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8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許暉 攝影
在詩歌上,詩人皆有競爭之心。
最著名的一個傳說:武漢的黃鶴樓,是一座“詩樓”,堪稱盛唐詩歌的擂臺和比試場。李白登黃鶴樓,本擬賦詩,突見崔顥的《黃鶴樓》早已占據樓頭白粉壁上,詩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對此,李白只好擱筆,并嘆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黃鶴樓》之佳妙,嚴羽在其《滄浪詩話》里,以崔顥《黃鶴樓》為唐人七言律詩第一。
學者商偉有一本專著《唐詩與勝跡書寫》,也舉例了圍繞黃鶴樓的詩歌競寫。“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圍繞著勝跡,一代又一代詩人登臨賦詩,形成一個又一個詩歌書寫系列,黃鶴樓的書寫譜系當然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現象。其實,李白并沒有真正擱筆罷休,他心有不甘,多次寫黃鶴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孟浩然也寫過“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還有陸游“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蘇軾“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黃鶴樓的詩寫就這樣不斷擴展,成為一個詩寫競爭場域。
確實,越是有名的地方,詩人們越想一試身手,一比高低。詩人是一種激情的動物,往往在強力打擊和強大激勵之下,才有創造力的猛烈爆發。
廬山亦是如此。廬山是一座詩山,是被歷代詩人歌詠最多的文化名山。從司馬遷“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等,史書記載有1500余位名詩人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
對廬山的書寫,可以說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性的詩歌事件和詩歌奇觀。李白五上廬山,為廬山寫過40多首詩歌,著名的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等;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四年,寫下著名的《琵琶行》,在廬山上建造草堂,稱“匡廬奇秀甲天下山”;蘇軾在廬山留下多首佳作,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好詩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森林氧吧 青春毅行(張健)
曾經有一位著名詩人私下和我說:越是采風主題創作,越是壓力很大,因為這種時候寫出來的詩會有一個比較,誰也不想輸給別人,讓讀者失望,所以每次我都特別重視。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不少詩人的代表作是在采風中創作出來的。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詩刊》組織的一次甘南草原采風,產生了不少佳作,其中阿信的《河曲馬場》已成為其代表作之一。
圍繞紫蓬山的詩歌書寫也是如此。紫蓬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紫蓬鎮南,自清代便有“廬陽第一名山” 之稱。紫蓬山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1992年7月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紫蓬山上有始建于三國時代的西廬寺、宋朝的白云寺,周瑜讀書處、洗硯池、文昌閣、西漢大將李陵后代、三國名將李典之墓等名勝。因各種原因,歷史上關于紫蓬山的名詩名作不多,紫蓬山管理者深知唯詩歌能為名山加持,唯詩歌能弘其聲名揚其光彩。所以,近些年,紫蓬山舉辦了多屆詩歌節,邀請全國詩人前來領略“迎紫氣,赴蓬萊”的仙境,目前,已產生了不少好作品。而且,書寫紫蓬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至今還沒有特別著名的作品產生,還沒有影響的“焦慮”。
就我目前看到的書寫紫蓬山的作品,好詩佳句還是不少,我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
“紫蓬山有一瞬萬里的慈悲/有金面、紅心,銅軀、鐵臂/庇佑青山綠水與萬物蒼生(吳少東)”;
“我喜歡坐在一樹桃花下/想春天的風/想燕子帶著桃花,回到巢里的……愛情(金鈴子)”;
“太陽落了。暮色改寫山體就像我們/在追憶里改寫人生。但是/不要懷抱幻想。別以為重來一次/就可以不再愛了(李壯)”;
“云輕,路慢,曲徑通幽/松林、杉林,孔雀樹、巨型紫薇/皆有暗示”(田湘);
“西廬寺有飛檐虛指/有暗影拋下/—— 一根細長且陳舊的軟梯(孤城)”;
“隆冬,大雪連日,天空昏暗如/灰色的蹼。廬州被積雪埋沒,/不得動彈,仿佛一支在封凍的/海域上等待破冰船的艦隊(葉丹)”
……抒情抒懷,各自書寫,都誕生于紫蓬山中。
紫蓬山,如能將這種詩歌書寫堅持下去,并激發當代詩人們的競寫之心,也就有可能成為一座當代“詩山”,成為新的詩歌勝跡!
作者簡介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鄉人,198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新聞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志主編,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省文聯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
轉自:原鄉詩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