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23 來源:文藝報 作者:黃尚恩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宣部《中國當代文藝創作工程規劃(2017—2021)》的要求,進一步繁榮現實題材文學創作,7月19日至20日,中國作協在北戴河舉辦“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座談會”。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并講話。部分省區市作協負責同志以及評論家、出版家代表3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主持。
李敬澤在講話中說,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廣大作家和文藝工作者必須全面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條件下中國社會所處發展階段的重要分析和判斷,以此出發來看待我們的現實,獲得對時代的總體把握,進而思考我們的文學如何更好地反映現實。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是偉大時代的召喚,也是文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一個優秀的作家來說,如何表現和認識現實,本身就是創作中的核心問題。這個時代如此豐富、復雜,各種觀念激烈碰撞,作家要深入思考如何認識時代的總體狀況等重大命題。我們要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當下的現實題材創作,不能僅僅把它當做對歐洲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重復,而應該把我們悠久的古典傳統、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傳統以及浪漫主義傳統和20世紀的藝術經驗都作為背景和資源,從中汲取靈感和經驗,來表現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作家書寫現實,不能只是簡單地將一些時代符號帶入作品,進行景觀化的描寫,而必須深入思索這些時代元素如何改變了人們的情感和經驗結構,寫出深層的現實性。以文學創作反映現實是作家的事,但如何理解現實、把握時代,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作家、評論家、出版家、文學組織工作者等構成了文學的生態,我們應該共同深化對現實和時代的理解,構筑迎接文學“高峰”和巨著的良好語境。文學創作是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我們要尊重創作規律,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我們要想方設法、全力以赴地把該做的工作做好,為作家的創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同時保持足夠的耐心,力戒浮躁,文學的“高峰”就一定會到來。
廣東作協黨組書記張知干、河北作協黨組書記王鳳、四川作協黨組書記侯志明、山西作協黨組書記杜學文、浙江作協黨組書記臧軍、山東作協主席黃發有、福建文聯書記處書記陳毅達、江蘇作協書記處書記賈夢瑋先后發言,分別介紹了本地區近年來推動現實題材創作的舉措。各地作協積極實施重大題材創作計劃,扶持作家創作現實題材作品。廣東作協聚焦改革開放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近兩年對25個重要選題給予較大力度的扶持。江蘇作協很早就實施重大題材文學作品創作工程,到目前已經扶持了5批作家作品。山東作協在今年的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設置“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和“新舊動能轉換”等現實題材專項,并組織“鄉村振興”主題大采訪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活動。圍繞現實題材創作,各地作協積極組織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作協組織實施以“文學公益捐贈”“文學志愿服務”“文學精品扶貧”為內容的“萬千百十”文學扶貧活動,動員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講述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塑造脫貧攻堅四川典型。河北作協組織“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系列采訪創作活動,帶領作家深入雄安新區等地,圍繞歷史文化傳承、自然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成就等方面進行采訪。山西作協組織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深入采訪,并積極幫助作家解決在定點深入生活、掛職鍛煉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積極介入現實題材創作領域。夢入神機、烽火戲諸侯等浙江網絡作家關注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和現狀,還有很多網絡作家積極書寫革命歷史題材和改革開放題材作品。大家認為,作協要在選題策劃、深入生活、作品研討和宣傳等方面對重點現實題材作品進行扶持,激發作家們的創作積極性,為更多精品力作的誕生提供良好土壤。
孟繁華、張志忠、張檸、馬兵、季亞婭等評論家就如何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大家談到,現實題材創作應該關注這個時代的核心命題,提供這個時代的核心知識,與經濟、社會、思想、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狀況產生共振?,F實題材創作要具有現實關懷、體現人文精神,不斷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寫出更多讓讀者記得住的典型?,F實題材創作,不僅要客觀再現生活細節,還要寫出細節背后的深層邏輯,體現出作家對現實的總體理解。好的現實題材作品,不僅要有對現實問題的關切,還必須在藝術上保持很高的水準。作家們要融合多種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寫出更多具有現實痛癢感的藝術佳作。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黃賓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謝錦、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懿介紹了現實題材作品在出版實踐中的情況。大家認為,圖書市場需要更多優秀現實題材作品,特別是那些深刻反映現實本質、同時能夠讓讀者有切膚之感的佳作。作家們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掌握鮮活創作素材,不斷更新思想意識和知識結構,去除創作上的定式、套路,在處理材料時既要有宏觀的視野,也要善于抓住生動的細節。出版現實題材作品時,編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挖掘、跟蹤,把好導向關,對作品進行精益求精的打造,以更多優秀圖書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何向陽說,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作家、評論家、文學組織工作者和出版機構、媒體等方面通力合作。新時代的文學面臨更為豐富的社會現實,如何反映時代、謳歌生活,是理論界、出版界和創作界共同面對的問題。新時代呼喚更多反映新時代社會變革和新時代人民精神風貌的佳作,在這個過程中,文學評論應起到理論的引領作用。
其間還舉辦了“青年文學創作調研座談會”。北京文聯黨組副書記程惠民、天津作協黨組副書記李彬、廣西文聯副主席石才夫、重慶作協副主席冉冉、安徽作協創聯部主任余同友、湖北作協創研室主任韓永明、湖南作協創研室主任容美霞、貴州作協秘書長陳雷鳴、內蒙古作協副秘書長趙富榮等近20位與會者分別介紹了本地區的青年文學工作情況。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青年評論家饒翔、胡妍妍,中國作協創研部的干部職工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