個。”我問“傻子”你難道不怕,“傻子”說怕也沒用。他們看你不順眼,要整你,總能找出理由。與其一點點被熬干,不如索性來個了結。他被帶上車前,“一腳踏在車上,一腳踏在地下,”“傻子”對我說,“我回過頭來對家人說,不出三年我就會回來。”我當時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就是想不通。
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他在講話中說:“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像這一類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鄧小平的講話是2月28日傳達的,3月13日,“傻子”便被釋放。年強回憶說,他當時正在東北出差,法院打來電話,說你趕快回來,要放你父親。“我記得很清楚,”年強說,“接我父親出來的那天,我穿著一套白西裝,車子一直開到牢房門口,享受的是‘貴賓待遇’。”說到這里,他笑了起來,笑得很開心。
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年氏父子特別感激鄧小平,感謝黨的開放政策。在傻子瓜子博物館,我們看到鄧小平的雕像聳立在正廳最醒目之處。年廣九說:“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年廣九的今天,也沒有’傻子瓜子’的今天。”在說這段話時,他充滿感情,發自肺腑。
“傻子瓜子”的發展歷經磨難,充滿坎坷。從某種意義上說,“傻子瓜子”的歷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縮影和見證。對于文學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深入開掘的富礦。更生敏感地抓住了這個好題材,在選題上便占得先機,讓人眼前一亮。
我和更生是多年的老友,當年一起進行文學寫作,轉眼已快四十多年。更生擅長報告文學,寫過很多有影響的作品,在文壇產生不小的影響。他長期關注“傻子瓜子”發展,多次撰寫“傻子瓜子”故事,后來又有機會參與傻子瓜子博物館的籌建工作,對“傻子瓜子”的發展和歷史相當熟悉。省參事室決定做《年廣九口述史》時,首先想到的人選便是他。用項目負責人錢念孫先生的話說:“此事非更生莫屬。”事實也正是如此。口述史出版后,好評如潮。而通過做口述史,更生又掌握了更多的資料,為他撰寫《年廣九與“傻子瓜子”》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厚厚的書稿放在案頭,打開一看,便如春風拂面,一下把我吸引住了。與口述史相比,這本書更生動,更好看,內容也更豐富,文學性也更強。作者站在時代的高度,緊緊圍繞改革開放這條主線,抓住“傻子瓜子”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展開敘事。全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給讀者有真實與親切感。既講述了年廣九艱苦創業、歷經坎坷的人生經歷,著重描述他飽經磨難,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人生態度,又充分展現“傻子瓜子”在推動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上所做出的杰出貢獻,謳歌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傻子瓜子”發展的支持與肯定。更生不愧是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他注重寫人,善于講故事,全書行文流暢,細節生動,將一個鮮活真實的年廣九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傳記文學。我為老朋友感到高興,并相信,這本書會與口述史一樣受到歡迎。
是為序。
何更生,筆名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原副主席、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原副會長、蕪湖市文聯作家。已發表文學作品20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華夏之歌》《擁抱太陽》《更生散文選》,及中篇報告文學《小傻子小傳》和長篇紀實文學《年廣九口述史》《年廣九與“傻子瓜子”》等。
其中數篇作品在全國產生一定反響,被數十家報刊轉載,并被中央電視臺、湖北衛視改編為電視專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