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簡介與創作心路
袁影紅
簡介
《只有香如故》是一部以史實為底本的長篇傳記式小說。講述了以蓸顏吉為首的一群湖北窯工逃荒至南陵縣梅花山創立梅花窯異地謀生,代代衍替、生生不息的艱苦創業故事。數代窯工兒女的愛恨情仇交織其間,如梅花片片,一路清芬。小說集歷史風云、地方特色經濟和人文情懷于一爐,時間跨度約八十余年(同治元年到建國前),具有較強的史料性和可讀性。

創作心路
盡管我對這部長篇小說《只有香如故》的創作素材掌握的可能還不夠,但也不至于依靠純虛構來實現這部傳記式小說的初衷。事實上我是幸運的,我自幼在窯家長大,窯廠生活給了我先天的養分。并且就在若干年前,我的爺爺奶奶和父親以及健在的母親、叔叔們還能為我講述他們以及他們的祖輩親歷親為而永生難忘的故事——他們本就是《只有香如故》里的主人公。我所要做的工作便是用記憶的殘片點亮早已遠去的梅花窯的窯火,用一瓣心香去引渡百年前梅花山曾經綻放的梅香。
南陵縣西大工山山麓,蜿蜒起伏的七座山嶺,狀似梅花,當地人稱梅花山。同治元年,湖北窯師蓸顏吉率兄弟數人,攜家契口逃荒至此。只見白雪皚皚,山梅綻放,浮香數十里。于是搭棚為屋壘石為灶就地而棲。不久便發現一處盛產黏土的風水寶地。很快,一座座小圓窯和龍窯依山而建。他們將陶器上刻上梅花,讓這些壇壇罐罐的也有了氤氳的梅香。開著梅花的壇罐窯自然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梅花窯。
一群尋夢的窯工異地生根,百折不撓,生生不息,一步一個腳印隨著家庭作坊式的梅花窯涅槃重生。小說透過梅花山的一角讓人們窺見從同治元年到解放戰爭八十余年間中國社會的急劇變革。而數代窯家兒女愛恨情仇交織其間如同梅花窯的窯變一樣散發著梅香,令人炫目。
我是窯工的后代女子。我的血脈有梅花窯記憶的覺醒與眷戀。我本人深深地被梅花窯的故事移情,一段時間我仿佛覺得我本人就是梅花兒女,那樣活過,愛過、恨過,快樂過、絕望過。一切是恍如昨日,一切令人留戀。現實與幻境不斷顛倒,我不知道是故事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到底是哪一個同樣愛了恨了累了而于某日早晨帶淚醒來。
我在百余年的歲月河床上長途跋涉,拾起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石頭,卻不知究竟該用什么樣的工具為它們雕刻。我就那樣讓它們自然流動,因而很難給這部小說一個準確的定性,到底是寫實的,還是浪漫的,我想留給讀者去體味!
作者簡介

袁影紅、筆名水明月。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會員、蕪湖市作家協會會員、蕪湖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著報告文學64篇、長篇小說《只有香如故》。詩歌發表于《安徽文學》、《中國詩》、《中國文藝家》《中國現代詩人作品集》等報刊雜志及網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