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品 導 讀
喚醒歲月深處的那闋清歌
(自序)
我總是流連于故鄉的一處又一處巷口。
我總覺得,在巷口的深處,藏著奇遇,或是偶爾會響起清歌。
長街短巷,是一種怎樣的容器?沃野田疇,會是怎樣一架古琴,裝載舊時光里的人和事,也裝載喜悅和鄉愁。
人在歲月深處打拼,衣錦還鄉的某個明媚的月夜,暗自與命運較勁的某個凌晨,曲折回環的某個秋日,白雪皚皚的某個冬陽下,最懷念的往往是舊時光里的某條巷子,故園深處的一朵暗自妖嬈的小花,或者是那個窗影前的人。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是詩人滿含鄉愁的問號。
世界是空間化的,在家的人總想著向外走,東奔西突;有了成就的人又反倒想著葉落歸根。
人既是動物性的,也是植物性的。
每一寸故土里都藏著泥土馨香的夢。那片土地可以用泥土燒制磚瓦,建造宏達的建筑,也可以挖掘長河,在歲月深處滔滔向前。然而,驀然回首,人喜愛的還是故鄉草木,那樣鵝黃花朵的蒲公英,花朵里藏著漂泊與輝煌的詩歌,那樣金燦燦的忘憂草,看上兩眼,心境立馬就豁然開朗。
其實,樹木與草木在田野上列隊,對于螻蟻和昆蟲來說,也是在列隊。草木的陣列,以一花綻放、一樹葳蕤為單位;螻蟻和昆蟲的陣列,則以一只搬家的螞蟻、一只發光的螢火蟲為單位。對于坦蕩的大地來說,草木是相對靜止的昆蟲,昆蟲是靈動的草木,都是渺遠大地上的一個逗點。
人往前走,動物向前走,河流向前走,時光的馬車滾滾向前,向前走才能遇見不一樣的奇跡。
歲月也正是在這樣的兜兜轉轉里,在這樣的曲曲折折里,遇見最美的遠方和最初的自己。
出走,是對目光的歷練。
在歲月的風浪里拼搏久了,神聰目明,評人斷事,見地自然也就不同。那些平日里看起來是羈絆,是“鬼打墻”的障礙,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但是,切莫忘了,我們別指望把一切都弄明白,看清楚,那樣的生活好比沒有了懸念,缺少了可以玩味、揣摩的樂趣。
總有一些巷口等待我們去遇見,總有一些芳草在故園的某個角落里在等你。
芳草未歇,伊人未遠,何其美妙的祝福,此刻,愿您我共享。
是為序。
作家簡介
李丹崖,安徽亳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理事,亳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草木恩典》《胃知的鄉愁》《歲月輕狂,縱步過高崗》等24部,文章常見于《小說選刊》《人民日報》《散文百家》《大公報》等刊物,《迷藥般的女人》等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主編的《2009年中國散文精選》《2009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等年度選本。散文集《胃知的鄉愁》曾榮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