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10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2020年,淮南市作家協會在省作協、市文聯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文學活動、組織文學創作,緊扣抗擊疫情、決勝全面小康、建黨百年等重大節點,深入一線,重點抓好主題創作,推出了一批有質量的文學作品。同時,在服務區域發展中工作有創新有突破,注重會員隊伍建設和社會服務,充分發揮了作協的作用。
一、文學隊伍展現新風貌
我們發揮組織優勢,創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服務面,大力挖掘培育文學新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作協,作協隊伍不斷擴大。2020年,淮南市作協發展新會員39名,推薦加入省作協會員14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又有4位作家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這是繼去年5位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隊伍后的又一成果。連續兩年全市9名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標志著淮南文學經過多年深耕,正迎來厚積薄發的態勢。截至日前,我市共有中國作協會員18人,省作協會員127人,隊伍建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合理梯次結構。堅持聯絡引領、業務指導、充分發揮縣(區)作協和行業作協的帶動作用。各縣(區)作協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圍繞各縣(區)中心工作舉辦各類文學采風和研討會活動,錘煉文學隊伍,發現培養文學新人,已經成為作協隊伍建設的橋頭堡,各縣(區)作協和市作協充分互動、相互促進。
二、文學創作取得新成果
我們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學工作的中心環節,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支持作家潛心創作、銳意創新,通過召開主席團會議、作家交流會、作品研討會、參加縣(區)作協活動、承辦省級重要文學活動等形式,進一步激發各文學領域的創造活力。市作協編寫的《決戰決勝在淮南——淮南市脫貧攻堅報告文學集》由黃山書社公開出版發行,收錄了我市17位作家采寫的17篇、33萬多字的報告文學,所有作品均在安徽網“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告”專題、“中安在線”、《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和淮南市文聯公眾號、淮南市作協公眾號上刊發。2020年春節前后,在全國上下全力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市作協不甘落后,在省作協、市文聯的領導下,迅速響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 “抗擊疫情”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動員全市作家積極參與到抗疫工作中,并拿起手中的筆,創作抗疫相關文學作品,歌頌在抗疫一線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共創作各類抗疫文學作品400余篇(件),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精神力量、營造了戰斗氛圍、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0年,我市作家文學創作繼續發力,風格日趨完善,影響力持續提升;米可的中篇小說《深山來客》在《小說月報·原創版》刊發后被選入《中篇小說選刊》,短篇小說《一個人的擒敵拳》被選入《小說選刊》,另有小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和《永遠的高原紅》發表在《啄木鳥》上;青子的《茅山捉鬼人》改編漫畫,青子還代表安徽省新文藝群體赴京參加了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會;梁淼淼刑偵小說《罪案調查科》獲得市場好評,并簽約影視版權;蘇燕獲“中華詩詞有獎”征集三等獎,黃丹丹、紀開芹成為安徽文學藝術院第六屆簽約作家;老井、高峰、紀開芹等詩歌作品在《詩歌月刊》等省級文學刊物上相繼刊發。儲兆慶扶貧題材小說《春到茶痷》出版發行,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為此召開研討會,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贊譽。
三、文學活動開創新境界
緊緊圍繞建黨10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開展“尋訪紅色足跡”實地采風活動,扎實推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逐步形成了常下基層、常在基層的長效機制、常態機制。2020年全年聯合縣(區)作協開展了四場“尋訪紅色足跡”大型采風活動和百余人次參加的小規模的“尋訪紅色足跡”采風活動,組織作家創作15篇20多萬字的紅色主題文學作品,同時團結引導作家隊伍走進時代現場,端正創作態度,轉變浮躁風氣,為創作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大作奠定了基礎。9月19日,第二屆長三角新青年詩會暨青年詩人改稿會在淮南舉行。安徽省文聯主席陳先發,以及江蘇省作協、上海市作協和《星星詩刊》《揚子江詩刊》《詩歌月刊》等文學主流期刊的專家、學者及長三角青年詩人參加了這一文學盛會。這次活動是市作協有史以來配合省作協、《詩歌月刊》承辦的大型文學活動之一,不僅有效檢驗了我們參與大型文學活動的水平和經驗,也錘煉了文學隊伍,促進了淮南文學創作的品牌建設。10月17日,第八屆白天鵝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壽縣舉行,作為當下詩壇民間重要獎項之一,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關注。
過去的一年是全市文學工作繼往開來、銳意發展的一年,是團結奮斗、碩果累累的一年,淮南市作協擴大了影響、增強了實力,獲得了發展、積累了經驗。當然,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省作協、市文聯的要求和廣大作家的期待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現實主義精品力作相對較少,特別是重要獎項仍有待突破;二是作家走出去采風、邀請名家講座的力度不夠,開拓眼界的活動仍然不多;三是各類文學發展不平衡,登“高原”攀“高峰”任務艱巨;以上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實踐、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