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2021年6月28日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在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這是鼓樂歌舞《新的天地》。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為新時代文藝發展把舵定向,引領中國文藝挺進新高峰。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全國政協委員,強調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發出號召。
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圖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一個也不能少》海報。中國文聯供圖
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等具有歷史厚重感和現實關懷;報告文學《鄉村國是》、《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等生動講述脫貧攻堅故事;長篇小說《人世間》、《主角》等現實題材佳作摘得“茅盾文學獎”桂冠;歌曲《堅信愛會贏》、話劇《護士日記》等謳歌疫情中的凡人英雄;復排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創新形式再現英雄形象;重大主題文藝活動《奮斗吧 中華兒女》、《偉大征程》等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7個、文化館3317個,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9.5%和99.7%。所有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已經實行了免費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我國成為圖書、電視劇、動漫等領域世界第一生產大國;電影市場規模屢創紀錄,銀幕數和票房收入躍居全球第一……
“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促進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優化和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文化惠民“大禮包”,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文化小康”帶來的幸福感。
2021年中非視聽節目推介會11月25日在北京和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同步舉辦,電視劇《山海情》(法語版)等中國優秀視聽節目將在塞內加爾、加蓬、剛果(金)等非洲國家電視臺播出。圖為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塞內加爾國家二臺頻道總監馬迪·迪奧普在推介會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李琰/攝
記錄歷史偉業,書寫時代華章。
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廣大新聞工作者堅守初心本色,不斷踐行“四力”,廣泛弘揚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現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
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網絡空間更清朗。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互聯網內容建設,弘揚新風正氣,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舉辦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制定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不斷匯聚向上向善力量;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再次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形成更加廣泛的共識……畫好同心圓,互聯網成為文化強國建設“最大增量”。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傾瀉而下的黃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奧運五環,空靈爛漫的唯美雪花……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驚艷世界,盡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和精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我國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堅持國家站位、全球視野,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介紹中國經驗、傳遞中國聲音;開展多層次的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年、感知中國、歡樂春節等中國文化品牌活動在全球掀起感知中華文化魅力熱潮……開放而自信的中國,在世界舞臺綻放出別樣光彩。
縱橫正有凌云筆,風好恰是揚帆時!
相關鏈接
來源:求是網
本文轉載自:安徽省文聯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