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1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老井在頒獎典禮現場(圖片由老井提供)
收獲這一獎項,老井表示:詩歌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一個社會的良心。一位詩人最杰出的品質不是他的才華和學識,而是他的良知和擔當,我一定珍惜這個機緣,繼續書寫大地深處的詩篇。
作品欣賞
地心的戍卒(組詩)
老井
地心小憩
男人們疲勞過度后
骨頭里的白就會滲到軀殼表面閃爍
小憩時,我們隨便扯下一片地心的
黑暗擦去大汗,討論一下肌膚上冒出的鹽
是否發源于遠海的咸
此時刻炸藥和雷管都已經閉口不言
像是被閃電的訂書機
封住了口。我掂著手鎬躲在一邊
想著如何把名字刻在它的鋼鐵部分上
地心的蛙鳴
煤層中,像是發出了幾聲蛙鳴
放下鎬,仔細聽
卻不見任何動靜。我撿起一塊矸石,扔過去
一如扔向童年的柳塘
但卻在烏黑的煤壁上彈了回來
并沒有濺起一地的月光
繼續采煤 一鎬下去
似乎遠處又有一聲蛙鳴回蕩……
誰知道,這遼闊的地心
綿亙的煤層,到底湮沒了多少億萬年前的生靈
天哪!沒有陽光、碧波、翠柳
它們居然還能叫出聲來
不去理它,接著刨煤
只不過下鎬時分外小心
怕刨著什么東西,(誰敢說那一塊煤中
不含有幾聲曠古的蛙鳴)
漆黑的地心 我一直在挖煤
遠處有時會出幾聲
深綠的鳴叫,幾小時過后
我手中的硬鎬變成了柔軟的柳條
地心的戍卒
打眼、放炮、出矸石
只要一下井便是如此,時間一長
便覺得我們的軀體和周圍的
鑿巖機、風鎬、礦車有些相似
敲打一下自己咚咚作響的胸膛
工友們指指旁邊的物件說:
我們還是開口拉呱吧,再不發言
大家真的變成了它。出矸石、和泥
搬瓦石、砌墻······粗粗算來,幾個月來
我們已經用了上千噸的水泥和瓦石
不知不覺中巷道已經前進了三百多米
三百多米在萬里長城也算是短短的一段吧
這么說我們筑的是地心的長城
在下就算是當代的萬喜良吧
但草原鐵騎何在?邊關戍卒何在
狼煙烽火何在?說這話時我們的臉上
都鍍上一層發綠的銅銹,有的人恨不得插翅
飛上地面,去會見自己的孟姜女
有的人把軀體直往巷道里擠
仿佛真要當那萬里長城中最柔軟的一段
礦脈
雷暴乍起的時候
誰還吹噓敢用淺藍色的閃電
作為自己的紐扣,又到了上班時間
我帶上礦燈,一寸寸退守至黑暗的地心
陽光從沒光臨、大雨更不會尾隨而至
整片地心悶熱、潮濕
仿佛散發著整個安徽省的體溫
每一塊煤中都可能躲藏著一個尖叫的生命
混淆著一塊烏黑的雷霆
我割煤時分外小心,盡管如此
還有一些細碎的炭屑鉆入我的肺管內
敢于撫摸雷霆的人
必管雷霆叫兄弟,在上井的時候
我的心里揣上了一座沉甸甸的礦脈
再也不會有人來了
我的步幅很快,時間過得真慢
抬起手腕,已是深夜兩點
大片的黑暗和沉寂沿羊腸瞎逛
在巷道的最深處
坐在一根廢棄的木料上,關上礦燈
“再也不會有人來了!”
我剛念出這首詩,片刻之后便聽見了
響在寂靜內心深處的驚雷,森林倒塌的巨響
大海滾開時的轟鳴。片刻之后便看見了
前方濃稠緩慢的黑暗,逐漸地收攏成
一個男性人猿或女性人猿的身形,
正踩著時間的慢,無聲地向我走來
作者簡介
老井,本名張克良,煤礦井下工人,安徽省作協會員,中國煤礦作協會員。在《詩刊》等發過多篇作品,有詩入選《2010中國年度詩歌精選》《2017中國年度詩歌》《中國2016年度詩歌精選》各種詩歌年選及詩歌精選等。出版有詩集《地心的蛙鳴》。曾獲第二屆桂冠工人詩人獎、首屆詩探索·中國新詩發現獎,第七屆全國煤炭文學“烏金獎”等。以底層詩人的身份參與過打工春晚、魯豫有約等節目,是紀實電影《我的詩篇》的主要詩人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