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9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王婉
頒獎現場
頒獎現場
蓉城初夏,萬物葳蕤。5月28日,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在四川成都頒出。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蓉,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等出席頒獎活動。
“華語青年作家獎”每年評選一次,旨在對過去一年內卓有成績的青年作家作品進行發掘和推介。本屆獎項類別有所調整,分為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非虛構類三個獎項,每個獎項設主獎1名,提名獎兩名。經過近四個月的評選,結合專家評委意見和讀者網絡投票,最終田耳憑借《一天》獲得中篇小說類主獎,郝景芳的《長生塔》、西元的《黑鏡子》獲得中篇小說類提名獎;張楚以《水仙》獲得短篇小說類主獎,任曉雯的《別亦難》、董夏青青的《雪山倚空》獲得短篇小說類提名獎;王龍因《壯麗的荒蕪事業》獲非虛構類主獎,朱朝敏的《大水天上來》、周芳的《重癥病房里的生與死》獲得非虛構類提名獎。
李敬澤為獲獎作家田耳頒獎
《作品》雜志主編宗仁發為張楚頒獎
《美文》雜志常務副主編穆濤為王龍頒獎
本屆入圍作品多發表于國內主要文學刊物。獲獎作家既有已經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優秀青年作家代表,也有成長迅速的文學新秀,他們共同表現出了對時代的高度敏感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關切,同時強調個性表達和創新意識。田耳的中篇小說《一天》觸及醫鬧索賠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用冷靜而克制的筆觸講述了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對于一起悲劇事件種種耐人尋味的反應和應對,在不動聲色中帶動讀者對人性和人的生存進行了有力追問;張楚的短篇小說《水仙》描繪的是鄉村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與愛情圖景,用奇幻的筆法將平實的農村生活與民間想象交織在一起,顯示了凝練的生氣和幽魅的活力;王龍的非虛構作品《壯麗的荒蕪事業》從大氣的總體格局中抽絲剝繭,從歷史細節處捋順了“王安石變法”的曲折過程,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充分彰顯了積極的時代價值觀。
頒獎活動別開生面。“獲獎作品分享”環節,由朗誦家對獲獎作品片段進行聲音演繹。主辦方還請來媒體智能機器人小封與觀眾互動,介紹了本次評獎的網絡閱讀和投票盛況。
“華語青年作家獎”由成都市文聯《青年作家》雜志社、華西都市報社、封面新聞共同主辦。該獎項堅持純文學標準,鼓勵青年作家充分發揮文學創造力,保持探索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意志,自舉辦以來,推出了王小王、王選、文西、肖江虹、黃燈、朵漁等青年作家,并對獲獎作家持續跟蹤扶持,在文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對青年作家創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附:第三界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詞
田耳是個戴著面具講故事的人,也是個講故事的魔術師,他總在尋求變化,從而贏得喝彩。他對自己筆下的文字和文學趣味有敏捷的預感和判斷。這是田耳區別于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作家的特殊稟賦。但無論如何,他對底層的關注始終如一,對底層幽暗地帶的挖掘是他所擅長的。中篇小說《一天》涉及當下社會熱點問題:醫鬧和索賠。小說以一個與死者是親屬卻又相對隔離的“城里人”的視角,敘寫這起墜亡事件的“善后”。 其中有失去親人的悲痛,更有事件雙方復雜、耐人尋味的社會關系的較量。小說重在關注人們對于一起悲劇事件的種種反應和應對,至于死者,她曾經的內心、經歷、遭受的煎熬,不過是活人談判的籌碼,這恐怕是更為隱晦、深廣的悲??;故事在不動聲色中,把讀者帶入他所營造的世界,帶動讀者對人性和人的生存進行了有力地追問。
提名獎
郝景芳《長生塔》
郝景芳曾憑借《北京折疊》摘得第74屆雨果獎。她的科幻小說因散發著詩意的光芒,以及對現實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體認,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美感。她本次的獲獎作品《長生塔》卻不是“科幻”的,而是現實主義題材。但不管是何種題材,郝景芳喜歡在小說中思考個體的小命運和無形的大命運之間的聯系。在她看來,真正重要的,是個體小命運看待大命運的心態。在《長生塔》里,她以冷靜、克制的筆調,通過多視角切換的方式刻畫了不同階層、懷有不同目的的人物的群象。不斷向上生長的長生塔既是略帶魔幻的表述,也可解讀為一種隱喻,即不斷向上生長的不是長生塔,而是人的欲望。
西元《黑鏡子》
西元是一位寫作經驗豐富的軍旅作家,其作品常融入形而上的、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作為一名軍人,他的小說注重微觀層面的探析,寫作意外地擁有詩化的語言?!逗阽R子》從一個海歸科學家的視角,展現了多于科學、愛情、政治等更多的人類問題和矛盾。通過作者特殊的語言處理,小說中的科學被詩化,進而帶動了小說整體的迷幻荒唐氛圍。西元以眾多科學幻想和術語,將小說人物的內心掙扎、心理矛盾形象化,從而產生了獨特的文學效果?,F實事件的矛盾交錯和科學幻境的交匯,映照出主人公豐富、脆弱的內心世界,也體現了作者對人物命運、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刻思考。
短篇小說獎
主獎
張楚《水仙》
張楚是個具有堅實民間生活底蘊的作家,他的小說也因此給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修辭可信度。他很少依靠故事的傳奇性和事件的轟動性,而“來自作家對民眾熟知生活的戲劇性處理”。他的作品多描寫底層生活,語言精致、細微、優雅,帶有一種先鋒特質。他善于呈現鄉村和城市生活的碰撞,其悲憫情懷使他的寫作具有了別樣的深度。怎樣才能把鄉村寫得突出別致?張楚的《水仙》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現當代以來,鄉村題材的文學作品不少,以致趨同。張楚的小說用奇幻的設定讓小說脫穎而出。小說寫的是生活在農村的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愛情,在精繪細描的鄉村圖景中,作者用“白衫男子”帶動了鄉村明暗處的別樣氛圍。農村的平實生活與奇幻的民間想象交織在一起,給篇幅短小的《水仙》賦予了凝練的生氣和幽魅的活力。
提名獎
任曉雯《別亦難》
任曉雯是位創作與理論兼長的作家,她的小說始終保持著一種不失冷靜的激情。其小說面貌各異,姿趣橫生。無論是迷宮設置、奇幻變形,還是日常生活剪影,任曉雯都作了極富才情的嘗試。對人生、尤其是女性失意感的描繪一直是任曉雯作品捕捉的重心。在小說《別亦難》里,作者通過女主人公陶小小意外獲得的一只黑貓為線索,運用插敘、倒敘等表現手法,勾連出她不太如意的一生。文字精簡卻力道十足,對于人物之間的“疏離感”刻畫得十分到位,在不長的篇幅內寫出了生活以及人物內心的縱深感。
董夏青青《雪山倚空》
董夏青青是位“八五后”女作家,但她成熟大氣的寫作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她近年來創作的一系列邊關題材小說,極其敏感地觸摸到了生活的神經末梢,她的作品看似冷峻、平淡,卻放大了邊防軍人內心的堅守,滲透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小說《雪山倚空》寫的是軍隊邊防連的人和事,小說截取的雖然只是生活中的幾個片段,但作者用一種干脆得近乎凜冽的語調,寫出了不斷閃回的外部世界對于邊地軍人變動不居卻暗流涌動的內心的干擾,在對這一特定人群生存狀態進行描寫的同時,社會上的諸多事物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在董夏青青的筆下,每一個被寫到的人都有一段獨特的光影,每一個置身粗糲世界里讓人心痛的人,都收束在作者精悍、詩意的表述之中。
非虛構文學獎
主獎
王龍《壯麗的荒蕪事業》
王龍的非虛構作品常關注重大的人類命題。他對自由、歷史、戰爭及時代命運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皻v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舍身求法,把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扛在肩上?!蓖觚垜{借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成熟自如的語言,完成了這篇扎實的非虛構作品。作品擁有大氣的總體格局,又在每一部分中抽絲剝繭,從歷史的細節處捋順了“王安石變法”的整個過程。作品暢述了變法的曲折,具備明確的現實意義,充分彰顯了正面的時代價值觀。
提名獎
朱朝敏《大水天上來》
朱朝敏是個在虛構與非虛構間自由切換的作家。她的非虛構寫作注重自由、個性、民間、跨體、場景敘述等特性的兼容,以“引導心靈、修復廢墟”。她在創作觀念上看重并強調語境,按她對語境含義的詮釋,指向性包括亙古延續的文學傳統,更主要的是一種詩性的文學表達。她希望讓詩性的靈魂逃離過于物欲化的世界?!洞笏焐蟻怼肪褪且黄哂羞@些特質的感傷與緬懷之作,作者從小“我”出發,以孩童的視角書寫記憶中的雨天、江踏子、無憂潭、幻想以及馬臉叔的故事,語言靈動、自然,又極具童真、童趣,不落窠臼,呈現出楚文化神秘絢爛、玄想飛馳的特色。
周芳《重癥病房里的生與死》
人的命運生死,可以集中于什么場景?無疑是重癥病房。作為一篇非虛構作品,周芳的《重癥病房的生與死》在題材的選取上就已脫穎而出。作品張弛有度,有重癥病房里的秒速生死,也有人物命運的傷痛和無奈。重癥病房在這篇非虛構作品里,成為了一個嚴肅的文學場景,容納著每一個平凡個體的重大生理和心理矛盾,也容納了他們的生與死。它讓我們深感自己雖置身庸常生活,卻不得不正視生死這一看似抽象的重大課題。正是對生老病死的關注,使這部作品滿懷悲憫,充滿了強烈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