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大事件之理論批評類
1.少君撰文開啟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研究序幕
1991年,世界上第一家中文電子周刊《華夏文摘》在北美創刊,少君在其上發表小說《奮斗與平等》,成為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第一人。與此同時,他也開始收集相關資料,推動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研究。1998年10月,在中國作協召開的“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會”上,少君發表了《華文網絡文學》論文,并向學界詳細介紹了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發展歷史、特征和存在問題,開啟了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研究的序幕。
2.國家社科規劃辦首次招標網絡文學課題
2002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指南首次將網絡文學研究納入科研項目之中,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獲得該課題,課題名稱為“網絡對文學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早在此前,在教育部首次設立的網絡文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中,歐陽教授的“網絡文學對文學理論基礎理論的影響研究”課題已獲得立項。而國家社科規劃辦首次招標網絡文學課題,這從更高層面上標志著主流學術界開始關注和重視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研究已經能夠作為反映中國社會科學各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整體水平之一的科研領域,獲得了國內學術界的認可。
3.第一部網絡文學理論專著《網絡文學論綱》出版
2003年4月,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所著的《網絡文學論綱》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面世。這是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理論研究專著,它站在文學理論的學理基點上對網絡文學的“元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闡釋,在問題設定和原理構建方面具備極高的學術的原創性與開拓性,是我國網絡文學學理研究的首本范例,為網絡文學的理論建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4.首套網絡文學研究叢書《網絡文學教授論叢》出版
2004年5月,以歐陽友權教授為代表的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出版了我國首套網絡文學研究叢書《網絡文學教授論叢》。該套叢書共分五本,包括歐陽友權的《網絡文學本體論》、聶慶璞的《網絡敘事學》、藍愛國與何學威的《網絡文學的民間視野》、譚德晶的《網絡文學批評論》以及楊林的《網絡文學禪意論》。該叢書從網絡文化語境來觀照網絡文學,一經面世便引起強烈反響,獲得了許多學術界同行的稱贊。
5.第一個省級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在中南大學掛牌
2005年1月12日,“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在中南大學文學院正式掛牌。該基地是全國第一個省級網絡文學研究基地,由網絡文學研究首席專家歐陽友權教授率領,集結了國內第一批研究網絡文學的學術隊伍。此前,該研究團隊就已在網絡文學領域創下8個“第一”記錄:全國高校中第一個“網絡文學研究所”;第一個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社科規劃資助項目;第一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網絡文學研究課題;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網絡文學研究項目;第一部網絡文學理論專著《網絡文學綸綱》;第一套網絡文學學術論叢“網絡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第一家專門研究網絡文化的“網絡文化研究”網站。該基地的掛牌,標志著湖南作為全國省級單位網絡文學研究重鎮的確立。
6.《數字化語境中的文藝學》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2007年10月25日,在中國作協主辦的第四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的《數字化語境中的文藝學》從1113件入圍作品中勝出,摘得“魯迅文學獎·優秀文學理論批評獎”桂冠。該書是歐陽教授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從數字化時代的文藝語境、數字技術下的文藝轉型、網絡文學的學理解讀來探討數字化時代對當下文學藝術的重大影響,獲得了專家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7.第一部網絡文學原創教材《網絡文學概論》出版
2008年1月,歐陽友權教授的《網絡文學概論》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發行面世。這是我國第一部普通高校網絡文學課程的原創性教材,就什么是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產生與發展、網絡文學的媒介與載體、網絡文學的形態與特征、網絡文學的創作、傳播、欣賞和批評以及網絡文學的功能、價值、局限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闡釋,以豐富的知識理論和生動的網文案例為高校學習者與網絡文學愛好者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
8.《網絡文學評論》創刊發行
2011年10月,由廣州省作協主辦的我國首家網絡文學批評刊物《網絡文學評論》創刊。這是我國第一家關于網絡文學的學術刊物,集結了國內前沿的網絡文學專家,針對當下網絡文學現場、網絡作家作品、理論與批評、文化動態等開展多方研究,引導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由于刊號限制緣故,《網絡文學評論》最初是以書代刊形式出版,直到2017年該刊獲得期刊號,得以正式采用期刊方式發行。2017年4月27日,新版《網絡文學評論》在廣州舉行首發式,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與網絡文學評論相關的、具有統一刊號的學術期刊。
9.中國作協首次舉辦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
2012年6月28日,中國作協舉辦網絡文學作品專題研討會。會議主要討論了李曉敏的《遍地狼煙》、天下歸元的《扶搖皇后》、酒徒的《隋亂》、阿越的《新宋》、楊鎣瑩的《凝暮顏》作品,以網絡作家與批評家面對面的交流點評形式進行網絡文學作品探討。歐陽友權、馬季、梁鴻鷹、于愛成、王祥、劉英、陳福民、邵燕君、白燁、吳長青等每兩位專家負責點評一部作品,對其優點和不足進行了切中肯綮的點評并對網絡作家提出了希冀。這是中國作協自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網絡文學作品的研討會,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的精品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0.“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成立
2013年7月26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牽頭籌備兩年之久的“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在拉薩成立。該研究會是掛靠于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之下的二級分會,是國內首家關于網絡文學研究的全國性學術組織,會議選取全國著名網絡文學研究專家、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為會長,禹建湘教授等為副會長,歐陽文風教授為秘書長。
11.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學位點獲批
2013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文學策劃與創作專業”在上海建立。該專業由盛大文學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創辦,屬于本科全日制藝術教育網絡文學專業。該專業除了學習高校必修課程外,還開設了“小說與故事創作”、“網絡文學史”、“網絡文學策劃”、“微電影劇作”等課程,由王安憶、葉辛、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等擔任授課老師,為網絡文學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
12.“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正式成立
201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邵燕君副教授創立“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該論壇致力于“引渡文學傳統,守望文學精靈”,以北京大學中文系網絡文學研究課程為依托,開展了網絡文學作品評論、網絡文學年度男頻女頻作品榜發布、網絡文學詞典編寫等一系列工作,在微信、微博、博客、知乎、澎湃等平臺定期發表文章,已出版《網絡時代的文學引渡》《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小說研究》《網絡文學經典解讀》《2015中國年度網絡文學》等學術成果。
13.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成立
2015年12月17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原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擔任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胡殷紅、陳村、歐陽友權、童之磊、吳文輝擔任副主任。該委員會是中國作家協會的第9個專業委員會,將為我國的網絡文學作家、文學網站、批評家、學者打造平臺,開展網絡文學理論研究和評論工作,聯絡并服務好網絡作家,推介網絡文學優秀作品,組織評選網絡文學作品排行榜,整合各方資源大力推動網絡文學的全面發展。
14.“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南大學研究基地”掛牌
2016年4月24日,中國首家國家級網絡文學研究基地落戶中南大學。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湖南省作家協會、中南大學三方聯合設立的“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南大學研究基地”于中南大學舉辦了簽約暨揭牌儀式。歐陽友權教授擔任基地主任和首席專家,他帶領的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是中國最早進入網絡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群體。此前,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會、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基地等均已在中南大學落戶。
15.中國文藝評論家網絡文藝委員會成立
2016年7月25日,由中國文聯所屬的中國文藝評論家網絡文藝委員會于北京成立。該委員會由尹鴻擔任主任,龔宇、關玲、歐陽友權擔任副主任,莊庸擔任秘書長,聶偉、夏烈、鄭曉林、周志雄擔任副秘書長。在中央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的號召之下,中國文藝評論家網絡文藝委員會的成立,使一大批活躍在網絡文藝評論戰線上的文藝評論工作者找到了組織,推動了網絡文藝評論事業更上新臺階,同時也促進了網絡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作品。
16.國家社科基金網絡文學重大招標項目落戶中南大學
2016年,由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主持的《我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是現階段國家社科基金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項目類別。歐陽教授的項目從“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譜系學考辨”、“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要素構成”、“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規制建構”等層面著手,對“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之建構展開深入的理論探討,對推進網絡文學的理論體系建構與網絡文學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學理價值和現實意義。
17.“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研究培訓基地”成立
2016年12月23日,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市作協、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閱文集團共同創辦的“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研究培訓基地”在上海大學掛牌。與此同時,培訓基地首屆網絡文學高級研修班開班,旨在培養與探索網絡作家的創新思維和寫作路徑,由閱文集團、翼書網、17K小說網、鐵血網、云起書院、掌閱等各大網絡文學網站和機構選派的24名網絡作家參與了培訓。
18.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落戶杭州
2017年4月14日,由中國作協、浙江省作協和杭州市文聯三方合作建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落戶杭州江南文學會館,這是我國第一家“網絡文學研究院”。研究院將以“網絡文學周”為平臺,定期舉辦“網絡文學國際論壇”、“網絡文學年度獎”和“網絡文學傳播集會”活動,使之成為我國網絡文學業態和產業智庫。
19.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召開
2017年7月11日-12日,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在北戴河召開。該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光明日報社文藝部舉辦,70余位網絡文學專家、學者、評論家、媒體及文學網站工作者與會。會議代表們就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建立、網絡文學創作特點與藝術特色、網絡文學的引導與管理等論題建言立說,對促進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年鑒》出版
2017年8月,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主編的《中國網絡文學年鑒(2016)》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年鑒體例的網絡文學著作,歐陽教授所率領的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從海量的網絡文學信息以及前后相續的歷史節點中清理出“信息鏈”,內容涵蓋年度綜述、文學網站、活躍作家、熱門作品、理論與批評、網絡文學產業、研討會與社團活動、網站法規與版權管理、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以及網絡文學年度紀事等10大方面,在全局視野與條分縷析中再現了蔚為壯觀的網絡文學生態圖景。
21.艾瑞咨詢發布《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白皮書》
2017年9月14日,艾瑞咨詢發布《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白皮書》,對網絡文學出海發展歷程、海外網絡文學發展現狀、國內外文學對比、海外網絡文學用戶畫像、網絡文學出海發展趨勢五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以詳實的數據分析與調查展現了目前中國“網文出海”的情況。白皮書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市場空間仍可挖掘,未來中國網絡文學海外輸出的種類將進一步豐富,海外用戶規模還將擴大。
22.首個“中國網絡作家村”在杭州落成
2017年12月9日,首個“中國網絡作家村”落戶杭州濱江,為網絡作家提供舒適的創作環境與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推進網絡文學創造力的集聚、碰撞和迸發。該作家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海山公園3號樓“天馬苑”,為作家們展示、交流和集中創作的公共平臺;另一部分是孔家里農居SOHO“神仙居”,為作家創作與居住的民居。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擔任作家村名譽村長,著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擔任村長。目前,“中國網絡作家村”已有唐家三少、貓膩、蝴蝶藍、月關、滄月等10余位網絡作家入駐。
23.北大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發布網絡文學年度十佳作品榜
網絡文學年度十佳作品榜是由北京大學邵燕君副教授主持的北大網絡文學研究論壇所發布。該榜單立足于專業性和民間性,以文學性為旨歸,在參照各主要文學網站榜單和粉絲口碑的基礎上篩選作品。榜單分男頻、女頻兩部分,各包含十部優秀作品,目前已發布兩屆。在2016年度榜單中,賊道三癡的《清客》、Cuslaa的《執宰天下》、國王陛下的《從前有座靈劍山》位列男頻榜前3,祈禱君的《木蘭無長兄》、御井烹茶的《制霸好萊塢》、風流書呆的《快穿之打臉狂魔》位列女頻榜前3;在2017年度榜單中,《三國之最風流》、耳根的《一念永恒》、圣騎士的傳說《休閑很聊天群》位列男頻榜前3;女頻作品藤萍的《未亡日》、尾魚的《西出玉門》、閑聽落花的《錦桐》等位列前3。
24.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成立
2017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主要負責聯絡、引導、協調和服務網絡作家、文學網站和社團組織及各級作協網絡文學工作,促進網絡文學的創作與研究的繁榮。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是廣大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從業者的精神家園。它的建立不僅加強和完善了中國作協與新的文學群體之間的聯系,而且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
25.全國性網絡文學學術研討會舉隅
隨著網絡文學研究的發展逐漸成熟,全國性的網絡文學學術研討會越來越多。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是全國網絡文學研究的重鎮,自2004年起便舉辦了多次全國性大型網絡文學學術研討會,如首屆“網絡文學與數字文化”學術研討會、“網絡與文學變局”學術研討會、“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學術研討會等。此外,全國性的大型網絡文學學術研討會還有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主辦的“媒介文化與網絡文學”研討會,中國作協主辦的“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討峰會”、“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以及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討會”,杭州師范大學主辦的“新媒介文化文藝批評與理論建設”學術研討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