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8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作品欣賞
中國道路
畢子祥
一
有一條路,有別于其他
曲折而漫長
寬闊且坦蕩
以性本善為初始
通向天下大同
最初的路
系我們的祖先用腳掌創作出的作品
纖細、淺淡、模糊
風用草木的涂改液就可以將之輕松抹去
后來,軒轅馬車出現
木輪與牛馬之蹄將最初的路
描實、描粗
路,眉目清晰,具備了雛形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以東都洛邑為中心
呈輻射狀的道路通向各個諸侯國
直達版圖的神經末梢
快馬加鞭的驛使傳遞的不止是周天子的號令
還有《詩經》里的風雅頌
進入“車同軌”時代
縱橫交錯的馳道網
如始皇帝的閃電意志
通達疆域的各個邊角
褒斜棧道堪稱
早期道路發展史詩中的陡峭險絕之筆
漢特使張騫、班超出使西域
承載友好往來的道路美如綢帶
車輿裝滿東方古國的富庶、文明與華美
途經之處,彬彬有禮的漢語
與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等諸多語言
互致敬意。拱手禮
展現謙謙君子的涵養與風范
隋朝李春設計出的趙州橋
使道路遇到溝壑不再一籌莫展
輕松跨越,優美的弧線
劃出蛾眉之驚艷
唐宋元明,交通事業如
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一樣興盛
清末,詹天佑的卓越才干
使古老的中國馳入鐵路時代
然而,好日子的列車很快就跌入了斷崖
在內憂外患的炮火中
中國道路飽受重創,如瀕危之龍
痛苦哀吟,氣息奄奄
二
如何拯救,如何重新設計
中國道路該如何定性,通往何方
起始于公元一九二一年七月
一批叫共產黨人的道路工程師兼醫生
登上歷史舞臺
他們就這些問題展開深入探討、集體會診
最終,觀念達成一致——
民心是最堅實的路基
人民是筑路的主力軍
路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利于人民通行
終極目標為人民共同富裕
設計者與指戰員沒有自己的私利
順應歷史是最佳線路
民心所向是最好良藥
通過百年奮斗
中國道路越來越堅實
越來越寬闊,越來越平坦
越來越閃亮,越來越具自己的特色
這是一條告別百年屈辱之路
是由無數仁人志士的意志、獻血與生命鑄就
這是一條獨立自主之路
所有的路障得以清除
這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道路上奔馳著滿載友善、友好與友誼的車輛
這是一條改革開放之路
中國路網聯通世界各地路網
共商、共建、共享
一帶一路,編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吉祥結
三
將平面的路豎直
路的內涵與外延便豐富起來
古老夢想由此逐一成真
“嫦娥號”探測器讓李白九天攬月之夢變成現實
“神州號”飛船圓了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夢
“蛟龍號”潛水器將“五洋捉鱉”之夢
沉潛到海下七千多米深度
“天問一號”更是突破了古人想象的極限
地表的路,海上的路
登天的路,入海的路
經緯縱橫,共同編織著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選自《安徽作家》,2022年第2期)
畢子祥,本名畢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明光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明光文學》雜志執行主編。作品散見《詩刊》《星星》《詩潮》《詩歌月刊》等刊;出版詩集兩部。曾獲《詩刊》《詩歌月刊》主辦的詩歌征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