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6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
2月28日,在英國倫敦金融城市政廳,學生們演唱由比利時、中國和英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的歌曲《黎明的編鐘聲》。當天,倫敦金融城與中英工商界聯合舉辦“中英攜手,愛心傳遞”公益活動。活動以“共同戰‘疫’,命運與共”為主題,彰顯中英攜手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 新華社記者 韓 巖 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政府本著對民眾和國際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心盡責,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外媒和國際人士認為,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高效、公開透明的一系列舉措,不僅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還為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此同時,韓國、日本等一些國家連日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持續增多,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抗疫也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中方積極伸出援手,展現著命運與共的擔當,傳遞著攜手抗疫的決心,也折射出守望相助的理念。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引發外媒聚焦。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布戰“疫”動員令,精心部署,鼓舞士氣。中國積極有效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為世界贏得了更多主動。國際社會認為,中國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給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吃下“定心丸”。
連日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疫情發展。以新冠肺炎疫情為敵人的抗疫戰不僅在國內,也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著。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在政治、資金以及科學領域的團結都是考驗。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中,每個國家、地區,每個人都是緊密相連的戰友,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及海外僑民紛紛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為共同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中談到,中國并不是孤軍作戰,國際社會也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精神支持和物質援助。各國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情在共同抗擊疫情中得到了升華。全球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專門發函致電中國,表達對中方的堅定支持。各國政要連日來也紛紛公開發聲,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在中國抗擊疫情最艱苦的日子里,各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紛紛向中國捐贈款物,并以多種形式表達支持。印尼警察演唱“武漢加油歌”,英國小學生合唱“讓世界充滿愛”,阿聯酋哈利法塔亮起“中國紅”,德國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也專門為中國加油打氣。據統計,對中國進行抗疫援助的海外機構,大部分來自亞洲地區,來自歐洲地區的機構數量排名第二,來自非洲地區的機構數量排名第三。在這些海外機構中,大部分來自于政府,占總量的59%;其次是華人社團,占比17%;境外非政府組織占比13%,排名第三。
病毒無國界,鄰國有愛心。中日韓三國人民在疫情面前攜手互助的一系列舉動,詮釋了三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挑戰,中日韓三國領導人以及外長通過打電話、訪問、會見等多種形式,就抗擊疫情和加強合作交換意見、指明方向。韓國各界向中國捐贈了大量物資和款項。韓國新任駐武漢總領事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時搭乘臨時貨機赴任,被稱為同甘共苦的“逆行者”。日本政府、地方、企業、民間紛紛伸出援手,提供了寶貴的道義和物資援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成為一道合作的風景線。日本友好團體在送往中國的物資上寫了一句中國古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表達一衣帶水的鄰邦對中國人民的感同身受。針對日、韓醫療物資短缺,中國克服自身物資緊張的困難,向其緊急提供了病毒檢測試劑盒、防護服和口罩等抗疫物資。
扶危濟困、互幫互助素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華僑華人也一直在為支援祖國抗擊疫情忙碌著。天涯海角隔不開海外僑胞的赤子之心,萬水千山斬不斷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情。海外華僑華人紛紛主動聯系中國駐外使領館,表達對祖國人民的深切關愛和支持。旅居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大海外僑胞自發組織起來,以各種方式和渠道伸出援手,助力祖國抗擊疫情。一箱箱醫用物資、一長串行李托運單、一句句“武漢加油”,猶如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匯向中國。
此外,各國際組織、各國政府以及相關機構正攜起手來,在科研攻關、臨床治療、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戰“疫”。“國際社會應與中國共度時艱。”新加坡《聯合早報》以此為題刊發社論表示,為防控疫情,中國已采取高度嚴謹、世界從未見過的抗疫行動。“不同國家團結在一起,世界就會變得更強大,才能匯聚集體的力量和資源抗擊疫情,構建一個更安全、健康和繁榮的世界。”美國《國會山報》發表評論稱,如果要防止疫情全面演變成一場全球流行病,全球協同一致應對勢在必行。
(叢子鈺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