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23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
研討會現場
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藝術報社、安徽文藝理論研究室、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安徽文學藝術院共同主辦的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舉行,集中研討安徽省一批中青年作家創作的反映脫貧攻堅題材的優秀文學作品,作家、評論家齊聚脫貧攻堅一線面對面深入交流。安徽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何穎,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秘書長牛彤,中國藝術報副社長孟祥寧,安徽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卉,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韓進等出席研討會及調研活動。
大灣村地處金寨縣中南部,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鬃嶺腳下,曾經是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最貧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金寨縣調研脫貧攻堅,親臨大灣村考察。幾年間,大灣村的干部群眾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化作巨大干勁,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積極用好扶貧政策,依靠發展茶葉、旅游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安居樂業的脫貧致富之路。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安徽省尤其是大別山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現無數動人的扶貧脫貧事跡。安徽省廣大文學工作者奔走在脫貧攻堅第一戰場,記錄偉大時代的火熱實踐,記錄人民日新月異的新生活,創作出一批優秀脫貧攻堅主題文學作品,如劉鵬艷《豬幸福》、余同友《找呀找幸福》、張大鵬《大灣贊歌》、張揚《馬郢計劃》、苗秀俠《拯救那片莊稼地》、羅光成主編的《我的扶貧日記》、胡竹峰《離幸福九公里》等小說、報告文學(非虛構)、散文等,產生較為廣泛而良好的影響。研討會上,專家集中研討了這些作品創作情況。
何穎談到,大灣村的生動實踐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縮影,此次研討會選取的幾部作品也是近幾年來安徽省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成果的縮影。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把主題創作研討會搬到脫貧攻堅一線大灣村召開,即是希望以此為示范,團結引領包括安徽作家在內的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進一步用心用情用功記錄和書寫這個偉大時代,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與奮斗的偉大實踐、偉大創造。何穎強調,要充分運用好本次研討會成果,抓好收關“十三五”、奮進“十四五”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在重大時間節點及宏大主題創作中,精心組織開展文藝評論和組織化創作生產,努力讓文藝評論的聲音更響亮,讓主題創作的力量更活躍,引導更多的文藝主力軍走上主戰場,催生更大創作活力,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創作與評論雙輪驅動,共同推動安徽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
孟祥寧、牛彤介紹了中國藝術報和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舉行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文藝界在行動”大型系列報道以及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扶持資助各藝術門類創作項目的情況,認為安徽文藝界助力脫貧攻堅主題創作的具體行動與成效值得總結與推廣,對安徽一批作家創作的“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給予好評,期望涌現更多描繪新時代安徽發展新篇章的優秀文藝作品。
會上,韓進、史培剛、張小平、方川、江飛、陳振華、何冰凌、丁友星、劉霞云、周志雄、胡功勝、彭正生、馬書玉、唐玉霞等安徽省內文藝評論界人士,采取二對一評點的方式,每兩人一組,對七部(篇)脫貧攻堅主題創作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對作品的創作手法、藝術價值、文化內涵、精神高度和存在問題等一一剖析,提出中肯意見與建議。他們認為,幾部作品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反映了黨和政府領導下全體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實踐,將宏大主題落實于一村一戶的“幸福”,以文學性的表達記錄了人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新變化,體現了文學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在大灣村參觀調研,切實感受脫貧攻堅為人民帶來的福祉,為大別山深處的嶄新風貌所鼓舞,并就下一步主題創作進行了現場交流。
本次研討會由六安市文聯、金寨縣文聯協辦,六安市文聯主席周建平,金寨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洪濤,金寨縣文聯主席夏賢松,金寨大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安徽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史培剛,安徽文學藝術院院長戴瑞等參加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