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26 來源:文藝報 作者:叢子鈺 徐健 王覓
目前,中國的網絡文學已成為廣受關注的重要文化現象之一,網絡文學作家和讀者數量巨大。雖然網絡文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思想性和藝術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一些文學界的代表委員紛紛表達了對網絡文學的關注。
發展迅猛 呼喚精品
在張威(唐家三少)看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盛事,如此之多的寫作者和閱讀者同時出現。據他了解,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80%以上的青少年是通過影像來接觸文化、豐富業余生活的,而我國的網絡文學讀者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同時,網絡文學傳播的媒介不僅限于網絡,網絡文學紙質書的出版數量也空前巨大。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由此帶動了以內容為核心的多版權經營。“一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可以衍生出包括電影、電視劇、網劇、手機游戲、網頁游戲、客戶端游戲、動畫、動漫電影、周邊產品、網絡電子連載、漫畫等多種業態,中國的網絡文學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應注意到,在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的進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網絡文學發展的法制、政策、社會環境等都需要改進和完善。阿來談到,網絡文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從甲骨文、竹簡到紙張,再到互聯網的出現,書寫媒介的改變讓文藝創作更加便捷,縮短了與受眾互動交流的時空距離。一方面,網絡文學正成為流量和資本迅速涌入的“風口”;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創作也存在“星多月不明”、導向良莠不齊的情況。盡管近年來網絡文學在體量上呈“井噴”式增長,但精品力作并不多。一些創作者過于追求產量,過度強調依靠網絡技術優勢來獲取“點擊量”。“網絡文學不應一味追求產量和點擊量,而需回溯藝術創作的本源,深入人民群眾、貼近社會變遷。”阿來表示,無論書寫媒介如何變遷,作家關注的問題、追求的價值取向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把新技術的“新”當成文藝本身的“新”,不免本末倒置。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時代、哪種類型的藝術,都應在社會進步、尤其是在凝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積極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生態環境
陳崎嶸表示,中國網絡文學要有更大發展,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統籌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努力為中國網絡文學進一步繁榮發展積極構建并大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識到加強對網絡文學發展的支持和管理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到按照網絡文學發展規律來引導我國網絡文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今年陳崎嶸提交的一份政協提案就是與此有關。他建議,將網絡文學列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文化發展五年規劃,確立“大力發展、積極扶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針,形成有效有力的協調機制。要積極引導、依法監管網絡文學健康發展,制訂有關對網絡文學實行引導監管的法律法規,減少監管的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建立有法可依、程序明晰的文學網站審核批準制度和文學網站從業人員準入制度,將符合標準的文學網站納入監管范圍,堅決取締不合法文學網站,大力打擊網絡文學侵權盜版行為。應明晰網絡文學應有的地位,提升全社會對網絡文學的認識,將網絡文學視作社會主義主流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建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符合網絡文學特質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要有計劃地開展對網絡文學、網絡作家、文學網站的研究,持續向社會各界推介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優秀網絡作家和遵紀守法的文學網站。同時,要盡力解決網絡作家在創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促進網絡文學精品力作的大量涌現。
打擊侵權盜版 規范行業秩序
蔣勝男談到,網絡文學盜版、抄襲現象無處不在,防不勝防。網站簽約作者發布的作品,幾乎都存在“秒盜”的可能,而在網文中,從“摘抄”到“洗稿”再到“融梗”,抄襲的手段愈發高明,法律認定越發困難,而因為維權成本高賠償額度相對偏低的現狀,導致原創作者維權時出現很多“得不償失”的情況,嚴重侵害了正版網站及作家的切身利益。同時,行業內的分層仍然呈現“金字塔”式結構。網絡作家中的“大神級”作家尚屬個別現象,大部分網絡作家群體為了趕超日更量而高負荷、超強度的工作引發了許多健康問題。
對網絡文學今后如何更好地發展,蔣勝男也有自己的建議。她表示,要規范行業秩序,倡導網絡文學版權登記和建立網絡平臺備案制度,建議參考對影視行業的保護舊例,嚴格杜絕盜版,對惡意侵權的盜版、網站等進行立案調查,加強屬地管理,形成聯動高效的日常監管體系,保持對盜版行為的高壓態勢。司法機關應加大查處網絡侵權盜版的力度,讓侵害版權的網絡企業受到更加嚴厲的法律制裁。要進一步完善著作權保護制度,對文學作品跨界產業邊界權益應制定相應規則。要加強網絡規范管理,保護原創產業生命力,建立健全網絡作家組織,改變網絡作家孤立的弱勢狀況,形成統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打造正能量的網絡文化隊伍。還應創建網絡文學翻譯共享平臺,推進網絡文學走向全球化,讓中國故事快速傳遍世界。“我們一定會緊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寫時代心聲,架設起個人命運與時代精神的橋梁,用我們的網絡文學作品去反映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實現民族復興積蓄磅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