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作者:夏烈
閱文的升級,現成的通道就是騰訊內部泛娛樂平臺的全面整合和利用,并將IP的轉化延伸至盡可能的時代場景,比如文旅、海外貿易、5G和AI技術、文字和音視頻結合、短視頻甚至一些直播營銷。
4月27日傍晚的一道刷屏景觀,來自閱文集團高層的人事調整,但凡網絡作家和相鄰文化產業的從業者,都在轉發這則新聞:“現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吳文輝先生和梁曉東先生、總裁商學松先生、高級副總裁林庭鋒先生等部分高管團隊成員榮退,辭任目前管理職務”“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先生出任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和執行董事,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先生出任閱文集團總裁和執行董事”。——以中國網絡文學20余年發展史及其產業帝國鑄就的來龍去脈言,閱文在今日的動靜難免會如地殼震動。類似的震動在網文歷史上未始沒有,隨著這一大眾的、時代的、商業的創作在新世紀來的愈益興盛而致主流化、國際化,有關于它的每次平臺主體的重大更迭,往往蘊含著此項中國特色新型文藝內在的方向性、結構性的再選擇和力量博弈。
從閱文集團曝露的新聞通告和吳文輝、程武、侯曉楠的內部郵件來看,各自的情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在騰訊絕對控股的閱文集團業務發展上所達成的共識。“網絡文學的發展正在孕育新的產業可能,閱文亟需基于IP,帶領行業進一步去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態和更符合未來趨勢的新商業規則。”“我們需要一個嶄新的管理團隊和協作模式,以便更好地強化網絡文學與網絡動漫、影視、游戲、電競等騰訊數字內容業務的聯動,更廣泛地跟行業開放合作,進一步激發網絡文學生態和優質IP的潛在能量。”(吳文輝)“在新文創時代,網絡文學已經開始展示出超越文字的價值與可能。……新的商業環境和技術革命,正在為我們打開全新的發展大門。面向未來,閱文也有非常好的基礎和機會,去升級和構建一個更具IP培育能力、更加開放、更能引領未來商業趨勢的內容生態。”程武繼而將之展開為:一、內強核心,實現IP培育能力升級;二、健壯平臺,實現連接能力升級;三,外展空間,在保持、鞏固既有付費閱讀模式的基礎上,探索業務模式升級。——換言之,這次源自閱文的網文核心平臺的震感,似不必解讀成利益體之間的此消彼長,而是騰訊內部一致意識到網絡文學在今天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機遇正處在一個重要拐點。可以說,這是產業時勢倒逼的結果,也是自我進化訴求與反思之下企圖提升戰略戰術維度,重新掌握發展主動權,守護行業領軍地位的行動路線圖。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兼閱文集團CEO程武
比之情懷的繞指柔,商業本身的屬性素來大刀闊斧,起落不由個人。圍繞著今時今日的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問題,實際在過去幾年來早已成為利益相關的所有人群尤其是平臺決策者的憂患所在。
首先,是收費閱讀模式的人口紅利問題。由于客觀上付費用戶的基本飽和,以及網絡大文娛的其他平臺產品比之文字抓取受眾的能力遠為強悍,人們通過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留在靜態閱讀上的時長即其消費份額觸及了天花板。根據閱文集團財報,2019年上半年閱文付費用戶為970萬人,遠低于2017年的1110萬人和2018年的1080萬人。同時,付費用戶占活躍用戶的比例也在逐漸減少,2018年、2019年、2020年依次為5.8%、5.1%、4.5%。這種趨勢即便在“宅經濟”勃興的疫情時期和后疫情時期,比較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與直播,它的占比仍然很有限,或者說付費人口及其消費時長的遞減總體上幾不可逆。
其次,是隨之而來的行業內另一種模式——免費閱讀的挑戰。“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運營思維催生了像番茄小說、連尚讀書等為代表的免費閱讀APP,他們以流量換廣告、吸資本,短時間內在國內三四五線城鎮獲得了一大批新增用戶,實現了某種網絡文學的下沉。用“燒錢”換取資本價值的流量,跟或不跟?做利益還是做生態?做大還是防止做爛?依舊是人言言殊,可商業風口從不等人。起點中文網無疑奠定了中國網文2003年來的收費閱讀制度,面對免費的這一輪猛烈操作,也不得不作出嘗試與應對。
再次,就是2013年至2017年直接拉動網絡文學IP概念和IP價值的以影視資本、影視改編為代表的黃金五年的消歇。2018年以來,因影視行業盤點、資本環境等,網文IP一方面必須迎接去泡沫和精品化的合理回歸,但事實上也體驗到了高速行進下的一記急剎車。閱文在2018年10月以155億元的超高溢價收購了影視業翹楚新麗傳媒,意圖自然是在旗下的精品IP與精品影視制作之間構架出自身的內循環,用資本行為使得強強資源化合,而2019年的《慶余年》也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成功之處,可大的形勢和窗口優勢依然無法靠這樣的速率撬動,這就是資本和市場的性格。
一切都在要求閱文的升級,現成的通道就是騰訊內部泛娛樂平臺的全面整合和利用,并將IP的轉化延伸至盡可能的時代場景,比如文旅、海外貿易、5G和AI技術、文字和音視頻結合、短視頻甚至一些直播營銷。構建更大的想像力是煥發傳統事物生命力的第一步,20年前是網絡文學及其收費模式的想像和落地,刷新了人們對于文學創作暨商業寫作的認知,此后居然獲得了網絡文學和所謂傳統文學的分治。而今,網絡文學自身也變得傳統化了,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吸引了很多學者評論家來為之做經典化的工作。但對商業市場講,如何使之生機勃勃,有利于1400萬寫手和4.55億讀者良性共生,無疑需要再實踐、再出發。這些實踐的檢驗的標準無非是最終是否有利于網絡文學這一中國創造活得更好、更久,并誕生優秀的、經典的作品序列和IP轉化的精品系統。
因此,從網絡文學現場來看,這種時代文學始終是全面生存在場域力量中的“中國新型文藝”。技術、受眾、市場和資本、國家政策乃至文學知識精英,都是影響其更新、迭代、發展方向、成長模式的主要力量。它的精彩之處正在于永遠的動態及其合力的矩陣效應。
騰訊系的閱文人事調整因此不能往小處看,而是應該將它理解為中國網絡文學場域機制內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的核心集團所作出的戰略反應,這是一種行業領袖意見的表達和判斷——他們打算這樣做了!你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