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16 來源:安徽省作家協會微信公眾號 作者:
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在安徽文學界產生強烈反響……
中作協名譽委員,省作協原名譽副主席 石楠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給了我極大的鼓舞。作為一個寫了40多年的老作家,我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是文學的母親,真誠地為人民寫作是自己神圣的責任。盡管我已80多歲了,但我要繼續努力學習,真誠地謳歌時代,真實地紀錄歷史,盡力寫出受人民喜愛的作品。
省作協副主席,《安徽法制報》主編 趙焰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賀信中,再一次提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也作為文學工作者,“四力”是一切好作品的基礎,是源頭活水。至于“四力”的效果,我以為就是要不斷地出好作品。我希望不斷努力,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來。
省作協理事,淮南市作協主席 金妤
總書記的賀信言之殷殷、情之切切、教之諄諄,讀來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倍覺振奮,同時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將和淮南市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一起,深入學習習總書記的賀信,振奮精神,牢記使命,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在生活和人民中增強“四力”、獲得智慧、拓寬視野,用飽滿的文字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以文學的筆觸反映時代風貌,讓文學照亮生活。
省作協理事,蚌埠市作協主席 孫子夜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賀信后,倍感鼓舞和振奮,賀信既是對中國文藝工作既往70年的總結,又是對中國文藝事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引領和期望。
文學離不開人民,作為地方作協,我們一定要團結廣大作家與文學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學創作中以培根鑄魂的責任感,書寫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佳作,以優秀的作品為時代立心,為人民立言。
省作協理事,蕪湖市作協主席 李莉莉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讓我深受鼓舞,倍感欣慰,身處偉大的新時代,每一位文學工作者要有更多的作為和擔當,我們一定要以習總書記賀信為動力,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擔當盡責,努力進取,團結引導廣大作家,立足現實,扎根本土,與時代同步,為人民立言,為民族鑄魂,創作出更多反映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的精品力作,努力推動本土的文學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繁榮和發展。
馬鞍山市作協主席,《作家天地》主編 郭翠華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短短28個字,體現出了文藝事業在習總書記心中的份量,可謂字字重千鈞。如何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期望,真正擔當起“重要戰線”這一重要角色,我想作為作家最好的承諾就是腳踏實地的寫出黨和人民雙滿意的好作品。作家唯有寫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作品、經典作品,才是真正的踐行習總書記的賀信內容,不負我們身處的新的偉大時代。
省作協理事,蚌埠市作協副主席、秘書長 王青
習總書記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賀信,又一次吹響了文藝隊伍的集結號,新使命,新征程,這是方向引領和時代的重托。我們惟有躬耕不輟,孜孜前行,以更加開放的文學視野、包容豁達的胸懷和追求創新的精神,讓更多映射時代光影的文字、更多與人類精神血脈息息相連的文字,以涓涓細流融入到時代的浩瀚洪流中去。
青年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許諾晨
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明確和堅定了我們為人民寫作、為時代立言、為心靈求索的創作方向和文學立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我會強化學習意識,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強化原創意識,不斷創作精品;強化“四力”意識,不斷走進校園;強化讀者意識,不斷服務社會。