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01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作者:王達
今天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次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體亮相。
每逢重大節日組織閱兵是世界上不少國家的通行做法和慣例。從本質上看,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經過梳理發現,此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呈現出十大亮點。
閱兵規模近年最大
據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介紹,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其中,徒步方隊編設15個方隊,裝備方隊編設32個方隊,空中梯隊編設12個梯隊。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從全軍抽組1300多人組成。
參閱將軍人數歷年最多,女將軍首次徒步帶隊受閱
據蔡志軍介紹,此次閱兵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由受閱部隊兩名指揮員共同擔任,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歷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
蔡志軍說,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軍隊高級指揮員始終是凝聚部隊力量、指揮部隊行動、領導部隊建設的關鍵,始終是我們黨高度重視培養歷練和賦予重任的中堅。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后,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高級指揮員的能力素質和作風形象得到很大提升,在貫徹強軍目標、推進備戰打仗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次閱兵安排較多的高級指揮員受閱,著力樹立帶兵打仗、礪將謀勝的鮮明導向,展現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的良好形象,宣示絕對聽黨指揮、勇于擔當盡責的高度自覺。”蔡志軍說。
今天的閱兵式上,女兵方隊由兩名女將軍擔任領隊,以颯爽英姿亮相閱兵場,這也是歷次閱兵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女將軍受閱。
閱兵各方面、各環節都注重聯合
此次閱兵共編設32個裝備方隊,按照戰旗方隊、陸上作戰模塊、海上作戰模塊、防空反導模塊、信息作戰模塊、無人作戰模塊、后裝保障模塊、戰略打擊模塊的順序排列。每個方陣由兩至八個方隊組成。在整體的設計上,重在體現聯合作戰。
蔡志軍表示,裝備方隊注重聯合編組、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集中體現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點。例如,無人作戰模塊,展示陸軍、海軍、空軍無人化作戰發展方向,不少無人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作戰模塊,安排戰略支援部隊網電對抗、信息通信、測繪導航、氣象水文等裝備參閱,展示對天基信息系統的組織運用。
聯合作戰是現代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實現各軍兵種聯合,提升聯合作戰能力,是我軍改革強軍的主要發展方向。這次閱兵著眼履行“四個戰略支撐”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精心設計領導指揮架構和方梯隊編成模式,充分反映我軍改革調整后的聯戰聯訓聯保能力。
“可以說,在閱兵的各方面、各環節都注重聯合、體現聯合、實現聯合。”蔡志軍說。
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
此次閱兵安排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部分新型武器裝備受閱,集中展示70年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和軍隊建設巨大變化。蔡志軍表示,繼朱日和沙場閱兵和海上專項閱兵后,此次閱兵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
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介紹,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有兩大特點:一是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包括我軍部分新型裝備,集中展現我軍聯合作戰裝備體系構成,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受閱裝備信息化程度普遍比較高。具體來說就是,指揮控制能力更強,打擊精度更高,戰場適應性更好,作戰效能更大。
從閱兵電視直播中可以看到,此次眾多新型裝備集中亮相,既有陸上攻堅新銳,也有網空作戰利器,既有無人作戰的“黑科技”,也有大國戰略的“撒手锏”,是我軍實施科技興軍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其中,15式主戰坦克、轟-6N新型戰略轟炸機、直-20直升機、東風-17常規導彈、長劍-100巡航導彈、東風-41核導彈等武器裝備均為首次亮相。
東風-41核導彈首次公開亮相
在今天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東風-41核導彈方隊在32個裝備方隊中壓軸出場。這是一款真正的大國重器,舉世矚目。在此前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情況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可不可以期待看到什么高新裝備的首次亮相比如東風-41導彈等。”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表示,“現在距離閱兵僅有一個月的時間,請耐心等待。”
9月24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首場專題集體采訪時,有媒體提問:“今年閱兵會有哪些先進武器初次亮相,比如東風41 ”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回答說,“離十一還有不足一周時間,請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會讓記者朋友們失望。”
今天,這款傳說中的“大殺器”終于揭開神秘的面紗。電視直播的解說詞中這樣介紹東風-41核導彈:“戰略制衡、戰略懾控、戰略決勝,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是我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撐。”
裝備方隊隊員著新式受閱服,佩戴單兵綜合系統受閱
今天的閱兵中,裝備方隊隊員均著新式受閱服,佩戴單兵綜合系統受閱,體現了練兵打仗、強軍備戰的精神風貌。
據譚民介紹,此次受閱隊員身穿叢林、沙漠、林地、荒漠、城市五大迷彩受閱服。五種迷彩分別對應不同的作戰地域。“如果部隊在荒漠作戰,那么沒有軍兵種之分,官兵全部著荒漠迷彩。”他舉例說。
“著裝是體現戰斗力的要素之一。”譚民表示,“這是一個導向,服裝也要由作戰牽引。”
在閱兵現場,裝備方隊隊員身穿的新式受閱服令人眼前一亮。受閱隊員白冬林表示,新式受閱服外觀酷炫、設計實用,“穿上更能體現精氣神”。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觀察發現,新式受閱服在設計上有許多亮點:胸前設置了粘貼姓名牌的區域,姓名牌上印有軍銜、血型、編號等信息;左臂上鑲有敵我識別模塊;肘部和膝部分別有兩個口袋,需要時可以將護膝、護肘放進去;頭盔內部設有調節裝置,可根據頭型調節大小,頭盔外部掛載夜視儀、防風鏡等裝備。
此外,受閱隊員還佩掛新型短自動步槍受閱。
閱兵流程增加創新元素,體現新時代閱兵特色
今天的閱兵中,在閱兵式、分列式開場的重點環節,精心設計標兵就位、吹奏號角、報告致敬等儀式,營造國之大典的濃厚氛圍。運用直升機編組字樣、飛機噴拉彩煙、空地旗幟展示等形式展現新中國建設發展走過的70年輝煌歷程和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在閱兵式環節增加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黨旗、國旗、軍旗行注目禮的環節,這一設計編排增強了閱兵儀式感和莊重感。在習主席檢閱返回途中,徒步方隊和裝備方隊受閱人員組成的20多個方陣依次呼喊強軍目標口號,體現了人民軍隊忠于黨、履行使命的堅定決心。
此外,聯合軍樂團組織創作了反映時代特色的全新曲目,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設置戰旗方隊,有力體現紅色基因的傳承接續
據蔡志軍介紹,此次閱兵編設戰旗方隊,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增強閱兵活動的歷史縱深感厚重感,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對榮譽功勛部隊的始終銘記,對優良傳統作風的接續傳承。
“正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樣,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蔡志軍說,編組戰旗方隊意在強化對我黨我軍歷史的銘記,強化對革命先烈和英雄的緬懷,強化對榮譽功勛的尊崇。
據了解,戰旗方隊設有5名領隊,分別為五大戰區主要指揮員,包括3名上將和兩名中將。榮譽戰旗從全軍部隊遴選確定,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各24面,其中100面正式受閱。
編設領導指揮方隊,充分體現改革后新的領導指揮體制的特色
今天的閱兵中,首次出現了領導指揮方隊,方隊人員從軍委機關、五大戰區、軍兵種和武警部隊抽組,體現領導管理建設和組織指揮打仗的新體制新特點。
領導指揮方隊第一排面全部為少將軍官,其后是兩個大校排面、兩個上校排面,中校、少校、上尉各3個排面,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武警部隊各成5路縱隊。
領導指揮方隊編在儀仗方隊后出場受閱,充分體現改革后新的領導指揮體制的特色,體現將軍們身先士卒的作風。
維和部隊方隊作為新的力量構成首次受閱
維和部隊方隊人員從維和待命部隊抽組,體現我軍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決心能力。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在聯合國7個維和任務區,2500多名中國軍人在槍林彈雨中守護和平,還有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隨時準備聽令出征。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表示,維和部隊方隊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為了世界和平與安全,奉獻青春與熱血的中國軍人。
“中國無戰事,軍人有犧牲。”吳謙說,迄今已有多名中國維和勇士犧牲在異國他鄉。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聯合國維和事業,用堅毅與奉獻書寫維護和平的大國擔當,用行動與實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