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4-22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江南四月,茶香氤氳。
4月14日一大早,在祁門紅茶核心產區、祁紅小鎮——祁門縣平里鎮的茶園里,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身背茶簍,按照“一芽二葉”的標準,認真挑選采摘。雨后的茶園,空氣清新,茶樹新芽閃著柔嫩的光澤。忙活了一大早,望著勉強鋪滿小茶簍底的稀稀落落的新葉,這群習慣了伏案的人們紛紛感嘆采茶的辛苦,與此同時,他們也在思索著茶與文學、茶與寫作這樣一些話題,他們,就是參加“江南問茶·長三角網絡作家公益助農直播行動”的作家朋友們。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活動?當文學與祁紅相逢,又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觀?
問茶者:走出書齋上茶山
這群特殊的客人是來參加“江南問茶·長三角網絡作家公益助農直播行動”的長三角城市知名的網絡作家。走出書齋,離開電腦,用習慣敲擊鍵盤的手與2024年的第一縷茶香親密接觸。
2023年春,安徽省作協與省網絡作協開展了“江南問茶·安徽網絡作家公益助農直播”活動。活動中,頂流網絡作家赴皖南茶區,進茶山、訪茶農、問茶事,幫助山區茶農、茶企直播帶貨,活動以文學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既推廣特色新茶,又幫助網絡作家走出書齋,深入生活,激發創作靈感,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今年茶季未來,省內各產茶縣紛紛提前與省作協聯系,邀請作家們前往茶鄉為茶農代言和帶貨。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作家不應缺席。為此,在安徽省文聯的支持下,安徽省作協、省網絡作協與省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手,決定繼續開展好“江南問茶“第二季活動。經過精心調研,決定將重點放在祁紅這一安徽茶葉中別具特色的世界性的名片上。為更好的發掘祁紅的品牌價值,有效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的“江南問茶”活動面向長三角知名網絡作家發出邀請函,走進祁紅在祁門和貴池的主產區,充分了解祁紅的歷史和尋找祁紅的文學價值,幫助茶企實現品牌推廣。參加本次活動有上海網絡作協副會長府天、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雨魔、江蘇網絡作家顧天璽,還有本省知名作家項麗敏、童童、籽月、沙漠等。活動還特別邀請了省文聯主席陳先發、省作協主席許春樵、省作協副主席李云、洪放、趙焰等著名作家助力這一活動。
問茶事:祁紅的故事值得書寫
從茶園采摘的新茶,將送到祁門紅集團剛落成的制茶車間。在寬大的現代化廠房里,一片片新鮮的葉片在這里開始了脫胎換骨的神奇變化。
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從綠到紅,是色彩的變化更是制茶大師對挑剔的味蕾和嗅覺的研究的成果,這些繁雜的工序還僅僅是初制的過程,離最終呈現在杯中的“鑲著金邊的女王”還有漫長的旅程。一個簡單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5-6斤的鮮葉才能制成一斤祁紅,如今,祁紅功夫茶的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品茶香:文學自有力量
4月14日晚19:00點,平里鎮茶園的木屋里,小小的直播間里的聚集了作家們。當晚,開展了三場文學對話,作家們分別就“祁紅文化漫談”、“祁紅與文學”、“在茶鄉寫作”暢所欲言。
知名作家加盟,直播間里頓時涌滿了粉絲,作家們從浩如煙海的文學經典里信手拈來,向人們展示了文學作品里的祁紅。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提到的錢鐘書先生飲用紅茶的習慣。“每晨一大茶甌的牛奶紅茶也成了他畢生戒不掉的嗜好。”錢鐘書先生對紅茶有著自己的飲茶經驗“用三種上好的紅茶葉摻合在一起做替代:滇紅取其香,湖紅取其味,祁紅取其色。”
15日晚,在原貴池茶廠現潤思祁紅集團的直播間,作家們進行了第二場直播對話,分享了“長江黃金水道與茶”、“茶與寫作”、“如果我來寫一部茶小說”等話題。由一杯祁紅發散開去,將文學的話題無限延展。三大高香之首的祁紅憑借亮紅的湯色和琥珀色的金邊,在文學的加持下,在直播間里圈粉無數。利用這種“文學+互聯網”的形式,文學與祁紅喜相逢,很好地為祁紅代言與宣傳,這次活動,主辦方通過微信公號、省市主流媒體、視頻號等多種形式,作了預熱宣傳,深受當地政府和企業的歡迎。池州市國潤茶業董事長說,作家們自帶“干糧”,不讓企業花一分錢,免費為我們挖掘企業文化,講述茶企故事,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江南問茶”公益活動,利用作家的影響力,為茶農和茶企進行推廣和宣傳,同時也豐富了作家創作資源,拓寬他們的創作視野。上海網絡作協副會長府天認為,此次“江南問茶”之行,不止是一次助農之旅,也是一次學習之旅,滌蕩心靈之旅。“百年祁紅,千余年茶文化背后,莫忘千千萬萬的茶人”。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雨魔說,這次深入產區作是一次深入了解祁紅文化和享受自然美景的絕佳機會。網絡作家童童則說,她正在創作一部以一帶一路為背景,以茶業出口為題材的網絡小說,靠查資料總覺得隔了一層,而深入到茶區看一看,很多豐富的細節撲面而來,真是不虛此行。祁紅,是來自春天里的一片葉子的再次重生,是人間煙火,是皖南的文化和生活基因,是一縷中國人靈魂中的香氣,因為為文學,在這個春天飄向更遠的遠方。
撰稿:胡曉斌 攝影:周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