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03-09 來源:敏子美篇號 作者:
?張良勛先生曾任中國書協(xié)第四、五屆理事,省書協(xié)第三屆主席團主席,省文史館館員。
先生年至耄耋,人書俱老。依然筆耕不輟,勤研書法。用手中的筆謳歌時代,抒發(fā)胸臆,把熱情與心志通過書法作品表達,展現(xiàn)了一位書法家擁有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
值此舉國抗疫的特殊時期,張良勛先生仁心關注,用飽蘸的筆墨表達了他關心抗疫,贊美醫(yī)者,諄諄教誨鼓勵后輩的殷殷深情。
現(xiàn)將書法作品及有關原文附上:
不負韶華 只爭朝夕
懸壺濟世 醫(yī)者仁心
眾志成城 阻擊疫情
中華醫(yī)藥 杏林春暖
辨證施治 橘井泉香
敬畏自然 尊重生命
張良勛先生用書法信札方式給去武漢抗疫的醫(yī)學博士一一外孫女的信
宜珊孫兒好:
爺爺不會擺弄手機,又很想和你聊聊。所以只好用這種古老的方式和你交流了,委屈你了。
前接到你從防疫前哨武漢打來的電話,非常高興。原知道你在俄貝加爾湖假游,我心想,不日后你的導師可能會把你招到武漢去。(當時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你的童導)后接到了你的電話。竊喜真的被我猜中了。這說明你的博導有思想,所謂“云心鶴眼”者,是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于人世、國家來說是莫大的災難。但對于肺疾呼吸科研究者來說,卻是機遇。
世上有兩種事物對人的生活生命最為攸關,一是瘟疫,二是戰(zhàn)爭。而這兩者中的矛與盾將永無休止的競爭下去,這是人類的悲哀。
珊珊:你現(xiàn)在抗疫前沿,有時難免會看到不愿看到的情形或場面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爺爺感同身受,令人難過。這里送你兩句話“勢成孤注須膽大,行到兩難要心平。將來也許對你會有用。
珊珊:大概由于是你到武漢防疫的原因,近日爺爺頭腦中經(jīng)常縈回宋王安石的名篇《褒禪山游記》里的話語。此文大意是“奇?zhèn)ス骞址浅V^都在于險遠,人之所罕至焉”要看這“奇?zhèn)ス骞帧钡募丫埃鸵晦o辛勞,不怕危險,堅持前行才能到達并看到。王安石說“盡吾志也,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也。”
目前武漢對于學習研究呼吸科的人來說,就是王荊公說的“奇?zhèn)ス骞址浅V^”的地方。而我的學呼吸科的博士生孫子,不怕危險正在為那里的病人服務,做自己在這段特殊時期應該做的事,這將樂其一生受益。
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每個人都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爺爺從年輕時就按照老師、組織、領導的教育的要求一一“為人民服務”。現(xiàn)在全國人民都跟著共產(chǎn)黨、習主席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那么,在中國的古代讀書人或者說知識分子是如何度過一生的呢?古書中經(jīng)常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了一千年前的宋代,我們張姓家的一位先賢一一張載(《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的好友)把讀書人的責任總結,概括成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世稱“橫渠(張載號)四句”。此四句為其后歷代仁人志士實踐遵行。如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習近平主席,他們不僅踐行馬列主義同時也踐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美德和精神,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我們眼下所看到的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就是實踐的充分證明。屠呦呦的青蒿素也是“為往圣繼絕學”的最好的例證。
我們的王博士,即將走上人生的旅途。爺爺并非要你立什么大志,做什么大事。爺爺不希望你大富大貴,只希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迷茫,都快樂。所以然即須有指針和坐標。
親愛的珊珊:爺爺八十歲了,垂垂老矣。原諒我啰嗦了這么多。你是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好孩子。我們都相信你在努力學習、工作的同時更會注意細節(jié),搞好自我防護。盼望防疫阻擊戰(zhàn)早日勝利,盼望你早日凱旋歸來。
順致平安!
八十叟爺爺張良勛于淝上月半灣
張良勛先生是宿州埇橋人。繪畫曾師從當代著名書畫家梅純一、孔小瑜、童雪鴻等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從事新聞工作和美術創(chuàng)作、書籍插圖等。版畫《豐收時節(jié)》《鄉(xiāng)村姐妹》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并獲獎。
七十年代以來,先生致力于書法研究,從此在書海暢游,樂在其中,孜孜以求,以期向古賢學習、對話。書法造詣與好學為善的高尚品德堪為安徽書壇的一面旗幟。
先生的書法作品承“二王”古韻,兼融秦篆、漢隸和張旭、懷素之筆意,取歐、顏、虞、蘇、趙子昂、文征明等書賢之長。于王羲之、蘇東坡、米芾、趙之謙等法貼用功甚多,在漢隸、魏碑與行書、草書、楷書的結合上獨具法度。形成了或遒勁有力下筆如劍,或行云流水瀟灑飄逸,或典雅蘊藉溫潤如玉的風格,用筆或婉約或奔放,追求率真與妙趣。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有:“韻味氣勢,直追宋唐。”的評語。觀先生書法作品令人擊節(jié)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