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中華詩詞唱響新時代 ——在全國詩歌座談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9-12-13  來源:文藝報  作者:鄭欣淼

這次詩歌座談會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深遠歷史背景下召開的。黨和國家的總體戰略格局,為新時代詩歌尤其是中華詩詞的發展繁榮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通過各位詩人、專家的熱烈研討和真誠交流,本次座談會一定能為新時代詩壇奉獻一批豐碩的詩學成果,留下一道燦爛彩虹般的精神光芒。

作為中華詩詞學會的會長,我近來一直在認真思索一個嚴肅而又重要的題目:中華詩詞能否為新時代歌唱?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吟魄千年自騖馳

回顧中華詩詞的歷程,需要明白的是,“唐詩、宋詞、元曲”,只是說詩、詞、曲這三種詩體,在這三個時代分別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是這三個時代最為輝煌的文學成果,但不等于說唐以后無詩、宋以后無詞、元以后無曲了。例如唐詩與宋詩,唐代有詩歌傳世的作者僅3300多人,而宋詩作者多達9200人;唐詩流傳下來有5萬多首,而宋詩則有20余萬首。而且論特色和影響,宋詩也可以和唐詩相媲美。錢鍾書先生就說:“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談藝錄》)宋代詩壇跟唐代詩壇一樣也是群星璀璨,光芒萬丈。正所謂“唐宋皆偉人,各成一代詩”(清蔣士銓《辯詩》)。唐音和宋調,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審美范式,后人作詩,或尊唐或宗宋,概莫能外。

就這幾種詩體而論,實際上都是貫穿了以后的各個時代,繁衍不絕的。而其中詩又是主流。這就形成了諸多詩體同時存在的現象。即新的詩體產生了,以往的詩體卻并沒有消失,不僅仍然存留下來,而且繼續得到發展,不斷豐富詩歌的形式。這就出現了中國詩歌體式獨特的運行方式,即各種詩體同時存在于某一時代。這也為詩人創作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方式。現當代寫舊體詩的人,一般是詩和詞都寫。例如毛澤東同志既寫詩又填詞,既寫律詩、絕句,還有古風。現代還有如吳梅等大家,詩詞曲俱擅。大體而言,前代的詩體漸趨古雅,近期的詩體趨于新俗,往往在文學思想的表達與社會功能的承擔方面各有側重。

從清末、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天翻地覆的劇變時期。從五四以來,作為傳統文化精華的舊體詩詞雖然遭受厄運,但不同于任何一種古典文學樣式的是,她仍然在堅守中有所發展,表現出驚人的生命力,在承擔現代使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是抗戰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也仍然有郭沫若、老舍、郁達夫等許多詩人在堅持舊體詩的寫作。

舊體詩詞即傳統詩詞的創作,新時期以來得到復蘇,現正在復興中不斷發展。近幾十年來的創作實踐,更進一步證明這一文學體裁也可隨歷史前進獲得新的生機,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仍然活在中國人的心里,而且能夠表達新的社會內容,適應新的讀者需要。但是,我們說傳統詩詞可以適應新的生活,并不是說它不需要變革了。我國古代詩歌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程中,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鴉片戰爭后,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逐漸變化,詩歌創作本身也發生著變化。例如,“詩界革命”就曾對舊體詩從內容到形式上進行過革新,包括描寫新事物,“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黃遵憲語)。雖然基本上仍然是古代詩歌的體制,但是詩歌的觀念已經在更新。當前出現的舊體詩寫作熱潮,正是前人這種革新探索的一個藝術繼續。

不凋松柏喜抽枝

1987年5月31日,中華詩詞學會正式成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中華詩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已經走出低谷,經歷復蘇,走向振興,初現繁榮。我們堅持繼承與創新并重,普及與提高并行,詩詞工作在穩步前進,詩詞創作的隊伍在不斷壯大,創作水平在逐步提高,詩教工作成效顯著,詩詞活動異彩紛呈,也陸續產生了許多令人振奮的優秀作品。1994年《中華詩詞》雜志創刊,當代詩詞事業又掀開嶄新一頁。這份雜志目前每期發行量近三萬份,主要訂數既沒有官方攤派,也不仰仗廣告促銷,都是讀者自發去郵局訂閱的。從這一側面,也可以反映詩壇民意,同時也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展示了這一傳統詩體在新時代的群眾基礎。進入新時代以來,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網絡詩詞更為活躍,用手機、微博創作詩詞、交流思想、抒發感情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年輕人的加入,為舊體詩詞創作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詩詞的熱度正在持久上升。

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情、中國夢的重要載體,凝聚著民族精神,體現著時代風貌。美國學者馬斯洛說過,無論人類的文化背景如何不同,作為宇宙間的萬物之靈,它總有一種共通的、永恒的情感,成為人類終極的價值標準,那就是悲憫、善良、奉獻,以及對信念的堅守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中國夢與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中國夢對世界來說,就是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一位詩人的心里,都有溫柔敦厚的琴弦,不管他采用新詩的形式,還是采用中華詩詞的形式,都會深情地彈奏興觀群怨的樂曲,以優美的作品歌唱人間的真善美,以增進自身的和諧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中華詩詞匯入新時代的浩蕩洪流,接受新的審美質素,開拓出新的境界,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活力。盡管新詩和詩詞兩種詩體互相爭論和辯詰之聲不絕于耳,但是兩種詩體并行不悖、共存共榮、比翼齊飛的現實發展,也給我們的詩壇營造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態。詩歌史,實際上也是一部民族心靈史。可以說崇尚新變的詩歌(無論詩詞還是新詩)每次都是勇敢地沖在時代思潮的前面引領風騷。無論怎樣風雨如磐,怎樣曲折坎坷,總是在時代脈動的第一時間傳遞心靈的火焰和思想的光輝。

我很不贊成這樣一種說法:傳統詩詞今天之所以還有一席之地,是拜新詩缺陷之賜。似乎只要新詩大力發展,就可獨霸詩壇,傳統詩詞則會銷聲匿跡,無立足之地了。這種認識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不懂得中國詩歌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前面已說過,在中國詩歌史上,詩的多種體式以及詞、曲等形式是逐漸豐富,且共同存在的。因此新詩產生了,并不意味著傳統詩體就要消亡,而是中國詩歌園地里多了一種新花,詩壇多了一個表現形式,中國詩歌體式則更豐富了。我們現在常說魯迅、郭沫若等一批大家,開始以新詩出名,后來又主要寫舊體詩,似乎很奇怪,其實從中國詩歌發展的特點看,這是十分正常的,新體詩為他們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無論新體詩、舊體詩,都是他們可以使用的形式,我們也期望今后這樣的詩人越多越好。

秋菊春蘭俱得時

中華詩詞與新詩同是詩歌園地的兩枝奇葩,雖詩體各異,詩性卻相同。其用以表達主題的意象意境多是相通的。搞詩詞創作的人無妨多讀一點新詩,學習新詩的創新和敏銳思想、靈動的語感和鮮活的句式,以及吸取民歌和外國詩歌的藝術影響。開闊眼界,吸取這些作為營養,使我們的詩詞作品更有新意。

我一直認為,新詩與舊體詩詞在詩歌的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今天許多寫舊體詩的人,也曾經寫過新詩,我就是一個,因此對新舊詩關系的體會比較深。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雷抒雁,不幸幾年前去世了。他的成名作是紀念張志新的長詩《小草在歌唱》。我們相交于“文革”之初,后時有往來,他寫新詩,我寫舊體詩,常互贈作品。2011年11月,我倆一同出席廈門第三屆中國詩歌節。見到他很高興,我填了首《賀新郎》相贈:“往事那堪說?正神州、紅羊歷劫,萬般蕭瑟。君露崢嶸《新西大》,我在驪山一豁。便爾汝,因緣天設。渭水長安初閱世,祖龍陵、更見秦時月。鷺島會,念尤切。玉臺一雁高頏頡。振金聲、放歌小草,杜鵑啼血。我亦鴻泥留吟絮,平仄藩籬偶涉。漫嗟嘆,詩腸自熱。好句非關新與舊,但真情、今古相連結。且共勉,莫停歇。”“好句非關新與舊,但真情、今古相連結”這是我的真切感受。他也和了一首。兩首都收在《鄭欣淼詩詞稿》中。

也就在這次廈門中國詩歌節的發言中,我說,著名詩人舒婷在《雙桅船》里寫道:“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人感受到追求理想過程中的艱難與沉重,又同時感受到了時代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這兩句新詩可以“翻譯”成兩句五言詩:“霧濕雙桅翼,風催一葉舟。”也可以“翻譯”成兩句七言詩:“霧雖濕翼雙桅重,風正催舟一葉輕。”可見新詩和舊體詩在意境上是相通的。

2013年,我參加北京恭王府的海棠雅集,寫過一首絕句:“豈負騷腸八斗才,海棠樹下且徘徊。花時歲歲吟難盡,國艷合為詩客開。”生活的花朵鮮艷芬芳,為新詩人而開放,也為舊體詩人而開放。花時歲歲吟難盡,豈分新詩和舊詩?舊體新體開并蒂,涇渭無須太分明。我也試著把這首絕句“翻譯”成一首新詩:

是花在催詩?

——良辰美景,八斗詩才。

是詩在催我?

——海棠花下,幾度徘徊。

吟也吟不盡啊

——歲歲青春,無邊花海。

傾城還傾國啊,

——人為花醉,花為詩開。

這種“翻譯”當然僅僅是一種嘗試,選擇舊詩還是新詩,取決于詩人抒情方式的自然選擇。

可以說,新詩與詩詞同氣連枝,共同構建出中國詩壇的絢麗風光。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兩種詩體之間缺少互相溝通和理解,都過于各自為重,自以為是,看不見自己的缺點,更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忽視了應該互相學習的問題。就詩詞界而言,擺正詩詞和各種文體尤其是和新詩的關系,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正確處理的現實問題。好的詩歌閃耀著一個時代的思想火花,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分量、審美經驗和生活智慧,是時代詩壇共同的文化珍寶。新詩和詩詞互相學習,互相溝通,加強交流和對話,相信我們的詩壇將呈現出一種更加和諧美好的發展愿景。

而今更待生花筆

我們提倡詩人關注民族命運、關注社會人生、著力反映時代風云。這也是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詩人應該有明確的是非、強烈的愛憎,既有對美好事物的歌頌,也有對丑惡現象的鞭笞,還有對不合理狀況的批評。

要寫好詩,詩人就要有一定的才、學、識,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見微知著,一芽知春,一葉知秋。詩人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哲學家,但詩人離不開政治,也不能沒有理性的認識,應有一定的理論修養,知大局,明是非。在當前,更應有憂患意識,關心國家發展、社會安定。這樣的作品才能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詩詞創作總是關乎時代風云,詩人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現實。詩詞是人創作的。詩人是社會的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中生活。詩人的作品中,總能看到時代的影子,所不同的是自覺地反映還是不自覺地反映,是反映得多還是反映得少。歷史上的詩人有的關注政治、直面現實,其作品被譽為“史詩”;有的著重抒寫個人的遭遇,但倘或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而言,其實也能從中看到時代風云、社會浪花;當然還有一些詩人的感觸喟嘆似乎確實是所謂個人化寫作,但也很可能就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寫照。比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樂游原》,表面上看是詩人的自我感嘆,但是人們從中所看到的卻是晚唐帝國的衰落與詩人自我信念失落交織的一幅景象,因此也就無形中含蘊了豐富的社會意義。

當前,舊體詩詞作者很多,作品數量也很大,可惜精品力作不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出精品,攀高峰,這仍然是詩詞界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核心目標。

詩人要認真學習傳統,這種學習不是泥古仿古,食古不化,一味追求古詩的原裝原味。而是要善于“老瓶裝新酒”,運用前人所積累的藝術經驗和創造的藝術形式表現時代新內容。要善于創造新意象,謳歌新事物,書寫老百姓的新生活,最大限度地發揮詩詞的社會功能。這些都需要下大功夫,不斷地探索,逐步地提高。我們高興地看到,關心詩詞事業、研究詩詞發展、為詩詞振興鼓與呼的同道者已經越來越多。不僅詩詞的發展引人注目,楹聯、辭賦等傳統文體,也同樣得到了社會各界更多的關心和關注,這是令人欣喜的一個文化現象。

繁榮詩詞創作,要堅持“雙百”方針,發揚藝術民主。要形成詩詞創作與學術研究的寬松環境與氛圍,鼓勵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爭鳴與競爭。只要是統一在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文藝服務這個大前提下,不同的詩詞理念、詩詞體裁、詩詞風格都允許討論、切磋與探索。目前,我們的詩詞流派與風格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們要通過不斷創新與改革,通過不斷探索與爭鳴,形成既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有“典雅派”,也要有“土豆山藥派”;既鼓勵詩人們的個性創作,也要引導詩人把自己的個性與人民性、民族性、時代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詩詞創作在新時代的認知、教育、諷喻、娛樂等作用,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造成一個既寬松活潑又昂揚向上的繁榮局面。

讓中華詩詞唱響新時代,詩人們重任在肩,責無旁貸。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歌者,新的歌者來自新的時代。圣火傳承,光明普照。我誠懇祝愿并期待中華詩詞這種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在我們新時代詩人的手中繼續發揚光大,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注入深情,鼓呼歌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香港台湾日本三级纶理在线视|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 免费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女同志videos|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 国产嗯嗯叫视频| 97av免费视频| 性欧美高清come|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日本一道本高清|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男男同志chinese中年壮汉|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巨胸喷奶水www永久免费|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一|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heisiav1|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 国产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eeuss影院www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