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作者:
本期目錄
《愛不隔離》劉曉曼
《天使與家屬》張紅梅
愛不隔離
劉曉曼
2020年春節是我出生以來最特別的春節。一場疫情把我們所有感染科的同志都隔離在科室21天了。我今天又上了一天的白班,早上八點到晚六點。下班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洗去一身的疲憊。此時此刻,我癱在床上,享受著這僅有的放松,太陽穴緊緊的疼,閉上眼卻怎么也睡不著。
2020年1月21日,臘月二十七,這一天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上街采辦年貨的時間。我值中午班,從家里出發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會面對什么,到了科室,同事說收了一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張某,讓我多注意。護士長也特意來告訴我注意事項,當時覺得我們這個縣城(渦陽縣)怎么可能會有,上去巡視一下病房(感染科兩層單獨小樓),發現病人情況還好,沒有什么不適。晚上回到家,我看著同事群里護士長發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些情況,并通知我們收治的張某確診了。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還沒有感覺多么可怕,反而有些好奇,想去了解實際臨床表現、相關治療和文章上說的是否一樣,也想去見識這個武漢的返鄉客,同他聊上兩句,問一問他返鄉前武漢的樣子。
第二天去上班,恰巧生理期來了,穿好隔離衣、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就感到很不舒服,進病房查看病人十幾分鐘,就已經大汗淋漓,護目鏡也滿是霧氣,生理期的難受更讓我感到崩潰。那個時候想的是趕快把工作做好,能出去透透氣,但工作確實很繁瑣:給病人送飯、測體溫、觀察氧飽和度、抽血、做治療、收拾病房內垃圾、進行環境消毒……由于防護物資緊缺,進到隔離病房最少要待四個小時,才能忙完應做的工作。我出來后,才知道原來護理這樣的一個病人比十個甚至二十個普通病人還要累,不去親身感受你是無法想象其中難以啟齒的艱辛。我計劃與病人張某溝通的相關內容,也只按計劃進行了一半,但我問的問題是對他表達關心,已經讓年過半百的張某連說了九次感謝。
接觸過病人,我便不能再回家,開始了隔離的生活。為了能多給病人空間,我們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屋子里休息,實在擁擠得不行,我們就打起了地鋪。大家排隊輪流洗漱后,各種對家人的思念就彌漫開來:科室里的媽媽們想孩子,年輕人想媽媽,想念卻又不敢說,怕家人擔心。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買不到飯,我們想辦法先給病人準備了年夜飯,給他們送到病房。然后我們就擠在一起吃泡面,吃著哭著,不敢跟家人開視頻,怕家人看了受不了。而電話那頭,有想女兒想到哭的父親,有想媽媽大哭的孩子,也有心疼媳婦但強忍著淚給我們加油的丈夫。
我們雖不是嬌生慣養,但也都是爸媽呵護著長大,之前從未像現在這樣生活過。大家都崩潰了,可崩潰過后,還是互相安慰,互相鼓勵著向前走。我不敢直視護士長候平默默含淚的雙眼,因為她一夜之間新增的幾簇白發,日漸憔悴的臉,日漸消瘦的體型都讓我難受的想哭。科室主任楊林也是幾天之內蒼老了許多。但是,聽到他們最多的叮囑就是:“咱不能害怕,要把病人安排好。”我明白,我們都明白,他們比我們更辛苦,因為他們要時刻想著科室管理還缺什么,要一遍遍地通過病房內的電話鼓勵患者,要凝聚團隊戰斗力,還要為防護物資發愁。
其實,2月24日本是和男朋友訂好的婚禮。但疫情發生后,我便沒想能如期舉行婚禮。參戰了,就要和同事們一起戰斗到底!一直猶豫該怎么和他說,孰不知,他先給我發微信說:“等你回來!我的英雄寶貝,不能陪你一起,是我的遺憾!我們心永遠是一起的,婚禮什么時候都能辦,但這個時候崗位最需要你,你不能走,你永遠都是我的驕傲!”一席話,讓我感動到哭。我不讓他來找我,他卻好幾次跑到科室外面,隔著窗戶,遠遠的看我一會兒,只為看我安好。每次我都催他趕快走,因為我怕下一秒就會哭出來……有這樣支持并幫助自己的伴侶,真是一生幸事!
隨著確診病人、疑似病人越來越多,工作量越來越大,最初對業務不熟悉的我也能按照流程熟練完成各項工作了。但是,每天下班后耳朵都要疼幾個小時,那是口罩和帽子勒過的后遺癥。長時間的堅守和飲食上的不規律,我和同事都有些扛不住了,大家紛紛出現了咳嗽、發燒、感冒、腹瀉、吐酸水胃病等癥狀。怎么辦?忍!堅持!擦干眼淚接著上!我們肩上扛著使命,每天醒來第一句,先給自己打個氣!那勒出的臉上和鼻梁上的印記,那勒疼了的耳朵,那裂開口子的手面,那腫了的小腿,都是我們投身于偉大事業的見證。我們從未后悔選擇這一行,很自豪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和全國的同行們一起打這場硬仗。
我只是個文學愛好者,讓文字滋養心靈,不會修飾鋪墊,只想用這些貼近人心的白話敘述著我們這段既艱辛又難忘的經歷。
立春了,春是希望的春。
中國大地萬眾一心匯集起來的愛,比病毒蔓延的速度快多了。
抗疫必勝!我們終會沐著春風,嗅著花香,相挽著手,一起去感受這盎然春意,感受萬物帶來的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
劉曉曼,女,渦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亳州文藝》發表作品多篇。
【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