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22 來源:《作家文薈》2017年第2期 作者:《皖西日報》社記者 流冰 / 文圖
現代城市是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優秀文藝作品也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重要體現。相對于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六安在文學上是特點遜色的城市,多少年來,六安作家一直在努力為生活著的城市寫作,但始終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六安作者缺乏名家指點和名刊扶持;二是六安作品參差不齊,反映本土的精品力作較少;三是我們還未能熟諳推介技策和掌握借勢發力。
4月26日上午,第六屆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節暨第三屆六安茶谷開茶節隆重開幕。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特別增加了“名刊名家六安行”,邀請十大文學名刊和名家尋夢萬里茶道,在常態化新聞媒體報道之外,又開啟了一道門、推開了一扇窗……
在六安,文事如茶
4月25日,著名作家、評論家、書法家、《飛天》雜志主編馬青山,著名評論家、作家、書法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著名作家、《當代》雜志社社長、主編孔令燕,著名作家、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紅巖》和《重慶評論》兩刊主編劉陽,著名詩人、評論家、《北京文學》雜志副主編師力斌,著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副秘書長、《文學報》執行主編陸梅,著名作家、《時代文學》雜志社副社長李春風,著名詩人、《長江文藝》雜志社常務副社長、《長江文藝?好小說》選刊執行主編胡翔,著名作家、《江南》雜志主編鐘求是,著名評論家、《中華文學選刊》雜志主編謝欣,以及,著名作家、安徽省文聯名譽主席、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省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季宇,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散文隨筆學會會長潘小平,安徽省作家協會秘書長、《詩歌月刊》雜志社主編李云,《清明》雜志社主編、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舟揚帆,《清明》雜志社副主編、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趙宏興,《清明》雜志社編輯部主任溫小龍、辦公室主任賀建軍,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辦公室副主任馬蘇寧等名刊主編和名家大家,為傾聽文學與六安的對話,文學與山水的對話,他們從四面八方陸續趕到霍山縣迎駕山莊,參加“紅色大別山?最美在六安”——“全國名刊名家六安行”大型采風活動。
4月26日7點30分,中巴車載著“名刊名家六安行”采風一行人駛出山莊,趕赴一場盛會——第六屆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節暨第三屆六安茶谷開茶節,車行在通往大化坪鎮的路上,窗外,細雨霏霏,青山綠水環抱中的茶園青翠欲滴,處處氤氳著茶香。
綠草如茵的大化坪廣場早已人頭攢動,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濃郁的開茶節氛圍里。特色鮮明的開幕式,“印象大化坪”水上情景演藝,將茶鄉綠色發展、茶香古韻、風俗人情等送給了遠方的客人,而“特色霍山”一條街,美食、茶藝、根書等更是讓大家一飽眼福和口福。
當日中午,中共六安市常委、宣傳部長韓軍主持舉行歡迎午宴,她向在座的名刊名家深情推介六安茶谷和皋陶文化。據韓軍介紹,自2014年以來,六安茶谷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在安徽省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建設六安茶谷是貫徹中央“綠色化發展”理念的新探索,實施“五百里茶谷”建設這一綠色發展重大戰略,如今,項目覆蓋了裕安、金安、霍山、金寨和舒城五個縣區、49個鄉鎮以及5大水庫,規劃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0萬人,主干線長約260公里……
2點30分,“名刊名家與六安作者見面會”在迎駕山莊如期召開,見面會由《清明》雜志社主編、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舟揚帆主持,名刊名家逐一向來自舒城、霍山、金安等地的文友們交流了辦刊經驗,介紹了各自刊物特色和風格,以及對稿件的具體要求。互動環節中,金安作者邵有常、舒城作者宋志發等就自身文學創作中遇到的瓶頸、困惑等問題逐一向向在座老師們現場請教,名刊名家認真分析,耐心解釋,并給予激勵。小南岳文學社社長張穎和《江南》雜志主編鐘求是還互贈了刊物。六安市文聯副主席陳斌先在發言中說,名刊名家六安行采風活動對于推進六安文學創作,加強六安文學對外交流,提升六安知名度將產生深遠影響。他懇請各位名家多對六安各項工作特別是文學創作提出寶貴意見,希望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在山城,夜不能寐
4月27日晨,采風車從迎駕山莊出發,不一會就抵達迎駕酒文化博物館。
迎駕酒文化博物館總建筑面積4650平方米,榮獲2009年全國人居經典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競賽“規劃、環境雙金獎”。從外觀上看,呈漢代建筑風格。漢代編鐘、刀幣、酒爵漢闕、斗拱、漢代銅車馬等為主要場景,主樓三層,副樓兩層(含地下酒窖),副樓中心位置建半封閉長方形四合院,內設曲水流觴景觀,取材于王羲之《蘭亭集序》。敞開部分是正方形天井,是典型的徽派風格,寓含四水歸堂之意。現代氣息濃厚,不僅裝飾新潮,還運用了許多聲光設備,讓名刊名家們耳目一新。在酒文化博物館的書畫室內,馬青山、劉陽、師力斌、李云等多位主編欣然潑墨揮毫,留下了“飲我美酒”、“六安瓜片”等珍貴的墨寶。
沒來佛子嶺水庫之前,名刊名家們就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于佛子嶺水庫方面的信息,它是建國初期中國自行設計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連拱壩水庫,佛子嶺水電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電站。漫步在大壩上,大家感慨萬千,震撼于皖西人民的治水精神。六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韓世海向大家介紹:佛子嶺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系治淮委員會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設計。1952年1月動工,1954年11月建成,歷時2年又10個月。實際控制面積127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4.96億立方米,相應洪水位130米,汛期興利庫容1.2億立方米,死庫容1.25億立方米,防洪標準為千年一遇。佛子嶺水庫作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攔蓄了淠河大量的洪水,不僅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起到了輔助淮河干流蓄洪的作用。隨著淠河上游大中型水庫工程的建成,淠河流域的灌溉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建成了小淠河灌區、淠河灌區、淠源渠灌區等一批灌溉工程。
在回山莊的路上,記者與《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同車,他一直在說“六安是個好地方”,并希望每年都能來一趟,安靜創作,休養身心。記者當即接話:六安永遠歡迎您!
文峰公園,也是霍山縣文聯所在地。走進文峰,《紅巖》主編劉陽與《長江文藝?好小說》選刊執行主編胡翔侃言,這恐怕是全中國縣級城市中最大的文聯了。“文峰公園”用地面積約30公頃,文峰泉、淠源潭、文峰湖、荷花塘、蘆葦池,仿古建筑,4公里路段的健康步道,內栽植了香樟、銀杏、松樹、桃花、櫻花、茶花、桂花、杜鵑等幾十種樹木花卉,配套建設了兒童游樂區、運動健身區、濱水休憩區、觀花賞景區,讓游人在動靜結合中體驗生活情趣。
紅,是皖西的容顏和靈魂,六安是中國革命斗爭的重要爆發地、中國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皖西人民為共和國的誕生犧牲了30萬人;建設時期,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這一偉大號召,六安先后修建了六大水庫,30萬畝良田沉沒水底,30萬人拋家棄田惜別了故園;改革開放以來,六安顧全大局,不惜犧牲發展速度,奉獻綠水青山。站在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里,大家感慨萬千。這里是全市紅色旅游建設重點工程之一,位于小南岳森林公園的進山入口處,依托原縣烈士陵園進行擴建,占地17.1萬㎡,其中廣場面積2萬㎡。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做出的巨大歷史貢獻,讓一行人感奮不已。《紅巖》主編劉陽、《時代文學》雜志社副社長李春風等分別接受了電視采訪。
錦繡大別山,重巒旋轉,疊翠生奇,千百年來,窈窕身姿,最俏睡美人。站在黑石渡橋畔,睡美人那美麗的身姿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霍山縣文聯副主席劉自力介紹說,傳說是白蓮觀音把一位死不回天庭的仙女,依形化作的青山。《睡美人》的神奇故事,一直在霍山縣黑石渡一帶流傳。
是晚,下榻迎駕山莊,大家都很興奮,夜不能寐,《北京文學》副主編師力斌于凌晨三點在微信群發出了《27日夜 迎駕山莊失眠》:喝了迎駕酒/石頭也會興奮/戀愛的季節/一夜就是百年/師力斌呵/此刻,當星辰滿天/你大睜著近視眼/躺在大別山的床上/看不到汽車鋼管舞/看到了毛竹挺拔的身姿/聞不見京城的臭水溝/聞見了淠河漫天的體香/記得昨日/蔥蘢的霍山連綿/手機中的佛子嶺水庫/陽光下一絲不掛地純潔/呵,睡美人/靜臥身旁的古老山河/你有甘肅蒼涼的嗓子/也有重慶火熱的民歌。
安徽省作家協會秘書長、《詩歌月刊》雜志社主編李云《鳥語》和:鳥語拎著我的耳朵/讓我起床推窗/目光遠眺/晨光暖昧/看不到一只鳥兒/鳥語水泡似的從竹海深出/飛出/嘰嘰喳喳/昨晚的酒事鬧的太大/許多細節斷片在上樓的臺階/只記得/鐘求是和我同屬龍/我和胡翔罍了兩個罍子/還有我叫了誰為母親/喝到酣暢淋漓時/一定驚擾了窗外鳥兒/故此/他們就在清晨三點/開會聲討我們/這也是公平/燒水泡茶/我跪坐幾案/靜叫你們教誨/一句兩句三四句/聽著/花開花香/聽著/東方即白/聽著/宿醉人目明耳聰/心平靜……
在金寨,且歌且吟
《清明》雜志社主編舟揚帆曾經在文中寫到: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個角落棲居著這個共同的夢想:期冀用大自然的清風雨露洗滌去現代工業文明飄落在我們心扉上的塵埃,沉靜我們浮躁的心情,安撫我們的靈魂。那么,金寨是個好的去處,她應該是一方釋放壓力與撫慰心靈的樂園。
4月28日清晨,雖然很多老師沒有休息好,但八點一到,全體就位,中巴車準點啟程。輪胎帶我離開城市/投入蔥蘢的萬山之中 /鋼鐵融化,夢變得真實 /時光展開神秘的輪廓 //山巒疊翠連綿 /你用蜿蜒的蔚藍將我擁抱 /在你起伏的胸膛上 /毛絨絨的毛竹一路隨行…… “清風牽衣袖,一步一回頭,山山嶺嶺喚我回,一石喲一草把我留,啊哎再看一眼大別山,萬般情思胸中收……”車廂里歌聲不斷,《紅巖》主編劉陽起頭,全體跟和,甚至還有人站起來手舞足蹈。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和旅游資源大縣,也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麻埠鎮位于金寨、霍山、裕安三縣區交界處,響洪甸水庫中下游。境內茶葉、毛竹、木材、水產、野生綠色食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原產地和主產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歷史古跡、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不僅有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響洪甸水庫,還有紅石谷國家地質公園、將軍湖(響洪甸水庫)景區以及千年古樹“桂花王”,景區周圍奇峰怪石,絕壁熔洞,龍潭瀑布自成一體,庫區周圍群山環抱,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湖光山色,景觀獨特,氣候宜人,是一個具備發展旅游、觀光、度假、避暑、休閑、游樂、商貿和茶文化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鄉鎮
車行進在十八盤盤山路上,有人即興賦詩:人生講機緣/網上的黃段子遠不及/生活的綠神奇/西行之時/十八盤公路和響洪甸水庫/始終蜿蜒相伴/毛竹挺拔,谷水碧藍/在戰爭與我們的和平之間/這山河扮演著難解的歷史/大別山是所有的山名/毛竹即是井岡翠竹/山巒中好像起伏著黃洋界/……大別山,你比我廣闊/比我更能承受無情的殺戮/與美好的建設/昨天,我莫名感動于/茶廠老板的微信/和那遍布的無名的紅軍/我到此由于一篇稿子/而這大山曾著名于/一支挺進的劉鄧大軍/蟻行于五百里茶谷/當現實與傳說相遇/我看到了峻嶺間鮮艷的紅旗……
“六安真美!山美,水美,生態大美!”《江南》雜志主編鐘求是脫口而出。六安茶谷,麻埠鎮,以及文旅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給大家以強烈震撼。他們表示,將以此次采風為契機,向外推介六安,讓更多的人了解六安、走進六安。
短暫的采風活動很快結束,大家仍然覺得意猶未盡。車到六安后,眼看著就要各奔東西,一時間大家依依不舍,《清明》副主編趙宏興賦詩:匆匆而來,匆匆離去。但我們不是過客,我們友誼的花朵,綻放在春天的山崖里。歌聲笑臉。把盞問候。映亮夜色的不是星辰,是我們的眼睛。千萬里的距離,阻礙不了我們牽手。千萬句的祝福,期待未來再相聚。
《飛天》雜志主編馬青山說,這次活動組織很好,六安文化,因有歷史之根而厚重,六安茶葉,因有山水滋潤而聞名。
作為安徽省內的《清明》和《映山紅》兩刊的主編,舟揚帆和六安市文聯副主席陳斌先分別向大家約了稿。“喝六安瓜片,寫山水美文”,我們有理由期待,名刊名家的手筆,必將給山水六安和五百里茶道注入新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