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6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傳家寶
袁良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春節的喜慶氛圍驅散殆盡。
冬至一家人乖乖宅在家里一個多星期了,冬至不是蒙頭大睡就是在堂屋里走來走去,眉頭擰成個大疙瘩,臉上沉郁得能擠出水來,不時地唉聲嘆氣。
冬至娘悶悶地呆坐著,嘴里咕噥,別晃了冬至,晃得我頭暈病要犯了。這鬼病毒,不早不遲,咋偏偏在你和璐瑤辦大事的節骨眼上來呢?瑤兒堅決要推遲婚期,這不,人也不知去向了,你打電話發微信她都不回,難不成她變了心,瞧不上你是個干個體開大貨的?
冬至他娘,別胡思亂想的,我看璐瑤這孩子不是那種人。都什么時候了,人家小姑娘還有心思搞浪漫?爺爺半是斥責兒媳婦,半是在寬兒媳婦的心。年近九旬的爺爺身子骨還算硬朗,耳不聾眼不花的,說話像打雷。爺爺在家里是絕對的權威,他一發話,冬至娘就不敢再絮絮叨叨了。以前幾乎不看電視的爺爺這陣子像長在了電視機前,專看電視新聞。
正月初十早上,冬至一覺醒來,覺得眼前有啥不對勁,細瞅,是堂屋正面墻上多了一面錦旗,錦旗因年深月久早已斑斑駁駁,當年的紅色褪成黃不黃白不白的說不清的顏色了。錦旗上有四個大字:支前模范。
這面錦旗冬至太熟悉了,從他懂事起,爺爺不知把錦旗在孫子面前“顯擺”過多少回,錦旗的故事更是讓他聽得耳朵都起了厚繭了。
爺爺把這錦旗視為傳家寶,平時折疊得整整齊齊壓在自己臥室的樟木箱子底層,每年農歷六月六都要拿出來“曬霉”,同時不厭其煩地又給家人灌輸一遍錦旗由來的故事。
這不,爺爺見冬至起床了,馬上走過來,坐到孫子身邊,深情地凝視著那面破舊不堪的錦旗,又開始講錦旗的故事了:
千萬別小看了這面錦旗,是你太爺爺用生命換來的,是陳粟首長親自頒發給我的。那是1947年,解放大軍打孟良崮,我剛滿十五歲,你太爺爺領著我和鄉親們支前,一輛輛獨輪車裝滿了小米、紅薯、土豆還有軍鞋,一路“吱吱扭扭”的,冒著國民黨軍飛機的轟炸往前線送,每天都有支前民工被炸死炸傷,我嚇得哭還尿了褲子,吵嚷著要回去,你太爺爺啐我一口罵道,看你那沒出息的熊樣!你回去可以,但永遠不許進老子的家門!我沒有你這個軟蛋兒子!一顆炸彈落下來,太爺爺把我撲倒在他的身下……我活下來了,你太爺爺沒了。從那一刻起,我突然就什么也不怕了,擦干眼淚,拼盡全力推起了獨輪車,一直推到打完了淮海戰役……你奶奶是區婦女部長,人稱“沂蒙一枝花”,就是因為這面錦旗才下嫁給我的,這才有了你們!……
奇怪!這回冬至聽了爺爺老掉牙的故事,一點也沒覺得厭煩,渾身似有陣陣熱血奔涌,心房里暖烘烘的,眼角竟有了幾分濕潤。冬至“呼”地站起身說,爺爺,這時候您忽然把這個傳家寶祭出來,一定是大有深意吧?
爺爺面含微笑地點了點頭,拍了拍孫子的肩膀,不愧是支前模范的后代!沒變種走樣哩!現在武漢、湖北疫情那么嚴重,天天宅在家里只圖個人安穩算什么漢子,到了我們爺孫倆該支前的時候了!
冬至娘迷迷瞪瞪地問,支前?支什么前?又沒有打仗。推著獨輪車去武漢?
冬至笑著對娘說,都什么年代了,該駕駛我的后八輪去支前呢!
對,就是這意思。爺爺興奮地揮舞著手,好孫子,別怨爺爺!本來你結婚爺爺要給你一個存折,但現在情況有變,我決定用這筆錢多買一些肉蛋蔬菜,把你小子的大貨車裝滿,我們爺孫倆把愛心菜送去捐給武漢人民!
好!好!爺爺,我完全同意,這事我來辦。您老在家遙控指揮好啦!保證完成任務!冬至抬起右手作敬禮狀,“叭”地給爺爺來了一個立正。
爺爺堅持道,到武漢有一千多公里呢,我身子骨沒問題,跟車給你搭個伴,有個說話的人免得你打瞌睡。
老爺子,別逞能了,你留下看家,我陪冬至去。冬至娘抹著淚眼說,誰叫咱家是支前模范,可不能讓人小瞧。
冬至娘沒說:那年汶川大地震,爺爺讓開出租車的冬至爹拉著慰問品趕去四川救災,連人帶車被泥石流埋了。
冬至娘倆出征的那天,爺爺鄭重其事地把那面“支前模范”的錦旗綁扎在車頭上,一路獵獵作響……
兩天后,爺爺接到了冬至打來的電話,爺爺!你馬上關注一下我的抖音號!我教過你的。我在武漢來一個現場直播!
爺爺在孫子的抖音上看見了冬至,冬至娘,還有穿著一身防護服的璐瑤!
就聽冬至異常激動地說,爺爺,我在武漢巧遇瑤瑤了,她怕我們擔心,悄悄報名參加了援鄂醫療隊,我倆竟在一家醫院門口巧遇了。瑤瑤說,這是天作之合,讓我開通抖音直播,我和璐瑤在武漢向所有親友宣布并請大家見證,我倆今天正式結婚,但一切從簡。等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完全獲勝后,再補請親友們喝酒吃糖!
璐瑤和冬至娘兒倆對著鏡頭齊聲喊道,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爺爺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對著手機屏幕作了一個象征勝利的手勢。
作家簡介
袁良才,安徽省作協會員。出版《俗世奇譚》等小說集4部。微小說《卜白》獲中駿杯《小說選刊》雙年獎。
線上燈謎會
頌明
作家簡介
呂克明 ,筆名頌明 ,70歲。淮南田家庵電廠退休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