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16 來源:中安教育網 作者:陳俁妍
人的一生,活在對完美與更完美的追求中,沒有人不向往一個完美的人生。而在這種追求中,人們也越來越害怕犯錯,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會毀了一生。
張儀積羽沉舟;羅紹威鑄成大錯;一顆鉚釘失一國,……。歷史上有著大大小小因一個錯誤釀成大禍的事例。后人以先者為參照,認為人不能犯一點點錯誤,視錯誤為洪水猛獸。大家開始關注錯誤,每日三思自己的錯誤,以至于最初的畏懼心理逐漸演變成了如吹毛求疵般的極致完美性心理,自己的錯誤找完了,便開始熱衷于在別人身上發現,特別是對于那些看似完美的人,一旦找到了錯誤,他們便會如同發現了寶藏一樣欣喜若狂。因此人人都相互制約,相互畏懼著,生怕自己的一丁點兒小錯誤讓別人找到諛詞的把柄,越是近乎完美的人,越是害怕出錯,哪怕是一個呼吸的動作,也如履薄冰。然而即使這樣努力,別人依然會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抓到你的錯誤。就好像多米諾骨牌層層相扣,一個潰口,全盤皆輸。到了最后,沒有人知道也不會去關心這個錯誤的真實性,就算是杜撰,他們也只是善于將錯誤無限放大,就如同一條射線,錯誤便是頂點,口口相傳,成為節點,向不可逆轉的未知領域延伸,直到它超越了你之前所有成功的事的長度。
這樣的人生,不可以是說生活,只能說活著,雖然人們都清楚人無完人,向完美的路只會通向懸崖,但他們依舊瘋狂地前赴后繼,在莫比烏斯環上行走著永不停息的循環的路。完美的人泯滅于失敗者中,失敗者從普通人中崛起,普通人向完美的人攀登。與其這樣日復一日的在被完美的條條框框中束縛著生活,不如偶爾放飛自我一下,縱容自己闖一些小禍,犯一些小錯,無傷大雅。
完美不等于成功,有些時候,正是因為錯誤,反倒成就了一個人。夏萊弗的遺忘致使青霉素的發現;黃秋生《無間道》中忘詞成就經典瞬間;哈格里夫斯因不慎撞翻了一架織布機從而發明出引領工業革命的“珍妮機”……。
錯誤并非不完美,相反的連錯誤的滋味都沒嘗過的人,怎能說是一個完美的人呢?正如花叢中的枯枝敗葉,沒有了它們,也襯不出花的美艷。(馬鞍山市二中實驗初中 陳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