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文藝的情感表達
史培剛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這場人民戰爭中,“以藝抗疫”,是文藝界發出的響亮誓言。春節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心憂天下、情系蒼生的情懷,創作了一大批謳歌抗疫英雄,宣傳抗疫知識,講述抗疫故事,傳播人間大愛的文藝作品。許多業余文藝愛好者,包括少年兒童也都紛紛拿起手中的筆,投入到文藝創作的大軍之中。尤其是經過網絡、電視、微信、抖音等自媒體的傳播,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抗疫文藝現象”,說文賞藝、自我樂藝成為疫情期間全社會普遍共有的一種精神時尚,文藝的精神激勵、審美愉悅、撫慰心靈等諸多功能和作用進一步彰顯。
攝影《請戰書》蔣勇
“抗疫文藝現象”很值得研究和總結,譬如文藝在疫情面前能夠發揮哪些作用,如何有效發揮作用,抗疫文藝的創作特點是什么等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我們的實踐做出有價值的思考和回答。“抗疫文藝現象”的內涵很豐富,而關于抗疫文藝的情感表達問題就是本文所要關注的重點。
書法《毛澤東七律送瘟神》吳雪
“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情感是文藝創作的靈感來源和內在動力,文藝作品是文藝家情感和思想的藝術化的結晶。大批抗疫文藝作品在情感寄托和表達上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國畫《使命》戈云
剪紙《亳藥飛鄂祝抗疫》李影
一、題材聚焦感人故事。情感的核心內容是價值,根據它所反映的價值關系的運動與變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為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對正向價值的增加或負向價值的減少所產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慶幸等;負向情感是人對正向價值的減少或負向價值的增加所產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視、仇恨、嫉妒等。面對這場特殊的戰斗,藝術家們在情感傾向和態度上作出了恰如其分的選擇和取舍,多一些正向的積極的情感,少一些負向的消極的情感。即使表現恐懼、痛苦的負向情感,也能夠看到人們為戰勝恐懼、擺脫痛苦所做出的艱苦努力,在呈現痛楚時,表現樂觀自信的可貴和大愛無疆的溫暖。面對武漢告急,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既有表現對逝者的悲憫情懷,更有表現對白衣天使不畏犧牲、勇敢逆行的敬意和禮贊;既弘揚那些看著身邊的戰友倒下,卻毅然喊出“讓我來”的白衣戰士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感動孩子們喊出的“媽媽,我們等著你早日回來”的兒女情長。在題材選擇上,他們不僅選擇自己喜歡的,更選擇人民大眾喜歡的、需要的。既大書特書白衣英雄,也深情表現社區、公安、交通、環衛、快遞和志愿者等各行各業抗疫一線的先進人物和動人故事。既表現英雄的武漢人民與病魔抗戰的堅忍不屈,也謳歌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馳援武漢的人間大愛。既欣然于抗疫的勝利,也憂患于社會的未來,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公共衛生應急處理、全民衛生健康、社會文明素養陶然等方面進行了深刻反思。抗疫的題材豐富浩瀚,藝術家的情智博大深邃,充滿真情實感的題材,經過藝術的加工,成就了無數精彩的抗疫故事。
二、表現方法增強感染力。主體情感只有轉化為藝術語言和形式,才能轉化為美感,從而感動觀者。如何處理好藝術與情感的關系,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古今中外有很多論述,曹丕的《典論·論文》提倡以情作文,反對因文造情。宗白華的“意境說”則強調情景交融。今天,許多抗疫作品在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藝術形式等方面也作出了新的探索。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再現”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它在題材選擇上要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在表現方法上往往運用寫實白描、細節描寫、典型化等技巧來表現真情實感。如繪畫的英雄人物題材,攝影的救護現場題材等。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表現”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它是按照希望的樣子來反映生活,富有主觀色彩,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表現手法塑造形象和表達情感。如部分意象性詩歌、抽象派繪畫、狂放的大草書法等作品。從藝術形式和體裁來說,文學的詩歌、散文等抒情性體裁是抗疫文藝的主角,運用描寫、敘事、抒情和修辭等手法表現情感是它們的特點。繪畫、書法、攝影等展示型藝術門類,主要通過色彩、線條和構圖的變化和組合來強化情感表達。音樂、戲劇、舞蹈、曲藝和影視等表演型藝術門類,除了通過聲腔、韻律、節奏、形象等基本手段外,還在多主體、多藝術元素的融合中實現了情感的表達。
三、主題飽含人民情懷。“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新冠疫情來勢兇猛,保護人民生命健康,與病魔戰斗成為全黨的重大而緊迫的使命。作為黨領導下的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要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自己的力量。創作的主題飽含人民情懷,傾心表現人民、服務人民,將筆觸和鏡頭瞄準抗疫一線的軍地醫務工作者、社區網格員、維護治安的人民警察、加班復工復產的工人、各類志愿者等,在抗疫戰斗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進程和民族精神。努力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抗疫生活,致敬英雄、痛悼逝者、鞭撻丑惡、抵制低俗、科學反思,給人民信心和力量,給時代注入正能量。自覺把人民作為服務對象和評判者,大力加強藝術創新,努力提高作品質量、品位和價值,創作生產了一大批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總體說來,抗疫文藝作品以真摯的人民情懷,藝術地講述了這場史無前例、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中國人民的抗疫故事,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情感和文藝相伴而生,抗疫文藝在題材選擇、藝術表達和主題思想等方面彰顯出的人民情懷、人間大愛,既是這場特殊戰爭的真誠記錄,也是當代文藝價值的集中展現。偉大的抗疫精神將與無數生動感人的文藝作品一道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國畫《大醫精誠鐘南山》鮑古風
攝影《期待》王軍
史培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安徽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TTTjN3o0rV7TkDk2o7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