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作家鄭百順散文集《站成大樹的姿勢》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作者在2010至2018年間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69篇文章,分五個小輯。第一輯帶著腐乳遠行,濃情敘述親情故事。第二輯欠什么也別欠下祝福,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記錄人生感悟。第三輯幸福半透明,語言輕松活潑,抒情幸福人生。第四輯飛入菜花有處尋,以小見大,闡述人生智慧。第五輯焚書故事,以史為鑒,展現(xiàn)歷史人物的多面性。
全書立足作者生活,以啟迪人生智慧為目標(biāo)方向,兼以夾敘夾議的文風(fēng),將我們生活中的親情友愛,人生起落和社會生活描摹得淋漓盡致。寫作風(fēng)格樸素自然,能啟發(fā)青少年對親情、人生、社會的思考,引導(dǎo)青少年樹立積極的價值觀。
文章節(jié)選
站成大樹的姿勢
我從后視鏡里看見父親穿著藍白相間的條形秋衣,便穩(wěn)住車速,在相對的靜止中凝視。父與子往往都會這樣,相對時無言,心眼里卻時刻在注視。
我長大以后,父親很少跟我說教。但我還很小的時候,他卻總喜歡對我說很多意味深長的語句。
我記得父親曾經(jīng)帶著我在院子門口種下過一顆棗樹。那是個夏天的傍晚,我?guī)透赣H扶著小樹苗,等他給小樹培土。他反復(fù)要求我,把樹苗扶正。當(dāng)我努力做到最好時,他也覺得滿意了,才肯用松軟的泥土,將樹根蓋住。
他一邊用鋤頭填土,一邊告訴我:“所有的草木,只有從小就站成大樹的姿勢,才有機會長成一顆挺拔的大樹,不然,等樹木長成型了,想再多的辦法也是徒勞。”
等我上中學(xué)以后,父親就不再這么耐心地跟我說話了。為了讓我和妹妹都有學(xué)上,他選擇了進城務(wù)工,賺取我倆的學(xué)雜費。
他開始變了,變得只關(guān)心我的分數(shù)。長途電話中,我有許多次都想要向他訴說,我在學(xué)校里被人欺負的遭遇,但他卻總是匆匆地將電話掛斷。
直到我在接他電話時的語句,變成了每句一個字,棗樹才長到院墻的高度。
父親似乎察覺到什么了,開始在電話里,問我食堂里的伙食。我這才猛然間發(fā)現(xiàn),清水煮土豆,我吃著都會覺得香甜。所以我回答他的話,仍然是每句一個字。
高考那年,終于有機會,再一次和父親面對面。他站在已經(jīng)高出院墻許多的大棗樹跟前,跟我說:“后山地頭的那顆美國紅楓,是你爺爺親手栽種的。”
我想逃離和他獨處的尷尬時,他平靜地說話的樣子吸引了我。
他仿佛不在乎我聽與不聽,只是望著高出他許多的棗樹,繼續(xù)說:“我十三歲那年,他就去世了。我聽說渡江戰(zhàn)役中,他替解放軍擺過渡船,但我記得的事情,只有他親手栽種這顆紅楓時的情景。”
那一年,我還是沒能理解父親。沒有理解他的自言自語,沒有理解他為什么,也要在我面前,親手栽種一棵樹。
我身后的車輛,開始鳴笛催促我了。我從后視鏡中移開目光,扶正方向盤,繼續(xù)駛向村莊的方向。
回到小院門口,我習(xí)慣性地將車停在了老棗樹邊上。母親急忙叮囑我:“車停遠一些,一會打下樹枝來,別把車給砸壞了!”一下車,她就興趣盎然地張羅起打棗的事。
父親不吱聲,只是從院子里取出竹竿子,來到老棗樹跟前,靜靜地看了它一會兒。然后他舉起竹竿,在老棗樹身上用力敲打,一顆顆冬棗,便像拋灑到空中的喜糖那樣落下來。
我看著這一切發(fā)生在眼前,思緒卻停留在那個夏天的傍晚。我忽然明白過來,父親為什么要我盡力把小樹苗扶正,讓它那么小就站成大樹的姿勢。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它成為如今這個樣子。
作者簡介
鄭百順,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做人與處世》《思維與智慧》《演講與口才》等刊物。曾獲《小說選刊》雜志社征文比賽優(yōu)秀獎,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大獎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